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內特卡制

 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和方法。美國C.W.沃什伯恩(舊譯華士朋) 1919年創行於伊利諾州溫內特卡鎮的中國小,並因地名而得名。

正文

 它是適應個性教學的形式之一。其目的是充分發展兒童的個性和才能,培養兒童的社會意識。採用此制的步驟:①確定學習目的。②編寫供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校正的教材(單元)和學習指導書。③準備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診斷測驗,指定作業,進行指導。④用診斷測驗考查並記錄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成績。此制與道爾頓制相似之處很多,但也有一些不同點:①道爾頓制並不重視團體活動,而此制則把課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讀、寫、算、史、地等兒童所必須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一部分按學科進行,教材由教師指定,採用個別學習的方式;一部分是發展兒童的社會意識的活動,目的在培養他們團體生活的習慣、互助合作精神和發展其創造能力。這一部分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體育、音樂、美術以及學生自治等團體活動方式進行。活動結束後,由師生共同檢查效果,並評定每個學生的表現。時間安排是每日上下午各以一半時間從事個別教學,一半時間從事團體活動。②在道爾頓制的作業室內,學生之間可以分組互相討論研究,而此制則純系個別學習並自行校正自己的學習結果。③道爾頓制規定學生要把本月的各種工約全部學習完,才能學習下一個月的工約,而此制各科學習進度不受其他學科進度的牽制。溫內特卡制在20世紀30年代在一些國家很盛行,中國的一些地方也進行過實驗。但此制由於學科間進度不一,因此相關學科間不能很好聯繫,從而影響了學科的深入學習,同時也容易產生偏廢某些學科的現象。此外,在編寫自習與自行訂正的教材和診斷測驗方面也有不少困難等等。因此,在20世紀30年代後,此制日漸少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