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05年,福建省華僑籌資組建鐵路公司,先修漳廈鐵路,自廈門島對岸嵩嶼起至漳州止,長45公里。1907年7月開工,1910年5月修至江東橋,長28公里,因營業不善,股款不繼而中止。該路於1930年拆除。被歷史湮沒的漳廈鐵路2007-01-21 17:49一九一五年,福建都督許世英巡視漳廈鐵路的合影。
歷史沿革
一九一五年,福建都督許世英巡視漳廈鐵路的合影。這是一張刊登在民國四年出版的《閩海巡記》上的照片,照片是當時的福建都督許世英巡視漳廈鐵路時拍攝的。漳廈鐵路是我省建成最早的鐵路,也是清末民初我省唯一的一條鐵路。
鴉片戰爭後,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福建的廈門被闢為五口通商之一,西方的現代工業由沿海逐漸向內地侵入我國。為振興民族工業,促進福建交通事業的發展,福建的許多海外華僑和有識之士紛紛呼籲修建鐵路。為此清政府於清光緒32年(1906年)在福州設立官商合辦的“福建全省鐵路有限公司”,擬議建造福州至馬尾、泉州至安海、漳州至廈門三條鐵路。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地勢較平坦的江東橋至嵩嶼路段率先建成了我省第一條鐵路———漳廈鐵路,全長28公里。
“福建鐵路公司”的總經理是閩侯人陳寶琛,鐵路的建造資金以招募華僑入股為主,並從田糧、食鹽稅中加派路捐,前後共籌集資金213萬兩銀元,清光緒33年(1907年)漳廈鐵路開始動工興建,清宣統元年(1909年)建成,宣統三年(1911年)通車營運,沿途經江東橋、吳宅、蔡店、後港街、通津亭、下廳、海滄和嵩嶼8個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