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科技學院

濰坊科技學院

濰坊科技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屬於民辦很多招生的都說公辦大家注意一下)。學院坐落於聞名中外的中國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 學院現占地面積2400畝,校舍總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550萬元,建有機械實訓中心、機電實訓中心、化學化工實訓中心、蔬菜花卉實訓中心、建築工程實訓中心、計算機教學中心、網路服務中心,106個實驗室;館藏紙質圖書114.5萬冊,電子圖書20.97萬冊;總資產8.9億元。現有11個院系,全日制在校生22719人,另有函授生3525人,教職工1509人,外籍教師33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壽光縣成人中等專業學校
1984年,壽光縣農業技術學校創建,後更名為壽光縣成人中等專業學校。

1993年,壽光縣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更名為壽光市成人中等專業學校。

壽光師範學校

1905年,壽光縣師範傳習所創建。

1959年,設立壽光師範學校,1962年停辦,1976年恢復招生。

1984年,經山東省政府批准為正式中等專業學校,生源地主要包括壽光、昌樂、安丘、濰城、寒亭、坊子等縣區。

1993年,被省教委確定為全省7處五年一貫制中師大專試點學校之一,招生範圍為濰坊市各縣(市、區)。

1997年8月,壽光市教師進修學校、濰坊電視大學壽光分校併入壽光師範。

1998年,國家調整中師教育結構,壽光師範停止招收中師生。

1999年11月,壽光師範學校改為壽光市中等專業學校。

壽光市教師進修學校

1956年創建,先後更名為壽光縣初級函授師範學校、壽光縣初級國小教師進修學校、壽光縣中師函授師範學校、壽光縣教師進修學校、壽光市教師進修學校。

1997年併入壽光師範學校,成為壽光師範師資培訓處,主要承擔師資培訓任務。

2003年整體合併到濰坊科技學院,其功能整合到濰坊科技學院教師發展中心。

濰坊廣播電視大學壽光分校

1979年,創建濰坊廣播電視大學壽光分校。

1984年,壽光縣政府批准為壽光電大工作站。

1992年,濰坊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濰坊廣播電視大學壽光分校。

1996年始,舉辦本科教育,形成18個辦學點。

1997年,併入壽光師範學校,對內易名為壽光師範電大工作處,對外仍稱濰坊電視大學壽光分校。

1999年,根據壽光市政府教育結構調整,併入剛剛籌建的濰坊科技職業學院,成為學院二級辦學單位。

濰坊科技職業學院

1999年,濰坊廣播電視大學(壽光分校)、壽光師範學校(職能)、山東經濟職業技術進修學院(1998年創建)、壽光成人中專、壽光市職工中等專業學校(1993年創建)、壽光第一職業中專(1988年創建)、濰坊化工學校(1993年創建)、壽光勞動技校(職能)合併組建齊魯經濟學院(專修)。

1999年,壽光師範學校撤銷,壽光師範學校(資源)併入壽光第一中學。

2001年,齊魯經濟學院(專修)、壽光成人中專、壽光市第七職業高中(1987年創建)、壽光中等專業學校合併組建濰坊科技職業學院。

2005年,濰坊市水產職業中等專業學校(1995年創建)併入濰坊科技職業學院。

濰坊科技學院

2008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濰坊科技職業學院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為濰坊科技學院。

2008年,壽光市勞動技校、壽光教師進修學校(1999年由壽光勞動技校更名)、壽光市鹽業技校、壽光市體育競技學校併入濰坊科技學院。

2012年,教育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簽訂了《關於支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戰略共建濰坊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協定》,濰坊科技學院成為濰坊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試點院校。

2015年,承擔為總參通信部、第二炮兵部隊定向培養直招士官的任務,招生總計畫180人。其中,總參通信部招收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30名;第二炮兵部隊招收電氣自動化技術、套用電子技術專業150名(含山東10名女兵)。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5年5月,該校設賈思勰農學院、中印計算機軟體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化工與環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外語與旅遊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等11個二級學院,開設26個本科專業、41個專科專業。

