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濕地景觀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景觀。基本定義
特徵
國際濕地公約採用廣義的濕地定義,這一定義包含狹義濕地的區域,有利於將狹義濕地及附近的水體、陸地形成一個整體,便於保護和管理。 濕地的研究活動則往往採用狹義定義。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保護機構於1979年在“美國的濕地深水棲息地的分類”一文中,重新給濕地作定義為:“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水位接近或處於地表面,或有淺層積水,至少有一至幾個以下特徵: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為植物優勢種 (2)底層土主要是濕土 (3)在每年的生長季節,底層有時被水淹沒。”定義還指湖泊與濕地以低水位時水深2米處為界,按照這個濕地定義,世界濕地可以分成二十多個類型,這個定義目前被許多國家的濕地研究者接受。濕地的水文條件是濕地屬性的決定性因素。水的來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續期和頻率決定了濕地的多樣性。水對濕地土壤的發育有深刻的影響。濕地土壤通常被稱為濕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國際濕地公約》
濕地景觀這一概念在狹義上一般被認為是陸地與水域之間的過渡地帶;廣義上則被定義為“包括沼澤、灘涂、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淺海區、河流、湖泊、水庫、稻田等”。《國際濕地公約》對濕地的定義是廣義定義。 按照廣義定義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中國濕地面積占世界濕地的10%,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國境內,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濕地分布,一個地區內常常有多種濕地類型,一種濕地類型又常常分布於多個地區。中國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國家林業局專門成立了“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負責推動濕地保護和執行工作。截至2009年11月,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已達37處。其實中國獨特的濕地何止37處,許多濕地因為養在深閨無人識,至今仍無人問津。 地球上有三大生態系統,即:森林、海洋、濕地。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濕地”,泛指暫時或長期覆蓋水深不超過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時水深不過6米的沿海地區,包括各種鹹水淡水沼澤地、濕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灘涂、河邊窪地或漫灘、濕草原等。按《國際濕地公約》定義,濕地系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潮濕或淺積水地帶發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綜合體。是陸地、流水、靜水、河口、和海洋系統中各種沼生、濕生區域的總稱。
濕地景觀的價值
保護和建設濕地景觀的價值有哪些?下面是鄭州蘭貴設計列出來的保護和建設濕地景觀的價值。1.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結構的複雜性和穩定性較高,是生物演替的溫床和遺傳基因的倉庫。許多自然濕地不但為水生動物、水生植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存場所,也為多種珍惜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為水禽提供了必須的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場所。同時自然濕地為許多物種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許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濕地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生物超市”和“物種基因庫”。
2.減緩徑流和蓄洪防旱:許多濕地地區是地勢低洼地帶,與河流相連,所以是天然的調節洪水的理想場所;濕地被圍困或淤積後,這些功能會大受損失。據科學家研究,1998年洪水的特點是“低洪量、高水位、大危害”,流量雖然沒有1954年的洪水流量大,但造成的結果卻遠比1954年的大,其原因除森林資源遭到大量的破壞、水利工程設施不足外,濕地被大量圍墾侵占和功能急劇退化是最直接的原因。
3.固定二氧化碳和調節區域氣候:導致全球氣溫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過多。據科學家研究,在過去100 年的10個氣溫最高年份中,有9個集中在1990—2001年的這12年中,這期間正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包括濕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最嚴重的時期。科學家研究,濕地固定了陸地生物圈35%的炭素,總量為770億噸,是溫帶森林的5倍,單位面積的紅樹林沼澤濕地固定的炭是熱帶雨林的10倍。《濕地公約》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還特彆強調了濕地對調節區域氣候的重大作用,濕地的水分蒸發和植被葉面的水分蒸騰,使得濕地和大氣之間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對周邊地區的氣候調節具有明顯作用。
4.降解污染和淨化水質:濕地具有很強的降解污染的功能,許多自然濕地生長的濕地植物、微生物通過物理過濾、生物吸收和化學合成與分解等把人類排入湖泊、河流等濕地的有毒有害物質轉化為無毒無害甚至有益的物質,如某些可以導致人類致癌的重金屬和化工原料等,能被濕地吸收和轉化,使濕地水體得到淨化。當然,濕地淨化水質必須在其自然承載能力之內,一旦濕地遭到嚴重破壞,就會喪失自我修復能力。目前,我國許多自然濕地污染嚴重現象就是由於過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5.提供豐富的動植物食品資源和豐富的工業原料及能量來源:濕地生態系統物種豐富、水源充沛、肥力和養分充足,有利於水生動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生長,使得濕地具有較高的生物生產力,且自然濕地的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可持續提供直接使食用或用作加工原料的各種動植物產品,同時,濕地還可以為人類社會的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包括食鹽、天然鹼、石膏等多種工業原料,以及磞等多種稀有金屬礦藏。
6.為人類提供了聚集場所、娛樂場所、科研和教育場所:長期以來,由於濕地特有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一直是人類居住的理想場所,是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