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

東漢稱“滹沱河”。 《水經注》稱“滹沱”。 西晉稱“滹沱河”。

滹沱
hū tuó
〈名〉
滹沱 [Hutuo River]。水名,即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亦作滹沲。如:滹沱麥飯(稱粥或麥飯為“滹沱飯”或“滹沱麥飯”) ˉ
〔~沱河〕水名,源出中國山西省,流入河北省。
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孤山村一帶,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陽河相匯入海。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滹沱河,是一條古老的河,歷史久遠,名稱多異。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駝”)或滹池,《禮記》稱“惡池”或“霍池”。《周禮》稱“厚池”。戰國時稱“呼淪水”(呼池水)。 秦稱“厚池河”。《史記》稱“滹沱”,也稱“亞淪”。東漢稱“滹沱河”。《水經注》稱“滹沱”。曹魏稱“呼沱河”。西晉稱“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稱“清寧河”。
滹沱學校,在許多地方,都有用滹沱命名的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