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沿革
農村發展研究所的前身是2006年3月27日成立的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當時,為順應湖南新農村建設的形勢要求,院黨組整合全院各學科農村研究的力量和資源,在本院原“農民工問題研究中心”和“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院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心主任由朱有志院長兼任;王曉天、方向新、賀培育、肖毅敏、烏東峰、汪金敖、陳文勝為副主任,陳文勝兼任秘書長(負責中心具體工作);謝瑾嵐、楊天兵、劉險峰、陸福興、王文強、張超美為副秘書長。2007年元月,中心被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領導小組批准為“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2008年4月28日,院黨組發文正式成立農村發展研究所,負責“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的日常工作。2010年3月30日,院黨組發文成立“院縣域經濟研究中心”,掛靠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村發展研究所下設辦公室、農村經濟研究室、農村社會研究室、鄉村治理研究室;現有研究員1人,副研究員4人,助理研究員2人,博士(含在讀)4人;現任所長陳文勝,副所長王文強。
(二)學科特色
農村發展研究所秉承院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的學術傳統,按照院智庫建設的要求,以“推動湖南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己任,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方法為基礎,緊緊圍繞湖南農村實際問題開展科研工作,旨在探索農村發展規律,研究農村發展熱點難點,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致力於樹立一面學術旗幟,引領湖南農村研究方向,建設在中部地區乃至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農村問題研究機構。
1.獨到的研究取向
立足於湖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主要開展農村經濟、鄉村治理、農村教育、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農民權益保護、農村公共政策等方向研究,側重湖南“三農”套用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新農村建設決策當好參謀,尤其注重把學術成果轉化為政策性建議。
2.立體的研究方陣
農村發展研究所繼續發揮“中心”的優勢,在所內研究人員不同學科背景的基礎上,注重發揮院內涉農研究的力量,多學科整合,多視野審視,多層次探討農村問題。充分發揮“中心”建立的外聯優勢,注重理論、實踐、決策三者的互動,藉助“中心”顧問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特約研究員等院外不同層次的力量,形成湖南農村研究的合力與品牌。
3.廣泛的對外合作
農村發展研究所與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各地方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省內外知名學府的相關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繫,與中央黨校三農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三農問題研究中心、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等全國知名的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和基地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
4.理論與實踐密切對接
農村發展研究所為獲取第一手真實有效的調研資料,並把新農村建設的相關研究成果及時推廣到農村基層,在“中心”的基礎上已相繼在湖南典型的農業地區寧鄉縣大屯營鄉、衡東縣大鋪鎮、耒陽市哲橋鎮、耒陽市新市鎮、衡陽縣三湖鎮、澧縣宜萬鄉、鳳凰縣吉信鎮、望城縣光明村、寧鄉縣關山村、瀏陽市石江村等14個鄉村成立了調研基地,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密切對接。
5、良好的學術平台
農村發展研究所現掛靠有2007年審批成立的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湖南新農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有2006年9月9日開通的“中國鄉村發現網”,該網站已經成為全國“三農”學術界的知名網站,榮獲2007年“中國農業網站100強”稱號;有2006年11月3日開始定期出版的三農通俗讀物《中國鄉村發現》,該書2007年被《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全文收錄,得到了讀者、決策層、理論界的一致好評,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肖捷(時任)作出肯定性批示,張曉山、李培林、王東京、曹錦清等20餘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給予了書面高度評價。同時,農村發展研究所還與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等民間團體密切合作,構築了農村研究的良好平台。
(三)主要成果
原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和現農村發展研究所科研人員致力學科建設,力爭學術突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農業農村經濟研究
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服務於黨和政府決策,在現代農業、糧食安全、集體經濟及相關研究領域取得諸多成果。組織開展了20餘項相關課題研究,其中國家重大招標課題2項:“中心”主任朱有志院長2009年主持的《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中心”學術帶頭人烏東峰教授2009年主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2項:“中心”主任朱有志院長2008年主持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集體經濟研究》,“中心”學科帶頭人烏東峰2008年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現代多功能農業研究》。湖南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研究4項(分別由陳文勝、王文強、劉新榮、陸福興主持),省社科規劃、省軟科學等省級一般課題5項;橫向委託課題8項,包括省政府委託課題《轉變發展方式:湖南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獲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省發改委“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委託課題《湖南省“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研究》等。出版了《湖南農業現代化研究》(朱有志主編),《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08》、《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09》、《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0》(朱有志等主編、陳文勝執行主編)。公開發表相關論文50多篇,其中在《光明日報》發表3篇,即朱有志、陳文勝論文:《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內在一致性》(《光明日報》2009年11月3日)、朱有志、陳文勝論文:《四個轉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光明日報》2010年2月21日)、陳文勝論文《國民經濟轉型必須從三農突破》(《光明日報》2010年7月13日);在《中國農村經濟》、《中國國情國力》、《中國財政》、《當代世界》、《制度經濟學研究》等國內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8篇。相關研究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如陳文勝撰寫的研究報告《世界糧食危機下的中國糧食安全機遇與挑戰》得到原省委書記張春賢的肯定性批示,農村發展研究所集體完成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與農村持續發展調研報告》得到省委常委、秘書長楊泰波的肯定性批示。
