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潘義勇,經濟學家、文化學者,嶺南廣府人。廣州城市生態經濟研究會會長、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同行評審專家。1979年始發表作品,論文、散文等300多篇,論著作品8部360多萬字,另與人合著及任副主編11部。獲全國和省級社科界、政府和學會獎12次。主要著作有:《沿海經濟學》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產權經濟學》暨大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國南海經貿文化志》廣東經濟出版社2013年出版;《家庭農場化》暨大出版社2016年出版;《青山》(長篇小說)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出版;《淡泊》{散文集}團結出版社2018年出版等。學術成就
1.2013年主持市政府重要課題《廣州生態城市探索與建設》的課題研究,是該課題的主持人和主要搌寫人。2012年參加海上絲路系列考察研究活動,是廣東海上絲路系列叢書之一《中國南海經貿文化志》的著者 。自2008年以來堅持應邀請參加廣東珠江文化研究的一系列考察研究的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或中心發言,演講和發言文稿收入結集出版的著作中。近些年在對嶺南和廣府文化研究中,通過對18世紀前葉的廣州對外貿的歷史地位,提出了廣州十三行是海上絲路的重要里程碑的理論概括和表述,為省會廣州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廣州文化大市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議。2.1990年以來,在國家主要報刊,最早撰文系統提出“改革我國的戶籍制度,實行人口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的改革理念和概念 。1995年在人民日報理論參考發表長篇論文(1.2萬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戶口體制改革》系列提出戶口制度改革意義目標與方法 。其系列論文及論點,新華文摘等多次轉載,這一概念和觀點促進了國內學界的研究。1995年又提出以海南為試點實施戶口制度和土地制度綜合改革建議。20年後戶籍改革和人口城鎮化列入中央決策。2012年以來至今,改革戶口制和推進人口城鎮化成為黨的十八大重要決策和2014年十八大三中全會的改革重點。
3.在考察海南眾多國有農場普遍存在的產權制度缺陷和經營組織失效後,在《經濟研究》發表論文:提出改革國有農場的土地產權制度和農場的經營組織制度 。實行“家庭農場制度”、“股份合作農場”和農業服務公司、農工貿聯合體等多種經營組織並存的現代規模農業路徑。走出國營、集體共耕與均田承包小戶生產的封閉循環的歷史誤區,提出第四次土改的概念和建議。2016年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獨著《家庭農場化》 。
4.1988年在《科學.經濟.社會》等雜撰文倡導:“建立引進、消化、創新的反求工程體系”,取代引進使用和以資源出口換匯進口高附加值商品的惡性循環 。2000年以來在《嶺南學刊》《沿海科技與經濟》等核心報刊發表了《提高廣東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提高珠三角核心城市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等系列論文。
5.其獨著《沿海經濟學》(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一書較早提出臨海布局工業,加強我國沿海的港口建設,強化對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管控和利用 。梯度開發,既要向內地和西部推進,又要向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推進,重視發展我國海洋產業。對廣州在南沙設港和臨海布局重化產業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6.鑒於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2002年8月20日在光明日報理論版撰文提出:“企業排污權的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的觀點與建議,以扼制污染企業的無限制排污 。提出排污總量控制和排污定額分解到企業,以及排污權可以通過市場流轉的改革構想。2006年後,我國開始重視和試行對排污企業,由傳統的象徵性罰款轉變為按排放量調整排污收費標準(2012年10月後,我國第一、第二家“企業排污權和環境產權交易所”分別在深圳和上海成立2013年開始運行)。其成果具有前沿的前瞻性、開拓性和可操作性特點。
7.2002年前,在廣東省工作期間,主持承擔廣州市政府委託的《關於減輕農民負擔的調研報告》 、以及市發革委委託的《如何提高和增強廣州在國際國內貿易活動的中心地位》等項目課題研究,正在進行就如何進一步提升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和“一帶一路”海洋文化中心地位的研究,以及廣州面臨挑戰與未來發展思考和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
主要成果
主要從事制度經濟、特區經濟、城市經濟與社會管理改革實踐研究,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城市研究。研究領域包括和涉及產業經濟、產權經濟、沿海經濟、現代農業、生態文化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等。在《經濟研究》、《學術研究》、《嶺南學刊》、《嶺南文史》、《江海學刊》、《江蘇社會科學》、《學海》、《國際技術經濟研究》;《特區時報》、《海南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新華文摘》、《理論信息報》、《光明日報》、《文摘報》和《人大資料複印》等的全國十多個省(市)區的近百種報刊和專業雜誌發錶轉載論文280篇。新華文摘轉5次;人大資料轉20次;理論信息報等報刊轉9次。個人專著5部,另有任副主編的專著2部,參與合著8部。1992年主持《海南特區市場體系探索》的省級課題 。2010年承擔國家出版基金課題《中國南海經貿文化志》;2013年主持廣東省課題《廣州生態城市建設與探索》等。主要論著如下:(一)主要著作
