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回族區屬少數民族雜居地區,全區居住有回、漢、滿、蒙、藏、白、苗、壯、彝、瑤、侗、黎、畲、土、朝鮮、布依、土家、錫伯、納西、傈傈、維吾爾、俄羅斯等22個民族,其中回族人口2.8萬,占總人口的16.7%。轄區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大宗教,活動場所16處,其中清真寺13坊,基督教堂2處,天主教堂1座,信教民眾3萬餘人。
轄區交通極為便利。隴海鐵路、焦枝鐵路在這裡形成十字交叉。310國道、207國道、開(河南開封)洛高速和洛界(安徽界首)高速等高級公路在此縱橫交匯;九都路、中州路橫穿城區,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轄區內洛陽北站,是全國較大,現代化水平較高的鐵路編組站;洛陽東站是隴海、焦枝兩大鐵路幹線的交匯點,改擴建後,相當數量的客車在此始發,輸送能力大大加強,成為洛陽東部地區較大的人流物流集散地。
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發達,功能齊全,服務設施配套。全區共有各類醫院11所,病房床位2000餘張,其中洛陽正骨醫院是全國最大的骨科治療中心,名揚中外;市第一人民醫院設備先進、醫術高超,十五局醫院、洛陽鐵路分局醫院、機車工廠醫院綜合實力雄厚,社會信譽較高;有各類中等專業院校和科研機構22所,中國小38所,其中回民國小5所,回民中學1所。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洛陽正骨研究院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本區已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高中、中專教育普及率達90%以上。
瀍河區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至此,瀍河先後為漢、曹、魏、晉、隋等京畿重地;道家至尊老子曾在此建有宅院,文聖孔子曾至此問禮於老子,在東關大街現留有“孔子入周問禮至此”碑一座。民俗博物館(潞澤會館)以其完美的古建築群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名聞遐邇。位於瀍河西岸的呂祖廟建於清康熙年間,是目前市內保存較好的唯一道觀。還有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出生地夾馬營,三國時曹操發兵的點將台九龍台,以及瀍壑朱櫻、銅駝暮雨、勒馬聽風、三賢祠、賈誼詞、洛神廟、藥王廟、泰山廟、古唐寺、迎恩寺、三井洞、雲溪觀等歷史名勝遺蹟。
相關詞條
-
瀍河回族鄉
瀍河回族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部,該鄉於1957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全國5個少數民族城區之一,素有“洛陽東大門”之稱,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毗鄰,北...
-
瀍河回族區
瀍河回族區是河南省洛陽市下轄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8′-112°30′,北緯34°40′-34°42′ ,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瀍河區
瀍(chán,音讒)河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是洛陽東大門,是洛陽市最小的一個區。
建置區劃 民族宗教 交通狀況 醫療教育 旅遊資源 -
馬坡村[河南省洛陽市廛河區瀍河回族鄉下轄村]
馬坡村地處河南省洛陽市廛河區瀍河回族鄉310國道以北邙山腳下,南鄰小李村,以洛陽鏟的第一誕生地聞名於世(有待考證)。北鄰孟津地界,是個全回族聚居村,省內...
鄉村概況 新農村建設 -
瀍澗
“瀍澗”是瀍水和澗水的並稱。從本義上“瀍澗之濱”可解釋為:就是指瀍河之右、澗河之左兩河夾峙的流域。另外,還可以釋為:“瀍澗之濱” 泛指瀍河、澗河整個流域...
詞語解釋 地理概念 -
原鋒[洛陽市瀍河回族區區委書記]
原鋒,男,漢族,1967年5月出生,河南欒川人,大學學歷。198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任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區委書記。 2...
人物履歷 違紀被查 -
廛河區
瀍河回族區位於洛陽市東部,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毗鄰,北依邙山,南瀕洛河。地勢北高南低,瀍河過境。隴海、焦枝、洛宜鐵路縱橫過境,洛陽東火車站和貨運編組...
區域概況 民族宗教 歷史沿革 交通狀況 醫療衛生教育 -
河南中邁企業集團
河南中邁企業集團總部位於九朝古都洛陽,是由河南中邁機械有限公司、陝西中邁機械有限公司、洛陽中邁置業有限公司、洛陽中邁礦業有限公司、中邁(嵩縣)礦業有限公...
企業簡介 企業文化 下屬企業 參考資料 相關搜尋 -
馬屯鄉
馬屯鄉位於清河縣城西偏南9公里處,東為城關鄉,南鄰王官莊鎮、小屯鄉,西與威縣相連,北與南宮接壤。轄13個行政村,有2212戶,964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
清河縣馬屯鄉 原孟津縣馬屯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