2.農村社會與鄉村治理研究
重點在鄉鎮改革、鄉村債務、農村教育、農民工問題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完成了《新農村建設與鄉鎮政府機構改革研究》等相關省級課題研究5項。出版《鄉村債務的危機管理》(陳文勝著,2007年);《鄉鎮視角下的三農》(陳文勝著,2007年);《教育資源整合中農村勞動力培訓問題研究》(張黎著,2009年)相關學術專著3部。發表相關論文60餘篇,其中,陳文勝論文《鄉村債務的社會公共危機研究》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4期全文轉載,《中國三農學界的五種傾向》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1期全文轉載,陳文勝、陸福興論文《新農村文化的戰略思考》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年第2期全文轉載;另有5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其他報刊轉摘20餘篇;陳文勝論文《化解鄉村債務的對策與建議》還被人民網評為“2006年度最受關注的五大網路論文”。相關研究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如2006年,陳文勝調查129個鄉鎮撰寫的《鄉村債務的社會公共危機研究》,得到了原省委書記張春賢、原常務副省長肖捷和原副省長楊泰波(現任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的肯定性批示,陳文勝還參與了省政府關於化解村級債務檔案的起草工作。2008年,陸福興撰寫的《切實轉變觀念實施教育強省戰略》得到副省長郭開朗(現省委常委)的肯定性批示。
3.新農村建設及有關綜合研究
農村發展研究所與原“中心”科研人員還緊跟時代形勢,在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成就。共完成相關課題研究6項,包括省重大課題《湖南省新農村建設戰略對策研究》(朱有志主持),與中國社科院農發所聯合承擔的國情項目《中國村莊調查》,與省發改委規劃處聯合開展城鄉一體化系列課題研究等。出版著作5部,包括專著《新農村建設熱點難點著力點》(陳文勝著);編著《湖南新農村——名人·名村·名鄉鎮》(陳文勝執行主編),《湖湘三農論壇2008·長沙》、《湖湘三農論壇·2009常德》、《湖湘三農論壇2010·邵陽》、《湖湘三農論壇2011·衡陽》(陳文勝等主編),其中《湖湘三農論壇2008·長沙》獲得省委、省政府頒發的第十屆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別獎。共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陳文勝等著《金融危機下的農村發展與農民增收問題》、《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現實困境》分別發表在《中國農村經濟》2009年第12期、2010年第4期,後者還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相關研究成果得到了黨政部門的採用,如陳文勝、王文強、陸福興2010年撰寫的研究報告《將縣域發展作為推進“四化兩型”的主戰場》得到了省委書記周強的肯定性批示,有關內容寫入了省“十二五”規劃。
4. “三農”理論的通俗化研究
近年來已經出版相關書籍20多部,包括朱有志主編、陳文勝執行主編的《中國鄉村發現》14輯),朱有志主編、陳文勝執行主編的《中國鄉村建設》4輯;陳文勝主編的《新型農民能力培養叢書》5本(分別是劉新榮編著的《交往與禮儀——我們的生活充滿禮儀》,王文強、賈建友編著的《求職與創新——我們的前途自己打造》,陸福興編著的《保護與維權——農民的安全自己把握》,范東君、陳旺民編著的《理財與消費——我們的財富自己支配》),該叢書得到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的肯定性評價,並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入“2010—2011年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圖書推薦目錄”。
(四)學術交流
1.舉辦學術會議
2007年11月8日,“中心”舉辦了解讀“十七大報告中關於農村政策的精神”的學術研討會,“中心”部分顧問、特約研究員、特邀嘉賓、專家和媒體記者等30餘人參加座談會;2008年7月12日,“中心”與中南大學公共政策與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湖南天君動物藥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了“大國治理”第1期論壇;2008年10月25日至27日,“中心”聯合有關單位承辦了在長沙舉行的第四屆社科農經研究大會暨首屆“湖湘三農論壇”,300多位專家、學者和黨政幹部參加研討,多家中央和省內新聞單位進行了報導,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同時還承辦了第二屆“縣鄉幹部論壇”。2009年10月24日至26日,農村發展研究所聯合有關單位承辦了在常德舉行的第二屆“湖湘三農論壇”。2009年11月6日至8日,農村發展研究所聯合有關單位承辦了在長沙寧鄉縣舉行的“兩型”農村與生態農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農業現代化比較國際研討會,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越南等國家及國內研究“兩型”農村建設和生態農業發展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共150餘人參加會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9年11月9日至10日,“中心”與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等共同主辦了第三屆“縣鄉幹部論壇”。2009年至2010年,農村發展研究所以“中國鄉村發現網”為平台,舉辦了六屆“三農”QQ學術論壇,開創了全國利用QQ舉行學術論壇的先河,在全國“三農”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010年10月24日至25日,農村發展研究所聯合有關單位承辦了在邵陽舉行的第三屆“湖湘三農論壇”,11月20日至21日,聯合有關單位共同主辦了第四屆“縣鄉幹部論壇”。
2.開展多方交流
近年來,“中心”與農村發展研究所科研人員共參加過全國性學術會議100餘人次,並接待各類專家、黨政幹部、農民來訪交流200餘人次。如2006年陳文勝應邀以訪問學者身份到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訪問。2009年組織開展了3次外出交流活動,與中國社科院相關研究所、湖北省社科院及農村經濟研究所、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等享有盛名的三農研究機構以及三農學界的知名專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3.推進學術服務
通過多種形式積極服務學術與社會,如陳文勝研究員於2006年5月起分別應邀在中共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省政府農辦、省地震局、株洲市財政局、望城縣委黨校、瀏陽市政府、湘潭縣委、寧鄉縣大屯營鄉政府等單位做學術報告30餘次,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就鄉鎮改革問題提供專家意見;應長沙市委邀請,為市委中心組作了《世界金融風暴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專題輔導等。“中心”與農村發展研究所科研人員還接受中央及省內新聞媒體採訪300餘人次。
附:歷任所領導名單及其任職時間
所長及任職時間 陳文勝(2010.6-)
副所長及任職時間 王文強(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