學院 專業
中印計算機軟體學院 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 | 專科:軟體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套用電子技術(直招士官)、電氣自動化技術(直招士官)
賈思勰農學院 本科:園藝、生物技術 | 專科:園藝技術、園林技術、植物保護
化工與環境學院 本科: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環境工程 | 專科:套用化工技術、環境監測與評價、工業分析與檢驗
汽車工程學院 本科: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汽車服務工程|專科: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套用電子技術
機械工程學院 本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 | 專科: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
建築工程學院 本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築學、工程造價 | 專科: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工程監理、建築工程管理
經濟管理學院 本科:財務管理|專科:會計電算化
工商管理學院 本科: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 | 專科:物流管理、市場行銷、法律事務、國際商務
外語與旅遊學院 本科:英語、日語、朝鮮語 | 專科:商務英語、商務日語、套用韓語、涉外旅遊、導遊、酒店管理
藝術與傳媒學院 本科:動畫 | 專科:電腦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
教師教育學院 本科:學前教育(師範類) | 專科:學前教育

師資隊伍

“千人計畫”海外特聘教授(1個):慈立傑截止2015年3月,學校啟動了“十百千”教師隊伍建設工程,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教授為名譽校長和特聘教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75多人,其中教授、研究員,副高級以上教師358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579人,學科帶頭人17人,“千人計畫”海外特聘教授慈立傑、國家級教學名師曹春英等一批知名學者、教授受聘擔任學校特聘或兼職教授。外籍教師5人獲齊魯友誼獎和外國文教專家教學獎,巴蘇先生獲友誼獎。

國家級教學名師(1個):曹春英

山東省教學名師(1個):戴丕昌

學科建設

學校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不動搖,形成了以農學為龍頭,工學為主體,工商、經管、師範、藝術為兩翼,結構合理、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園藝專業入選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園藝專業被列入山東省本科高校優勢特色專業支持計畫。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止2015年3月,該校建有實驗實習中心和計算機教學中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550萬元,實驗實習中心建有數控技術、分析儀器、工藝流程、單片機、蔬菜花卉等各類基礎和專業實驗實習室。多媒體教室16個,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共有座位3690個,百名學生配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座位28.8個。擁有教學用計算機2102台,百名學生配有計算機16.4台。學院還注重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建立了48個比較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

在校園內建設了占地812畝,規劃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總投資8.9億元的軟體園。軟體園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山東省服務外包示範基地、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山東省重點服務業建設項目、山東省省級公共服務平台。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園藝

山東省本科高校優勢特色專業支持計畫(4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園藝專業、車輛工程專業、軟體工程

山東省高校優勢特色專業(4個):車輛工程、軟體工程、園藝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

山東省級示範專業(4個):園藝技術、軟體技術等

精品課程

魯台職業教育交流對接學校特色課程(2門):《造園景觀》、《園藝概論》

省級精品課程(10門):VisualBasic程式設計、房屋建築學等。

學院獲獎

截至2015年1月,該校先後榮獲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高校科教興魯先鋒基層黨組織、全國企校合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就業服務先進單位、山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山東省高校餐飲服務先進單位、山東省高校校園綠化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和山東省低碳貢獻單位等200多項稱號。

對外合作

截止20155月,該校先後與美國、荷蘭、印度、日本、韓國、德國、泰國等國家的高校合作辦專業、建公司、培養博士;與東歐10所友好大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舉辦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五屆中華農聖文化國際研討會、山東高校博士服務藍黃戰略研討會、全國沿海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聯盟專題研討會,取得豐碩成果。

