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簡介
近年來潘村 兩委會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委統攬,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生態見村村容美。投資292萬元,修建全村水泥道路4650米、主幹道路4300米,在8個村組內 安裝了路燈110 盞。投資15萬元,栽植垂柳、柿子樹 等 花卉苗木3000多棵。同時,建立健全了衛生保潔長效管理機制,專人定時 清運,關注了髒、亂、差,留下了真、善、美。二是正氣興村村風正。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村貴民約,成立了老年協會、紅白理事會和婦女禁黃、禁毒、禁賭組織,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好媳婦、好公婆評選等活動,引導民眾易俗,改變了民眾的生活、婚育觀念,全年無一例計畫外生育現象,計畫生育100%。成立了秧歌隊、腰鼓隊,利用農閒時間、逢年過節,走上街頭,經常性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精神文化活動。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和廉政文化進村莊活動,設立了普法宣傳欄和廉政文化牆,極大地提高了民眾的法制觀念,增強了村組幹部的廉政意識。近年來,潘村問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三是三產富村村民富。村兩委會一班人充分依託區位優勢,立足村情,確定了“三產富村、勞務富民”的發展戰略,第三產業和勞務輸出已成為潘村民眾增收的支柱產業。村上成立第三產業發展協會,統一組織,統一管理,大力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2008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00元。據統計全村已發展運輸、高資質的建築公司5家,各類機械113台,個體商貿經營戶178戶,全村從事第三產業人數達920人,年創收780萬元。同時,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組織周邊企業單位進村現場招聘,引導民眾外出務工。截止目前,全村在外務工人員達到321人,年創收403萬元。
主導產業
西城辦潘村主要種植業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來源主要以勞務輸出、養殖、機械加工為主。 潘村的老東部、北部、西部等已經被納入市政規劃。
兩委會班子
村支部書記:郭升建
村委會主任:過世興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2畝(其中:水田33.5畝,旱地33.7畝),人均耕地0.4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物;擁有林地638.9畝;水面面積27畝;荒山荒地32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五通。有47戶飲用井水,有4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
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水泥路;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農用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4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3.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該村到2010年底,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709萬元,畜牧業收入23.3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9頭,肉牛28頭,肉羊9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37萬元,工資性收入2.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勞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其中在省內務工2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7戶,共鄉村人口164人,其中男性84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13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6人,漢族98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5人,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六苴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2公里,距離六苴鎮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9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人,其中小學生4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7.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3人。
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民眾增收慢;
2、基礎設施落後;
3、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解決民眾增收問題。
2、做好勞動技能培訓。
3、降低農戶用電貴的問題,種植核桃,發展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