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泉州 天后宮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南門天后路,是中國現存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媽祖廟,素有“溫陵聖廟”之稱。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信息
泉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⑧泉州天后宮,占地面積約13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是首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媽祖廟。
泉州天后宮始建於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據《泉州府志》載:“是年,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覺全夢神命作宮,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欽賜媽祖廟額“順濟”為名,稱“順濟廟”;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和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兩次冊封媽祖為“天妃”,媽祖神格提高,“順濟廟”隨之易名“天妃宮”;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將軍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自此,天妃宮改稱“天后宮”;清道光年間(公元1830年-1850年)加封媽祖為“天上聖母”。
泉州天后宮正殿,明清木構建築至今依舊保存完好。正殿占地面積635.5平方米,築於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採用花崗岩石砌築的須彌座,束腰處雕有鯉魚化龍、雄獅、八駿雲火、仙家法器、鶴舞雲中、寶蓋蓮花等圖。殿內木樑骨架,立於圓形花崗岩石柱,柱頭浮雕仰蓮連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梁,建築結構比較特別,空間變化很豐富,門窗雕花精緻細密,紋飾豐富,托木部位有鳳凰戲牡丹,表現女性神廟。殿內畫有綠地雕彩西番蓮及喜鵲登梅圖案,有吉祥的象徵。殿內浮雕,更是琳琅滿目,八駿、傅古鳥龍及各種花卉,表現著水族魚龍騰空翻浪,與百花爭妍,這都是表現道教主題的圖案,以福祿壽吉祥物作襯托,呈現仙家的非凡境界。
自建立以來,天后宮在各個時代均有修復。目前,較完整地保存有雄偉的大殿、後殿等古代建築。此外,近年來,在政府撥款及海內外信眾的熱心資助下,泉州天后宮已經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鐘鼓樓、東西長廊等建築。建置於宮內的閩台關係史博物館是反映閩台歷史淵源關係的專題性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博物館定期舉辦“閩台民間藝術展”等展覽,吸引了大量台灣同胞前來觀展。
歷史上,由於媽祖故里莆田隸屬泉州管轄,也由於泉州在宋元時期為世界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之一,媽祖信仰隨泉州對外交往的發展、海交貿易的興盛、移民熱潮的興起而遠播台、港、澳地區和世界各地,影響深遠。這其中,泉州天后宮在聚集信眾、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影響力的擴大,泉州天后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前來進香。泉州充分發揮泉州天后宮作為對台文化交流重要視窗的作用,熱情接待了來泉州天后宮祭祖進香的台灣同胞。台灣鹿港天后宮、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基隆天顯宮等相繼組團來泉州天后宮進行宗教文化交流。□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