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白塔

瀘州白塔

瀘州白塔又名報恩塔,位於瀘州中心城區報恩塔文化廣場,與瀘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塔坐西向東,磚石結構,雙檐七級樓閣式,通高33.20米。塔頂有復盆,塔剎為銅鑄寶頂,塔身呈八邊形,107級踏道經塔心盤旋至頂,塔內90龕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線條流暢,栩栩如生。該塔矗立城中,在過去數十里便可遙見,塔頂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寶其內,頂之四葉以鐵索擊真頂,每值旭日東升即放霞彩,光芒萬丈,蓋珠光矣,古代瀘州八景中謂之“白塔朝霞”。

白塔結構

瀘州白塔瀘州白塔

瀘州白塔又名報恩塔,位於瀘州中心城區報恩塔文化廣場,與瀘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報恩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塔坐西向東,磚石結構,雙檐七級樓閣式,通高33.20米。塔頂有復盆,塔剎為銅鑄寶頂,塔身呈八邊形,層層上收,邊長4.10米,底層高4.50米,107級踏道經塔心盤旋至頂,塔內90龕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檐下呈磚砌仿木斗拱形。底層面積81.20平方米。第二層與第三層檐下有負重鳥獸雕塑,保存完整。該塔矗立城中,在過去數十里便可遙見,塔頂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寶其內,頂之四葉以鐵索擊真頂,每值旭日東升即放霞彩,光芒萬丈,蓋珠光矣,古代《瀘州八景》中謂之“白塔朝霞”。

縣誌記載

民國《瀘縣誌》載:“瀘州安撫使馮楫,幼年喪父離母,及長,官居於瀘。誕日,在乞食群丐中尋得老母,遂建塔以報母恩,故名報恩塔。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以來,報恩塔已經歷8次保養維修。

現四周已撤遷不宜建築,亮出塔身,在塔基周圍劃出8.1畝永久建設控制地帶,於1999年建成21000平方米的報恩塔文化廣場,成為瀘州新的城市景觀。如今晚上很多人在白塔廣場看噴泉。

報恩塔賦

作者:何開四

吾蜀江陽,禮儀之鄉。崇教重文,江山代有才人出;厚德載物,閭閻多古道熱腸。歷史名城,稱譽四海;白塔朝霞,德性之光。夫白塔者,報恩之塔也。世傳,南宋瀘州馮安撫壽宴而識瞎母,焚香告天以禱,跪舔母目以明,誠謂佛力加被,遂有塔寺之建矣。

嗟乎,馮安撫之報恩者,惟母愛之博大,母愛之純粹,母愛之無私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誠哉斯言,千古一揆!然為人子之報恩,亦以德報德,道德之升華者也。故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是,孝之為德亦大矣!無孝,則無教化之興;無孝,則無人倫之重;無孝,則無風俗之厚;無孝,則無禮讓之崇。一言以蔽之:無孝則無德,遑論民用和睦,上下無怨,以順天下乎。

貞下起元,國運大昌;以德治國,和諧為尚。承千年傳統文化之餘緒,賡續發揚;迎改革開放之新機,含弘張光。孝之為道,推陳出新;報恩為德,榮辱分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孝尊親,毋忘人民養育之恩;大孝明禮,毋忘祖國關愛之情;大孝不匱,毋忘自然與我共生共榮。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雨我公田,盛世和平!

旭日朝霞,天朗氣清;白塔浮祥,忠山獻瑞。操觚為賦,惟祝惟頌:中華崛起,瀘州其興!

備註:該賦由瀘州王氏集團贊助,刻景觀石於瀘州白塔(報恩塔)廣場,供參觀者研讀學習。

塔寺之建

嗟乎,馮安撫之報恩者,惟母愛之博大,母愛之純粹,母愛之無私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誠哉斯言,千古一揆!然為人子之報恩,亦以德報德,道德之升華者也。故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是,孝之為德亦大矣!無孝,則無教化之興;無孝,則無人倫之重;無孝,則無風俗之厚;無孝,則無禮讓之崇。一言以蔽之:無孝則無德,遑論民用和睦,上下無怨,以順天下乎。 貞下起元,國運大昌;以德治國,和諧為尚。承千年傳統文化之餘緒,賡續發揚;迎改革開放之新機,含弘張光。孝之為道,推陳出新;報恩為德,榮辱分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孝尊親,毋忘人民養育之恩;大孝明禮,毋忘祖國關愛之情;大孝不匱,毋忘自然與我共生共榮。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雨我公田,盛世和平! 旭日朝霞,天朗氣清;白塔浮祥,忠山獻瑞。操觚為賦,惟祝惟頌:中華崛起,瀘州其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