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嘉裕龍(學名Chiayusaurus)是大鼻龍類的一屬恐龍,化石是在亞洲發現的牙齒。目前已有兩個物種。嘉裕龍的學名是取自萬里長城的嘉峪關,原先是“Chiayüsaurus”,但國際動物命名法規不允許特別的字元,所以學名改為“Chiayusaurus”。舊有的名字仍可以在一些較舊的文獻中見到。
歷史及分類
在1953年,步林(Birger Bohlin)根據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正模標本牙齒,命名為湖泊嘉裕龍(C. lacustris )。這顆牙齒髮現於中國新疆的喀拉扎組,地質年代可能屬於晚侏羅紀提通階。這顆匙狀的牙齒長27毫米,且與較年代較晚的亞洲龍相似。由於嘉裕龍只有這么少的化石材料,它經常都被忽略,或被認為是其他已知的恐龍。例如戴爾·羅素(Dale Russell)及趙喜進就發現它們與馬門溪龍的牙齒無法分辨。
布林在1953年也描述了另一顆較大的牙齒,並發表為“嘉裕龍近似種”(aff. Chiayüsaurus),但他認為這牙齒有可能屬於湖泊嘉裕龍。在1997年,在韓國有一個新的物種被發表,也是根據一顆牙齒(編號KPE 8001),而這顆牙齒完全與嘉裕龍近似種的牙齒相當一致。這個韓國新物種被命名為亞洲嘉裕龍(C. asianensis),牙齒化石發現於慶尚道的Hasandong組地層,地質年代為下白堊紀阿普第階至阿爾布階。這些韓國學們反對布林的理論,步林認為這兩顆牙齒是在頜部的不同位置,他們根據牙齒表面的磨蝕及隆起的位置而將它們分為兩個物種。亞洲嘉裕龍的牙齒長46毫米。
在2002年,保羅·巴雷特(Paul M. Barrett)等人重新研究這兩個物種。他們發現湖泊嘉裕龍的牙齒與盤足龍的牙齒幾乎完全一樣,但不足以確認它們是相同物種,只能將嘉裕龍歸類為真蜥腳類的分類未定屬。他們也發現湖泊嘉裕龍及亞洲嘉裕龍有同樣的衍征,而非不同。亞洲嘉裕龍有可能是大鼻龍類,但分類依然不明確。在最近的蜥腳下目重新研究中,兩個物種都被認為是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