1.《沿海經濟學》,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獨著2.《產權經濟學》,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獨著
3.《中國南海經貿文化志》,廣東經濟出版社,2013年出版,獨著
4.《家庭農場所化》,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獨著
5.《廣州生態城市探索與建設》,廣州出版社2013年出版,主要撰寫人和副主編
6.《大特區市場體系》,南海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主要撰寫人和副主編
另有與他人合著的社科著作10部(略)
(二)主要論文
1.實施沿海戰略與建立反求工程體系,《科學·經濟·社會》1989年03期2.科學中心是世界經濟中心的先導,《國際技術經濟研究》1989年02期
3.改革戶口制,實現人口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學術論壇》1992年05期
4.走出小農文明要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與戰略》1993年第2期
5.國有資產股份化與建立產權市場,《中國證券年鑑》1993年出版
6.戶口制與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江海學刊》1993年第5期
7.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換的戶籍障礙,《新華文摘》1995年第4期
8.人口城市化是控制人口高增長的根本路徑,《學術論壇》1994年第4期
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戶口體制改革,《人民日報》〈理論參考〉1994.5
10.建立沿海經濟學的若干思考,《學海》1995年01期
11.在海南全省率先實行戶口制度改革,《海南開發報》1995年02期企業文化理論版
12.國有農場產權改革目標,《經濟研究》1995年第4期
13.論現行戶口制度對中國現代化的十大危害,《改革與戰略》1995年第4期
14.發展規模與效率兼容的家庭農場,《經濟研究信息》1997年第2期
15.城市化,實現人口零增長的自然機制,《學海》1998年第2期
16.實行企業排污權市場化改勢在必行,《光明日報》2002.6.20
17.城市信息化與城市生態化關係的思考,《學術研究》2003年第2期
18.論我國農業生產的結構調整,《淮海工程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19.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是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的根本出路,《嶺南學刊》2005年第3期
20.開放土地金融搞活土地資本經營,《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21.增強廣東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嶺南學刊》2006年第2期
22.提升珠三角產業技術創新的競爭力,《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年第11期
23.土地報酬遞減看我國農業勞動力永久轉移的迫切性,《嶺南學刊》2009年第4期
24.最佳化人的要素配置,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縱深發展,紀念《經濟學動態》創刊三十五周年優秀論文
25.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最佳化我國巨觀經濟體系,《南方日報》/2008.6.16理論版
26.人民幣升值效應與匯率制度選擇與改革,《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27.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事權財權匹配改革探討,《嶺南學刊》2010年第5期
28.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光輝,《羊城晚報》2010.5.17求是版
社會榮譽
獲各類獎項12項。其中;獲全國投資理論研究一等獎一次;省級(廣西政府)二等獎一次;省級(廣西1984—1988年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一次;“最佳化配置人的要素,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縱深發展”—文獲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動態〉紀念創刊三十五周年優秀論文獎;獲海南省投資學會、廣西投資學會,廣東農村經濟學會等省級學會的一、二、三等獎8次。1995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2012年任廣州城市生態經濟研究會會長;2015年任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同行評審專家。相關詞條
管理理論 | 管理軟體 | 西方經濟學 | 期貨 | 國際金融 |
MBA | 經濟學派 | 股票 | 銀行 | 保險 |
人力資源 | 經濟學家 | 基金 | 財政 | 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