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概念
美國《21世紀海洋藍圖》認為沿海一詞包括海洋與陸地交匯地區內眾多的地理分區。美國的沿海地區由沿海州、沿海帶縣、沿海流域縣和近岸地帶4部分組成。沿海州是海岸帶管理法確立的概念。包括美國海內外的任何州或領土。如海外州、太平洋上的島嶼、五大湖區等。這一概念限定的區域有35個。海岸帶管理法定義沿海帶縣為至少部分位於一個沿海州下面的所有縣。這裡的管理許可權一般向海一側延伸3海里(德克薩斯和佛羅里達西海岸延伸9海里)。向陸一側延伸到對沿海地區有明顯影響的活動需要管理的高地地區。有些州把整個州的土地都作為沿海地區。某些州是指有某種政治許可權、明顯的自然特徵或地理邊界的地區。沿海流域縣:大約從1990年開始,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會同人口普查局根據美國地質測量局的分水嶺圖片,認為沿海流域縣必須擁有至少15%的土地在一個沿海流域內。據此,美國共有673個這樣的沿海縣,285個在大西洋地區,142個在墨西哥灣,87個在太平洋,159個五大湖區。
近岸地帶是那些接近海洋、五大湖區、主要海灣和河口地區的帶有郵政編碼的地區。
從中美兩國的比較來看,對於沿海地區的定義顯然是不同的。Hansom(1998年)把其定義為“大陸或海島周圍空氣、海洋與陸地的交界區域”。可以進一步的認為向陸一側到達海浪飛沫能及的地方,向海一側到大陸架的範圍。Beatley(1994年)給出了一個生態學概念——“它是一個轉換區域或是一個群落交錯區(ecotone),位於海洋(湖泊)和地域系統之中”。實質上,從我國一些沿海省市的人口統計變化也可以看出,國內對沿海地區範圍的認識也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向陸一側應延伸到哪兒?還沒人能給出唯一且標準的答案。
因此,如用到沿海地區這一概念時,必須格外小心,要根據研究對象和內容進行範圍的界定。
中國沿海
中國沿海地區是指有海岸線(大陸岸線和島嶼岸線)的地區,按行政區劃分為沿海省、沿海自治區和沿海直轄市。
1“華北門戶”――天津市
2“燕趙沃野”――河北省
3“遼海重地”――遼寧省
4“齊魯大地”――山東省
5“富饒水鄉”――江蘇省
6“東方明珠”――上海市
7“錢塘江畔”――浙江省
8“東南僑鄉”――福建省
9“祖國寶島”――台灣省
10“嶺南熱土”――廣東省
11“繁華都會”――香港特別行政區
12“海上花園”――澳門特別行政區
13“錦繡壯鄉”――廣西壯族自治區
14“天涯海角”――海南省
中國沿海地區的港口
沿海港口
一、東北沿海港口
丹東港(PORT OF DANDONG)
大連港(PORT OF DALLAN)
營口港(PORT OF YINKOU)
錦州港(PORT OF JINZHOU)
二、華北沿海港口
秦皇島港(PORT OF QINHUANGDAO)
唐山港(PORT OF TONGXHAN)
天津港(PORT OF TIANJIN)
黃驊港(PORT OF HUANGHUA)
三、山東沿海港口
龍口港(PORT OF LONGKOU)
煙臺港(PORT OF YANTAI)
威海港(PORT OF WEIHAI)
石島港(PORT OF SHIDAO)
張家埠港(PORT OF ZHANGJIABU)
青島港(PORT OF QINGDAO)
日照港(PORT OF RIZHAO)
嵐山港(PORT OF LANSHAN)
四、蘇、浙、滬沿海港口
連雲港港(PORT OF LIANYUNGANG)
南通港(PORT OF NANTONG)
張家港港(PORT OF ZHANGJIAGANG)
鎮江港(PORT OF ZHANGJIAG)
南京港(PORT OF NANJING)
上海港(PORT OF SHANGHAI)
乍浦港(PORT OF ZHAPU)
寧波港(PORT OF NINGBO)
舟山港(PORT OF ZHOUSHAN)
石浦港(PORT OF SHIPU)
海門港(PORT OF HAIMEN)
溫州港(PORT OF WENZHOU)
五、福建沿海港口
賽岐港(PORT OF SAIQI)
福州港(PORT OF FUZHOU)
湄州灣港(PORT OF MEIZHOUWAN)
泉州港(PORT OF QUANZHOU)
廈門港(PORT OF XIAMEN)
東山港(PORT OF DONGSHAN)
六、粵桂沿海港口
汕頭港(PORT OF SHANTOU)
西堤港(PORT OF XIDI)
汕尾港(PORT OF SHANWEI)
深圳港(PORT OF SHANZHEN)
廣州港(PORT OF GUANGZHOU)
中山港(PORT OF ZHONGSHAN)
珠海港(PORT OF ZHUHAI)
江門港(PORT OF JIANGMEN)
陽江港(PORT OF YANGJIANG)
水東港(PORT OF SHUIDONG)
湛江港(PORT OF ZHANJIANG)
霞海港(PORT OF XIAHAI)
海安港(PORT OF HAIAN)
北海港(PORT OF BEIHAI)
防城港(PORT OF FANGCHENG)
欽州港(PORT OF QINZHOU)
七、海南沿海港口
海口港(PORT OF HAIKOU)
三亞港(PORT OF SHNYA)
八所港(PORT OF BASOU)
洋浦港(PORT OF YANGPU)
馬村港(PORT OF MACUN)
八、台灣省及港、澳地區沿海港口
高雄港(PORT OF GAOXIONG)
花蓮港(PORT OF HUALIAN)
台中港(PORT OF TAIZHONG)
基隆港(PORT OF KEELUNG)
香港港(PORT OF HONG KONG)
澳門港(PORT OF MACAO)
沿海優勢
瀕臨海洋的沿海地區,受海洋的影響,一般都是生態環境優美、適合人類居住、有利於發展經濟的“精華地區”。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距海岸100km的沿海地區。中國的沿海地區也是這樣, 沿海12個省區基本上都是環境條件好、經濟發達、人口承載力高的地區。(1)除台灣之外,沿海 12個省(區)、市總面積133.4萬km2,
占全部國土面積的14%;1995年末人口49599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40.9%。在全國東部、西部、 中部三個地帶中,沿海地區人口承載力最強,全國每km2平均人口約124人,其中東部沿海地區372人,中部地區200人,西部地區15人,三個地區人口密度之比為25∶13∶1。(2)沿海地區具有臨海的區位優勢,對外經濟聯繫方便,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其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占全國的60%以上。(3) 沿海地區氣候濕潤,雨量較多,土地肥沃,農業生產也很發達。大海還有持續的造陸功能,東南沿海地區約2.5億畝優良農田是由灘涂圍墾形成的。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這其中,沿海地區表現得最為突出,20餘年來,中國的經濟最閃光的地方就出現在沿海地區。跨入新世紀,中國的經濟仍將需要沿海經濟成長的支撐,沿海地區的發展對於整箇中國的經濟成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沿海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雖然有所波動,但上升的勢頭卻是顯而易見的。