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海之帝為①倏②,北海之帝為忽③,中央之帝為渾沌④倏與忽時相與⑤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⑥。倏與忽謀⑦報渾沌之德⑧,曰:“人皆有七竅⑨以視聽食息⑩,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注釋
① 為:是。
② ③④:倏、忽、渾沌,人名,具有寓言性質。倏和忽是短暫的意思。渾沌即純樸自然之意。
⑤時相與:常常一起。
⑥善:好。
⑦謀:商量。
⑧報混沌之德:報答混沌的德行。
⑨七竅:指一口、兩年、兩目、兩鼻孔。
⑩視聽食息:看、聽、吃、呼吸。
譯文
在傳說中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渾沌”。倏與忽經常作客於渾沌的國土,接受渾沌豐盛的招待,倏與忽欲報答渾沌這樣熱情的款待,想著人都有七竅而渾沌卻沒有,就想要一天鑿出一竅,讓渾沌也能跟他們一樣享受美食、音樂、愉人的景色等,沒想到等七天鑿完七竅後,渾沌卻也因此死了。
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寓意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體質與活動的條件,很難將其他人的條件硬套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同樣地,每一個企業也有它不同的組織型態與資源,所有的管理制度、經營策略都是無法套用的,只能通過學習,由經營者謹慎地找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最佳經營方式。
生活的方式雖有多種,但智者只採取適合自己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