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戈壁
【簡介】
從峰巒重疊的賀蘭山北麓到茫茫無際的的黑水流域極目睛空,浩浩無際,雲山渺遠,大漠蒼茫,礫石侵天涯蜃樓映亂峰,這就是廣袤而壯觀的阿拉善翰海戈壁。
戈壁,蒙古語意譯“難生草木的土地”。阿拉善地區的翰海戈壁,屬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距今一億三千萬年前的地質時期,這裡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這裡的地勢有所上升形成高原。由於上升幅度比較緩慢,再加上這裡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山嶺阻隔,氣候乾旱,河流很少,侵蝕作用微弱,因此地表切割輕微,一直保持著廣闊平坦的高原,土壤大部分含鹽鹼和石灰,有機物含量低,多為荒漠、半荒漠地形。在賀蘭山以西,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兩側,河流運行積極,形成了大片礫石為主的沖積扇。下部地帶的土質較粘,地下水位低,鹽鹼為害嚴重,植物稀少,草木零散。
【形成】
阿拉善高原處賀蘭山以西,夏季風很難到達,為乾燥的非季風區,再加上南邊有高大的青藏高原為屏障,阻擋了印度洋濕潤氣溫的進入,從高原上下來的乾熱氣流,及阿拉善高原周圍高地環繞,致使這裡水稀少,日照強烈,冷熱劇變氣候異常乾旱,乾燥度在4.0以上。地表植被非常稀疏,地面大部裸露,再加之地處高空西風環流區,冬春多大風天氣,風力侵蝕與堆積作用很強烈,強大的西北風常將高原地面上的細士攜卷而去,在古岩床上只留下薄層粗砂和礫石,這就形成阿拉善西北部的廣闊戈壁。
阿拉善戈壁的地表依據其組成物質可。劃分為岩漠、礫漠兩類。岩漠是指地表岩石裸露或僅有很薄的一層岩石碎屬覆蓋的山麓地帶,分布在周圍及內部山前面積不大。如馬鬃山、雅布賴山、賀蘭山、罕烏拉山、巴彥烏拉山的山前地帶,礫漠地表為礫石覆蓋,礫石大小不等,在石漠的外圍地帶面積廣大,強勁的風力,將細小顆粒吹走,留下粗大的礫召,礫石多成為風棱石,上覆蓋一層堅硬光滑的黑褐色荒漠漆皮,以岩漠和礫漠組成的荒漠戈壁面積廣大,分布範圍只要在阿拉善巴丹吉林騰格力、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外圍。
【科考】
從1959年到1960年,中國科學院與蘇聯科學院聯合在內蒙古地區進行一項大規模的挖掘計畫。主要任務在藉由中亞戈壁與沙漠區的系統考察以探究這個區域在地質史中動物演化的真象。這個野外考察計畫最初規劃連續五年,始於1959年,起自內蒙古的中西區,一直延伸到蘇聯的中亞地帶。由於政治的不幸原由,計畫到1960年擱置了。
中蘇考察的雙方主持人分別由周明鎮博士與A.K.Rozhdestvensky擔任。首次挖掘在1959年五月開始,在伊倫盆地採集到大量的鴨嘴龍類和小型獸腳類化石。隔年,則轉赴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盆地進行挖掘工作。其中最有價植的發現是自白堊紀早期地層中採集到的原始鴨嘴龍類。同時也採集到食肉類恐龍與蜥腳類恐龍的殘骸骨骸。一具幾近完整的角龍類,包含完整頭骨在大樹溝的岩層中挖掘出土。同時極其珍貴的一群標本,自阿拉善盆地中的加爾泰地點發掘,包括:原始型鴨嘴龍類、食肉類及角龍類。其它化石還包括了龜類、植物以及無脊椎動物的化石。
在阿拉善發掘的禽龍類被監定歸於一個新的屬,原巴克龍,從二個層位發掘到兩個生物種,即:戈壁原巴克龍與阿拉善原巴克龍。這些標本在1962年運送到蘇聯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根據雙方協定,這些材料在研究完成後將送返中國。這個屬與巴克龍具極近親的血緣關係,是為鴨嘴龍類的祖先型。根據Rozhdestvensky的看法,禽龍的原始型是鴨嘴龍的祖先,而鴨嘴龍取代禽龍的演化進程,被認為是一種中型的恐龍,體長大約五到六公尺。頭骨相當低平,在眼部較枕骨後部略寬闊;齒列屬於禽龍型式;下頷的絞合處位居齒列線之下,適於食植物類的作用,得以讓頷部更有效的咀嚼運動。由於原巴克龍的發掘,Brett-Surman在1979年提出論文認為鴨嘴龍類起源於亞洲地區。