組織優秀師生訪學研修,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派出留學生600餘人。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建有農業科學和環境科學兩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工程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山東大學合作建立了濟南院,與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大學合作建立了青島院,形成了“一院三地”的發展格局。設施園藝實驗教學中心為山東省普通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建有蔬菜工程技術、蔬菜花卉、植物病蟲害防治、網路技術、環境檢測等106個實驗、實訓室和研究所,在生物組培、病蟲害防治、海洋化工、軟體研發、化妝品研製等方面開展了50多項套用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5年5月,學校共承擔國家科技部、教育部,省科技廳、教育廳、文化廳、環保廳等科研課題162項,獲地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17項,獲國家專利108項,出版著作、教材230部,發表論文2616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50篇。

成功選育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魯碩紅”薔薇新品種,“濰科”號系列大蔥、番茄系列新品種等蔬菜花卉新品種,研發的“金陵十二釵”獲國家專利局外觀設計12項專利,研製的“美高斯麥”牌三大系列化妝品暢銷市場,《蔬菜病蟲害防治圖譜》系列叢書入選“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建設工程體系圖書”,由農業部、財政部、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聯合出資免費為全國各農村書屋配送。2013年,菜博會9號廳由學校建設管理(2014年改為“學院廳”),成為學校自主智慧財產權蔬菜花卉新品種和國內外值得推廣的蔬菜新品種展示廳,科研成果轉化和服務社會的重要平台。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學校建有現代化的圖書館和圖書管理系統。現有館藏圖書160萬冊,生均89.3冊,有電子閱覽室20個,電子閱覽室座位2800個,另有電子圖書209739冊,教學用光碟27094片。中外文期刊1278種。

學術期刊
《濰坊科技學院學報》創刊於2006年,為季刊,每季度初月出版,大16開本,96頁,是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常設欄目有教育教學研究,科技與套用,菜鄉論壇(含壽光經濟、文化),經濟·管理,建築設計,政治·法律,語言·文學(文化)及藍黃經濟、農聖文化等與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濰坊高等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聯繫密切的欄目。

在2008年,2010年,2012年連續三屆山東省連續性內部資料出版物出版質量綜合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級。

文化傳統

校訓

校訓校訓
修身、博學、求索、篤行

修身:加強道德修養,培養文明舉止,塑造高尚人格。

博學:學識廣博,即寬厚的基礎理論、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嫻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兼納,專業領域遊刃有餘,高質量、複合型,德智體全面發展。

求索:不斷探索,銳意創新,追求新知,奮發向上,探索真理,開拓事業。

篤行:實事求是,不尚空談,努力實踐,堅忍不拔,執著追求,樂於奉獻。

校徽

校徽校徽

校徽中間的字母由“濰坊科技學院”中英文首字母“W”、大地及建校年份“1984”組成,周圍用英文和中文校名構成一個圓形造型,各個元素融合成一個整體,顯得晶亮圓潤,象徵著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W”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最後一筆經過藝術變形演變為騰飛的翅膀,又似燃燒的火炬,向上升騰的火焰,也似莘莘學子舞動的青春,蘊含著“天高任鳥飛”的勉勵之情,“W”為圖案之靈魂,充滿生機和活力,象徵學院蓬勃向上的永恆動力,昭示著學院師生團結向上、積極進取、奮力拚搏的時代風貌,表達了學院滿載著激情與夢想,不斷飛向新的目標,各項事業蓬勃向上的美好願望。

中文校名採用歐陽中石的手書體,剛勁、渾厚。中間流暢的金黃色線條,代表地平線及面向世界,金黃色象徵著收穫與輝煌,顯得耀眼奪目。

學校建校年份“1984”透視變形向中心延伸,增加了凝聚力和向心力,豐富了畫面效果。

校徽圖案主色調為藍色。藍色曠遠而深邃,象徵博大深遠,智慧結晶,代表著遼闊的大海與浩瀚的蒼穹,代表著濰坊科技學院師生寬廣豁達的胸襟,也代表著學院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支撐作用。藍色羽翼隨上騰之勢,預示著濰坊科技學院發展之路愈加寬廣,辦學空間更為開闊,象徵著學院各項事業奔騰向上、永不止步。

校徽整體圖案造型優美,靈動飄逸,有動感,黃藍兩種色彩搭配,對比強烈,與圓形的結構組合,充滿傳統文化韻味,有很強視覺衝擊力和現代感,達到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體現了學院緊跟社會步伐,與時代同步,不斷創新、服務社會的時代理念,表達了學院師生勇於開拓,追求卓越,為建設高水平套用型特色大學而努力的美好企盼!

