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農村發展的歷史跨越》一書收錄了中國農村改革30餘年的研究文章42篇,系統研究了中國農村改革的進展,改革前後中國農村經濟的對比,中國農村改革的經驗,作者均為中國社科系統長期從事農村社會經濟研究的專家學者。
目錄
前言
1.農村改革30年的進展與評價
2.滬郊X村老齡化水平及養老現狀調查思考
3.農村改革發展三十年回顧與展望
4.武漢市城郊新農村建設的社區化道路
5.三十年歷史跨越:我國農村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6.認識、適應、駕馭農業波動規律
7.農村經濟改革的基本走向——“體外”改革與“體內”變革相結合
8.改革開放以來河南農業發展的成效、經驗與思考
9.從糧食生產大省向糧食加工強省的歷史性跨越—吉林省農村改革30年某一層面的回顧與思考
10.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視角下—黑龍江省實現千億斤糧食的目標解析
11.山東農村改革30年回顧與前瞻
12.安徽農村改革30年:回顧與思考
13.改革先鋒未能致富的調查與思考
14.以現代服務業促進浙江現代農業發展研究
15.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
16.廣西農村改革三十年的回顧與思考
17.深化江西農村集體林權改革問題研究
18.我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及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19.高舉改革大旗,促進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
20.貴州省農民專業經濟組織發展研究
21.雲南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選擇
22.大理州新農村建設的幾個理論、政策與實踐問題
23.西藏農村改革開放30年曆程與發展路徑探索
24.甘肅新農村建設中公共產品配置的調查報告
25.乾旱半乾旱地區移民開發可持續發展探析—以寧夏紅寺堡為例
26.我國農業保險制度困境、出路與“二元”農業保險制度模式
27.灌溉水價改革對灌溉用水、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的影響分析
28.構建我國農業信用保證體系
29.農村金融改革30年成效及深化改革的路徑
30.閩台農業合作戰略轉型的思考
31.論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缺欠及其改善—一個委託-代理理論的模型分析
32.順德農村改革30年回顧與啟示
33.基於收入來源結構的嘉興農民增收原因分析
34.農村改革三十年的發展與進步—基於山東省部分農村的考察
35.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業的發展現狀和對策
36.寧波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經驗與農村發展形態展望
37.城鄉統籌視角下的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研究
38.改革開放30年村級治理架構解析—以權力運行和治理績效為視角解析村民自治中“村支兩委”
39.農村信用社改革30年曆程回顧及評價
40.以安徽鳳陽小崗村為例分析發展集體經濟的制約因素
41.後公社時代農村體制改革的反思
42.農村改革開放30年的喜與憂
前言
2008年10月25日至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在湖南省長沙市共同組織舉辦了“第四屆全國社科系統農經研究網路大會”。全國社科系統22個省市自治區社科院從事“三農”研究的學者以及部分省市黨校和高校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共約60人出席了會議。在10月25日上午的全體會議上,農業部陳曉華副部長應邀做了《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報告,解讀了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著重闡述了農業與農村領域一些重大的政策問題。會議期間共舉辦了三場報告會,包括一個特設的《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研究專場》。一共有20位與會代表做了學術報告,他們並與參會代表就報告內容進行了生動活潑的互動交流。25日晚22個地方社科院從事“三農”研究的近40位同志參加了協作交流座談會,對各個社會科學院之間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提出許多很好的建議。 提交給此次會議的研究報告和論文,一個重點是全國和各地區的30年農村改革的回顧、總結和思考,此外是一些專題性的研究;我們編輯出版的這部文集即是全國社科系統學者上述研究成果的精選。 200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的發展歷程。發軔於30年前的中國改革始自於農村。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深入討論了農業問題,同意將《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發到各省市自治區討論和試行。全會公報中強調指出,調動我國幾億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必須在經濟上充分關心他們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切實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此後30年,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發展與完善。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系統回顧總結了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進一步統一了全黨全社會對解決“三農”問題的認識。30年來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為農村的改革與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提供了理論依據。30年來農村廣大基層幹部和民眾生機勃勃的實踐活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民眾的智慧和創造性又為理論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源泉。在新的形勢下,中央和各地的領導對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越來越重視,為從事“三農”研究的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體制、機制和物質等方面的堅實保障。理論探索的不斷深化,實踐活動的不斷發展,各級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扶持,這就給我們從事“三農”研究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提供了“三農”有關理論創新的更大的空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寶貴契機,理論用於指導實踐的用武之地。可以說,我們正在迎來社會科學領域“三農”研究的春天。在這大好形勢下,我們完全有條件對人民民眾創造的新鮮經驗進行科學總結和理論概括,不斷深化對當代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徹底解決“三農”問題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相信我們的系列文集收入的論文與研究報告的質量將會越來越高,我們各個兄弟社科院從事“三農”研究的同志之間的合作將會越來越緊密,我們的合作也必將結出豐碩的果實。此文集得以出版,是各相關部門及人員辛勤工作和努力的結晶,本所科研處長杜志雄研究員審讀了全部文稿,並對文集出版工作做了大量組織和協調工作;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工會主席、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秘書長陳文勝研究員和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文強、副研究員陸福興以及中國鄉村發現網編輯部和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秘書處的同志們為論文的整理和初步編輯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編輯室主任張曄明同志為文集的出版付出了心血。值此文集即將付梓之際,我們對這些同志的工作表示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