1992年,沿海地區在全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為56.55%,1995年增加到58.33%,1999年進一步上升到58.72%。從未來的發展走勢看,沿海地區將在全國經濟發展中承擔雙重任務:一是擔負起追趕已開發國家的先進技術,促進國家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維持全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作用;二是為西部大開發和全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只有沿海地區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中國經濟中長期階段的持續發展才能得到保障;也只有沿海地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才能更好地支持西部大開發。因而在討論全國未來相當一段時期的經濟發展時,必須高度重視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發展基礎
沿海地區有比較好的發展基礎。在中國,沿海地區的發展水平要遠遠高於其他區域。統計表明,在90年代相當一段時期,沿海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都在3/5左右。1999年,在全國各地國內生產總值總數中,沿海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到58.47%。同年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546元,全國超過這一數值的省市有12個,其中10個位於沿海地區。1999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1%,其中7個增長速度超過10%的省市全部位於沿海地區。
沿海地區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國家實行改革的過程中,國家對於輕紡工業產品是最先放開價格與放開計畫調控的,沿海地區的輕紡工業在工業中所占比重較大,從而沿海地區的工業產品相對較早地面向市場。從所有制結構上講,沿海地區的工業企業中,非國有制的成份所占的比重較大,意味著沿海地區的市場活動主體相對較多,沿海地區的市場經濟相對活躍。1999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7.49%,而沿海地區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產值占沿海地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只有38.27%。
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在全國最高。對外開放,無論是從引進外資還是出口產品的角度看,都是為了利用國際市場。通過國際市場上技術和資本的輸入解決中國發展過程中要素供給短缺的問題,通過對外出口也是為了解決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都是更好地利用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所以說,對外開放與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一致的。相對而言,沿海地區在對外開放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1999年,按照境內目的地、貨源地劃分,沿海地區的對外出口占全國對外出口份額的90.99%,外商契約投資額占全國的84.92%。外商實際直接投資額占全國的86.93%,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全國的97.37%,旅遊創匯收入也占全國的84.07%。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的試驗示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深圳、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尤其引人注目。
發展貢獻
科技進步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十分突出。1998年,在沿海地區的一些主要省市,如北京、上海、廣東,科技進步在經濟成長中的比重都比較大。據有關方面的計算,在北京,1999年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50.98%,高新技術產業對工業產值的貢獻率已經達到54.6%,也是在1999年,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20%,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0%,科技進步對上海經濟成長的貢獻也達到47%。廣東的科技進步在經濟成長中也顯示了巨大的作用。1998年,深圳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655.18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5.44%,提前完成“九五”計畫目標,除原有的康佳、先科等企業外,還擁有一批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新技術企業。1998年,在全國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總收入、出口總額中,沿海地區所占的比重分別達到65.84%、67.74%和90.01%。相對發達的教育,也支持了沿海地區的科技研究與開發。
沿海地區有比較好的基礎設施。多年的快速發展,使得沿海地區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能夠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沿海地區的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電信等方面的建設狀況好於內地。以廣東來說,一個以廣州為樞紐,公路、鐵路、水運、港口、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溝通省內外及港澳、便利快捷的交通運輸及通信網路已形成。廣州-佛山-、佛山-開平、廣州-深圳、廣州北環、廣州-山水、深圳-汕頭和惠州-深圳等高速公路以及大亞灣核電站、沙角A、B、C電廠已建成投入營運,並發揮出經濟社會效益,另有廣州-珠海東線、北京-珠海廣東段、東莞常平-虎門、惠州-河源、廣州-湛江等高速公路和廣州新國際機場、嶺澳核電站、珠江電廠、台山電廠等重大工程項目都相繼建設或者建成。珠江三角洲的電話普及率為也相對較高,移動通信網和Internet網也較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