校歌

校歌《飛翔》分為兩段,詞作者用簡潔凝練的語言闡述了學院的地理方位、人文背景、學院精神、校訓和莘莘學子的心志,藝術地描繪出了濰科人意氣風發、闊步未來的雄心壯志和美好夢想。曲作者用嫻熟的音樂技巧,或舒緩或急促,或鑑定或鏗鏘,以多變的節奏形象地烘托出了歌詞所寓有的意境和濰科人一腔澎湃熱血的噴涌之勢。

校歌校歌
《飛翔》歌詞

作詞:李昌武

作曲:李雲濤

青春飛揚 追求夢想

我們相聚在農聖故里 文宗之鄉

精神家園 和諧陽光

我們在您溫暖的懷抱里快樂成長

創業 敬業

為報效祖國勇敢的擔當

求是 求新

為服務社會奮進的方向

啊 飛翔 濰科

啊 濰科 飛翔

為了心中的夢想

我們一起飛翔 飛翔

自由飛翔

青春飛揚 追求夢想

我們相聚在農聖故里 文宗之鄉

自由天空 科學殿堂

我們在您湛藍的蒼穹下展翅飛翔

修身 博學

為擁有翱翔堅強的翅膀

求索 篤行

為收穫人生美好的希望

啊 飛翔 濰科

啊 濰科 飛翔

為了心中的夢想

我們一起飛翔 飛翔

自由飛翔

飛翔

學校精神

創業敬業、求是求新

創業敬業,就是敢於挑戰、勇於開拓、勤於鑽研、敢於創新,把所從事的每一項工作都當做課題去研究,以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不斷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在挑戰面前不退縮,在困難面前不屈服,永不滿足,永不停步。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有新創舉、新業績,淡泊名利,廉潔自律,不計回報,做到對事業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真正體會平安是福的真諦。

求是求新,就是尊重科學、追求真理、開拓創新、與時俱進。需要堅持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適應日新月異形勢的需要,勝任崗位工作需要。求是求新,要求善於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發現不了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辦學教師為主體,教學學生為主體,廣大師生是學院的主人,教職工是學院發展的依靠力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須依靠師生員工,必須深入一線搞好調查研究,傾聽學生的呼聲和反映,及時協調解決好師生關切的實際問題。求是求新,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創新是學院發展的內部動力,要求每位教職工認真研究育人規律、教學規律、學生成才規律,面對新形勢,研究新辦法,開創新局面;每位大學生要認真作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努力學習,加強實踐,挑戰自我極。

校園文化

濰坊科技學院濰坊科技學院

學院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傳承創新以農聖文化為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建設綠色校園、文化校園、和諧校園、平安校園。打造了校園中軸線文化景觀帶,編輯出版了《青春飛翔--濰坊科技學院校園文化釋義》,學校註冊學生社團組織100多個,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學校先後成功舉辦了高雅藝術進校園、名家攝影展、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全國大學生演講大賽、全國大學生排球聯賽、中國女排四強邀請賽、全國國際標準舞大賽、全國武術學校武術套路比賽、中美女排對抗賽、山東省大學生武術錦標賽和山東省體育舞蹈公開賽等重大文體活動和賽事。第十屆全國語言文字規範化知識大賽,235名師生獲獎,學校獲組織獎,順利通過山東省高校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和國語培訓測試機構評估。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名譽校長 尹偉倫
黨委書記 李鳳祥
校長 李昌武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吳長軍
副校長 高文浩
王全禮
劉建民
王建平
王承傑
張子泉
慈建華
李成祥
紀委書記 楊專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