形態特徵
成蟲:雌蛾體長7~8毫米,翅展25~25.5毫米。頭小、復眼圓形,黑色。額區毛叢疏鬆,黑色,兩觸角間的毛叢棕褐色。觸角絲狀,灰褐色。胸部翼片灰黑色,胸背灰黑褐色,腹面灰白色。足內側灰白色,外側灰黑色。前翅前緣區黑褐色,有鉤紋,其餘大部分為灰白色,且布有黑色小點。前緣2/3處有一近四方形斜置的黑斑。近頂角處有一自前緣伸達外緣1/2處的黑褐色帶。內緣基部有一近方形黑白色相間的鱗斑;後段約2/3處具一較大的方形黑色鱗斑。頂角及其附近的緣毛黑色,臀角及其附近的緣毛為灰黃白色。後翅前緣由基部至端部灰白色,余為灰黑色,臀角寬大突出。雄蛾體略小,前翅為黑色與灰褐色相間;臀角處有一束灰白色的毛叢。
幼蟲:末齡幼蟲體長12~15毫米。頭無顱中溝,頭和前胸的背片和3對胸足均為黑色,中胸以後各體節為淡黃綠或綠色,腹足趾鉤環形,單行3序,臀足單行3序橫帶。
蛹:體長8.3~10毫米,寬2~2.3毫米,紅褐色。羽化前一天腹部第8~10節為桔黃色,其餘呈深黑色。舌狀突的後端有一針狀物伸至後胸後緣。後胸在舌狀突的兩側緣有明顯的凹溝。第2~7腹節上有兩排小齒突。腹端具刺鉤8根。
生活習性
年發生代數未詳。廣東、廣西一帶,6月之前,龍眼荔枝園裡發生的數量少,7~11月發生量較大,其中7~8月就其多發世代,常常同三角新小卷蛾一道發生,兩者為害狀酷似,但灰白卷蛾的蟲苞多就將幾張小葉綴在一起成較大的蟲苞。苞內的幼蟲期19~20天,蛹期8~9天。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加強栽培管理工作,在龍眼荔枝的各次新梢期,堅持做到合理施肥,促使新梢抽發整齊健壯,縮短適宜卷蛾成蟲產卵、繁殖所需的梢齡期,以減輕為害。
(2)人工防治:冬季清園,修剪病蟲害枝葉,掃除樹盤的地上枯枝落葉,消除部分蟲源;結合中耕除草,剷除果園內的雜草,減少越冬蟲口基數。在新梢期、花穗抽發期和幼果期,巡視果園或結合疏花疏果疏梢,發現有卷葉蟲苞、花穗、弱密梢和幼果受害時,加以捕殺。
(3)藥劑防治:除強調科學使用化學農藥來保護天敵以發揮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外,在害蟲發生數量較多的發生初期,對蟲口密度較大的果園,在新梢、花穗抽發期和在謝花至幼果期做好蟲情調查,掌握幼蟲初孵至盛孵時期,及時噴藥1~2次。①在花蕾期用藥,一般選用較低毒的生物製劑,如B.t生物製劑的800倍液,或1.8%害極滅4000~5000倍液,或複方蟲蟎治可濕性粉劑600倍液。②在開花前、新梢期和幼果期,可選用如下任一種藥劑噴灑: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50%巴丹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15%8817乳油2000~2500倍液,或5%高效滅百可乳油,或30%雙神乳油2000~2500倍液,或其他菊酯類殺蟲劑混配生物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