在1964年,胡建立了一個恐龍的新屬,稱之為吉蘭泰龍,總計有兩個生物種,毛兒圖吉蘭泰龍與大水溝吉蘭泰龍。都根據了不完整的頭骨與尾椎及肢骨。其中大水溝吉蘭泰龍是在大水溝地點的白堊紀晚期地層發掘。這隻恐龍具有粗壯而碩長的肱骨,很類似於異特龍類的肱骨,但長度有兩倍之多。這個種或許可能要歸屬於慢龍類。而毛兒圖吉蘭泰龍是發掘自白堊紀早期的大水溝組地層中。
一個極特異,大型蜥腳類,經筆者與李榮正式命名為查乾諾兒龍(標本存放於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博物館中)。這具龐然大物是採集自查乾諾爾組地層,在蒙古話意謂〝白色湖泊〞,因為湖中含高量的鹹性而呈白色。地層出露在二連浩特東南65公里,是屬於一種河流沉積的砂岩、泥岩與礫岩。
【軼事】
在1927年五月,一支中瑞中國西北科學考察隊在北平組成。主持者為瑞典著名的探險家與地理學者斯文·赫定(SvenHedin)。在1928年到1930年期間,這支隊伍探勘了內蒙古、寧夏、甘肅、與新疆地區,在侏羅紀晚期與白堊紀晚期地層中採集到恐龍的化石。這些標本經楊鍾健與瑞典古生物學者Bohlin分別監定研究。BirgerBohlin是瑞典古生物大師Wiman的學生,他在甘肅及內蒙古採集到大量的脊椎動物化石。在1953年,根據從1928年到1931年的標本,Bohlin發表了一篇專著名之為:“內蒙古與甘肅的爬行動物化石”。
在1930年,Bohlin在嘉裕關附近白堊紀地層中採集到一些脊椎動物的化石。嘉裕關是位在中國長城的最西端。這個地層分布極為廣闊,由極薄層的頁岩構成,盛產著名的Estheria及狼鰭魚化石。而恐龍化石,湖泊嘉裕龍是根據一顆匙狀牙齒而認定的。
另外Bohlin在1930年,於Tebch的白堊紀早期發現恐龍族群。Tebch在蒙語中意味著“黑色板塊”,因為在山丘上,覆蓋1.5到3公尺厚的黑泥火山岩漿,推斷是第三紀早期噴發的。恐龍涵括有原恐齒龍及蒙古鸚鵡嘴龍。這個挖掘點位於烏拉後旗的龍山正北方。在1990年夏季,中加恐龍考察隊重新返回這個地點,採集到不完整的鸚鵡嘴龍骨骼。
相關詞條
-
嘉裕龍
),但他認為這牙齒有可能屬於湖泊嘉裕龍。在1997年,在韓國有一個新的物種... M. Barrett)等人重新研究這兩個物種。他們發現湖泊嘉裕龍的牙齒...為真蜥腳類的分類未定屬。他們也發現湖泊嘉裕龍及亞洲嘉裕龍有同樣的衍征...
-
嘉峪龍
嘉裕龍(學名Chiayusaurus)是嘉裕龍是一種大型的四足草食性蜥腳下目恐龍,屬於大鼻龍類的一屬恐龍,生存與晚侏羅紀至白堊紀時期。目前已有兩個物種。...
分類 亞種 現 疑點 -
廣西亞洲龍
廣西亞洲龍,是根據R·歐文(R.Owen 1912年)命名的。屬恐龍綱,蜥臀目,鳥臀目;分布於6個大陸。
-
腫頭黑山龍
腫頭黑山龍屬於動物界,爬行動物類,生存於三疊紀到白堊紀。
-
結節蜥甲龍
gosaurushuen gosaurusjian gosauridaeDon
編輯詞條恐龍類 -
紅土崖小腫頭龍
gosaurushuen gosaurusjian gosauridaeDon
恐龍類 -
凹齒微角龍
(Ornithischia)兩目。過去所說的禽龍是根據R·歐文...步行,但其中也有四肢步行的。侏羅紀以後出現了頸尾均長的巨大的類型(載域龍...-rranosaurus),雷龍(Brontosaurus),禽龍(Ig-uanodon...
-
戈壁微角龍
戈壁微角龍(Microceratus),又名小角龍,是種小型角龍下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亞洲。微角龍以二足方式行走,身長可能約0.6米。是最早的角龍類恐龍之一。
-
固陽鸚鵡嘴龍
osaurin osaurin gsien
恐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