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8層辦公大樓汕頭市區金湖路,有獨立八層辦公大樓,是收藏潮學文獻資料最多的史料倉,有潮汕民間“翰林院”之稱。 學術活動“研究中心”採取理事制,內設學術研究、資料微集、傳播聯絡和文秘行政辦公室、僑批文物館。 至2011年8月,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徵集收藏上架的有關潮汕文獻、文史資料、文書檔案、族譜家乘、人物傳記、地方志等2.3萬冊。

簡要概況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於1991年8月12日,同年11月21日正式掛牌(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紀事》第五章.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掛牌),中心涵蓋了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民間學術團體及海內外潮學專家學者,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廣州、南寧、桂林、青島、梅州及泰國、新加坡、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均聘請有特約聯絡員與資料徵集委員會委員。並聘請一批海內外熱心潮汕歷史文化的知名人士為顧問。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8層辦公大樓汕頭市區金湖路,有獨立八層辦公大樓,是收藏潮學文獻資料最多的史料倉,有潮汕民間“翰林院”之稱。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是在原廣東省政協吳南生主席的倡議下成立的,首任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主任劉峰擔任創會理事長,饒宗頤陳偉南等擔任顧問。研究中心理事會下設學術委員會、資料徵集委員會、傳播聯絡委員會和辦公室等機構,具體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該中心於2004年建立了中國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僑批文物館”,2010年12月,成立潮汕僑批檔案館。

機構宗旨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團結海內外熱心潮汕歷史文化研究的人士,弘揚潮汕文化優良傳統,促進潮汕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學術活動

“研究中心”採取理事制,內設學術研究、資料微集、傳播聯絡和文秘行政辦公室、僑批文物館。
“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得到海外潮人知名人士莊世平、謝慧如、陳偉南、林百欣先生以及著名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支持和關懷,在海內外知名人士和企業家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潮汕歷史文化研究傳播基金會。在海內外聘請有特約研究員、微集員、聯絡員。
策劃、編輯出版《潮汕廣庫》,《潮汕文庫》分為《潮汕文獻》、《潮汕文化專著》、《潮學研究》、《潮汕歷史資料義編》、《海外潮人》、《潮汕民俗文化》、《近現代潮汕文化藝術史研究》、《潮汕僑批》等各個系列。至2005年4月統計共編輯出版25本,約3000多萬字。
參與舉辦各類型的的學術研討活動主辦或協辦分別在和香港、汕頭、潮州、揭陽興行的一至五屆潮學國際研討會、“海上絲綢之路與潮汕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僑批文化研討會”、“閩南文化與潮汕文化比較研討會”等多項學術活動及舉辦潮汕文化專題講座。微集“潮”字號資料,建立特色資料庫,建成僑批方物館。通過對潮汕歷史文化資料的收集、發掘、搶救、整理建立了“潮字號”的資料庫。建成全國首家僑批文物館。
設立“潮學獎”潮汕歷史研究傳播基金會於1993年設立“潮學獎”,其宗旨是獎掖在潮汕歷史文化研究傳播和資料微集工作方面有突出貢獻者。至2004年已舉辦5屆潮學獎,獲獎者122個(個人單位),涵蓋海內外。謝慧如、林百欣、饒宗頤、莊世平、吳南生、陳偉南、劉峰先生先後獲“弘揚潮汕文化特別榮譽獎”。
開展對外傳播潮汕文化同《汕頭特區晚報》合辦《潮汕文化》專版,與北京《文史知識》、廣東《炎黃世界》、河南《髮根》、汕頭《潮聲》雜誌合編潮汕文化專輯,同汕頭經濟特區報社大華網合辦《潮人網》;組團參加國際潮團或各地潮人聯誼會活動;到外地進行訪問交流;向海內外傳媒提供有關潮學研究和活動信息;組織專家學者到汕頭市老年大學及中、國小講授潮汕文化課。

工作方針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以傳承、弘揚潮汕文化為己任,提出了“歷史與現實、海內與海外、普及與提高”三個並重,以及“研究、傳播、資料徵集”三項工作並舉的工作方針,力求多作一些潮汕歷史文化研究的基礎工作。
至2011年8月,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徵集收藏上架的有關潮汕文獻、文史資料、文書檔案、族譜家乘、人物傳記、地方志等2.3萬冊。同時徵集收藏了潮籍書畫作者的書畫600餘幅,潮劇、潮樂老唱片805張,一批音像製品,照片1174幀,成為潮汕地區收藏涉潮文獻資料最多的特色資料庫。
在注重文獻資料徵集的同時,研究中心還積極構築深化潮學研究的平台,舉辦、協辦各種類型的研討會。經過專家學者們20年的潛心研究,出版《潮汕文庫》,集結潮汕文化論著160種、4106萬字。
潮汕文化的傳播對潮汕人下一代了解潮汕歷史文化至關重要,研究中心自2002年開始,與汕頭市教育部門聯合開展“讓潮汕文化進校園”活動,活動並從中國小向高校延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