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濫言舌枯,成語:出處《弟子規》。 從前,有個人叫祝期生,他總喜歡顛倒是非,譏諷他人的缺失,又喜歡引誘他人做壞事。典故
遇到相貌醜陋的人,祝期生就譏笑人家;遇見相貌俊美的,則大加嘲弄。遇到較愚笨的,就欺負人家;遇見較聰明的,便品頭論足一番。遇見貧窮的人,就鄙視人家;遇見富有的人,便毀謗他。見到當官的,就揭發人家的隱私;見到讀書人,就宣揚人家不願聲張的私密。看見有人生活奢侈,反倒稱揚他是豪爽之人;看見有人手段陰狠毒辣,更大讚為厲害。人談佛學法理,就譏諷為齋公;遇人論儒學德行,便嗤笑為假道學。聽人家說好話,便說:“嘴上說說而已,其實心裡並不是這么一回事。”而看見人家做善事,就說:“怪了,這件事既然做了,那件事為何不做呢?”他到處胡亂評論,顛倒是非黑白。到了晚年,祝期生突然得了舌黃病,必須用針刺舌頭,讓血流出一升多,才會覺得好一些。一年居然發作了五至七次,痛苦得說不出話,後來竟然舌頭枯乾萎縮而死。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作“濫言舌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