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潰瘍病急性穿孔是潰瘍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在全部的潰瘍病患者中,急性穿孔約占10~15%。潰瘍穿孔絕大部分為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與胃潰瘍穿孔的比為15:1。潰瘍病急性穿孔發病急,變化快,如不及時治療,可由於腹膜炎而危及生命。症狀
主要症狀體徵如下:1.腹痛:突然發生劇烈腹痛是穿孔的最初最經常和最重要的症狀。疼痛最初開始於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燒灼樣痛,一般為持續性,但也有陣發生性加重。疼痛很快擴散至全腹部。可放散到肩部呈刺痛或酸痛感覺。
2.休克症狀: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狀,病情發展至細菌性腹膜炎和腸麻痹,病人可再次出現中毒性休克現象。
3.噁心、嘔吐:約有半數病人有噁心、嘔吐,並不劇烈,腸麻痹時嘔吐加重,同時有腹脹,便秘等症狀。
4.其他症狀:發燒、脈快、白細胞增加等現象,但一般都在穿孔後數小時出現。腹膜大量滲出,腹腔積液超過500毫升時,可叩出移動性濁音。
治療
潰瘍病急性穿孔,根據具體病情,可選用非手術及手術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 適應證:單純潰瘍小穿孔,腹腔滲出少,全身情況好。就診時腹膜炎已有局限趨勢,無嚴重感染及休克者。
2.手術治療 凡不適應非手術治療的急性穿孔病例,或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兩種:
(1)單純穿孔縫合術 優點是操作簡便易行,手術時間短,危險性小。尤其是邊遠山區農村,即便設備簡陋情況也可以施行。其缺點遠期效果差,五年內復發率達70%,而需施行第二次徹底手術。'
(2)胃大部切除術 優點是一次手術既解決了穿孔問題,又解決了潰瘍病的治療問題。遠期效果滿意者可達95%以上,但操作較複雜,危險性大。需要一定的手術設備及技術條件。究竟是選擇穿孔單純縫合術還是選擇胃大部切除術,視病人的具體情況,當地手術條件和手術者經驗等。首先要考慮的是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為首要條件。一般認為病人一般情況好,有幽門梗阻或出血史,穿孔時間在12小時以內,腹腔污染較輕,可進行胃大部切除術,否則應作穿孔單純縫合術。
對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一般情況好,可施行穿孔單純縫合後再行迷走神經切斷加胃空腸吻合術,或縫合穿孔後作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
針灸治療
潰瘍病急性穿孔的機理,通過動物實驗已觀察到:針灸可使大網膜移向病灶,促進穿孔閉合;能加快腹腔滲液吸收,調節胃的分泌和運動;提高機體特異和非特異性免疫作用,增強白細胞吞噬功能和腹腔抵禦感染的能力[3,4]。
體針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或阿是穴)、孔最、中脘、梁門、天樞。
配穴:內關。
阿是穴位置:在足三里下方壓痛明顯處。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主穴),如腹痛、嘔吐明顯者加內關。深刺得氣後,大幅度捻轉提插,強手法運針1~2分鐘。然後,留針1~6小時,每15分鐘,以同樣手法行針1次。亦可於第1次運針後,接通G6805電針儀,以疏密波持續電刺激1小時,強度宜強,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日針3~4次,觀察時間以10小時為宜。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效佳:經1~2次針刺治療後,腹痛明顯緩解,壓痛局限,腹壁鬆軟、板狀腹解除,腸鳴恢復或有排氣、排便,穿孔已經閉合;2、效差:症狀未見明顯緩解,或出現反覆,需行手術治療者。
按上法治療,且據這一標準判定共71例,療效佳者51例(71.8%),效差20例(28.2%)。據近萬例統計,約有60~70%患者可取得較好的近期療效[1,8]。針灸治療時不需要用止痛劑,也一般不用抗菌素。
針刺還有頗為明顯的遠期效果,不少潰瘍病穿孔病人,經針刺為主的非手術治療後,原有的潰瘍病灶也獲痊癒。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
(二)治法
藥液:維生素B1注射液(含量100毫克/2毫升)。足三里取雙側,以5號齒科針頭刺入,至強烈得氣後,推入藥液,每側穴1毫升,3小時1次。症狀緩解後改為每日2次。同時宜配合套用清熱解毒,通里攻下的中藥或/和西藥。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155例,結果150例治療成功,中轉手術3例,死亡2例,有效率達96.8%[7]。
電針
(一)取穴
主穴:中脘、天樞、內關。
配穴:足三里、合谷。
(二)治法
患者取仰臥位,每次取2~4穴,採用低頻電脈衝儀治療。腹部穴用斜刺或橫刺之法,使之得氣,四肢穴宜直刺至有明顯針感。連線電脈衝儀,腹部接陽極(有效極),四肢接陰極,頻率180~200次/分,持續通電1~2小時左右,如疼痛未見緩解,可間隔4~6小時再行治療。亦可針半小時,間歇15分鐘,連續針8小時。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6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其中64例多於治療後30分鐘腹痛減輕,2~4小時腹痛大部份消失,腹肌變軟。體溫正常及白細胞數趨向正常的時間約為4~6天。4例中轉手術[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