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

渼陂

在美麗的吉安市青原區富水河畔,有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它就是被譽為“廬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它還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評為國家4A旅遊風景區 。它以厚重的歷史、古典的明清建築群、璀璨的明清雕刻藝術及可敬可頌的紅色文化,受到世人的矚目。

基本信息

渼陂古村

渼陂渼陂
渼陂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南部富水河畔,離吉安城30公里,屬青原區文陂鎮,全村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村中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代和近現代文化印跡,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嘆為觀止。渼陂也因此聞名遐邇。

村名由來

渼陂一詞原為陝西戶縣古湖泊名,南宋初年,北方飽受兵亂,戶縣人梁仕階帶領族中子孫遷徙至江西,因懷念故鄉,故以渼陂為村名,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 廬陵文化第一村。

悠久歷史

翰林第翰林第

渼陂古村由梁氏祖先開基於南寧初年,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從基祖紳公至今歷傳了33代。宋元時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規,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強化族權的宗法制度。到了明朝中期,為適應時局的發展,村民開始從事商貿活動,到清朝時期,他們在附近一帶已經形成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渼陂村地處廬吉泰交匯點,水運方便,人口稠密。元末明初,渼陂街隨著發展的需要,分節段不斷延伸;至明朝宣德年間,街市日趨完善,店鋪鱗次櫛比;至清光緒年間,渼陂街處於鼎盛時期,不僅有一百多家店鋪,還建有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形成了以梁顯哲、梁顯召、梁顯豪、梁顯吟四兄弟為首的四大商業巨頭(當地人稱“四大家族”)。

古村薌峰東立,象嶺西護,瑤山南聳,富水北流,可謂山抱水環,天然形勝。古村的建築布局錯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鋪路,排水設施完備。古村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布局錯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鋪路,排水設施完備。村邊28口水塘如珍珠項鍊般串連環繞,小橋流水,息息相通。村邊有一株古樟,參天立地,被雷劈成兩半後,落地生根,根又長出新枝,堪稱天下一奇。古村現有民居503棟,明清建築367棟,古祠堂近20座,古書院4座,古廟宇1座,古樓閣1座,古牌坊4座。梁氏宗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翹角飛檐,鏤花斗拱,紅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鏤刻著嵌有“永慕”二字的20餘副長聯,可以看作楹聯、書法、石刻、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博物館。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渼陂村成為紅色革命根據地,曾是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許多革命舊址、舊居都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村里至今還保留有大批紅色革命遺址和戰爭年代的文物。

古老建築

古色古色

渼陂村是吉安市的一個廬陵文化古村,裡面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保存完好的有367棟,還有紅四軍的軍部,‘二.七’會議會址,毛澤東舊居和曾山的舊居。有一條古街。這個村子也是人傑地靈,先後出了三四位共和國的將軍。他們是梁興初將軍、梁必業將軍、梁仁芥和梁必駸將軍。

渼陂村的祠堂最宏偉的當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梁姓是村裡的大姓,梁氏宗祠當然也是村里最引人眼光的建築。這幢建築最早建於宋代,後來經過多次重建,至今依然顯得古樸雅致,雄偉壯麗。祠堂飛檐高挑,是二層三進的磚木結構,高大的斗拱依然有著當年的氣勢,但是,據說這裡曾有著精美的雕刻梁托,但都在動亂的年代中被破壞掉,想起來確實可惜。只有在中堂的牆壁兩側,寫有“忠、信、篤、敬”四個大字,每個大字都有兩個人之高,那種氣勢足以令人震撼。在祠堂里,每根柱子上都寫著蘊意深遠的對聯,深濃的文化蘊味從中流露出來。

美麗傳說

渼陂渼陂

渼陂村的牌坊分三類。除牌樓式門的古槐第牌坊、牌坊式照壁———“多留餘地”坊外,另有兩處真正意義上的牌坊———貞節坊。這兩處牌坊為一對母女的貞節坊。母親名喚菊,生下女兒不久丈夫死去,含辛茹苦把女兒撫養成人,並許配給鄰村一小伙為妻。但女兒尚未過門,未婚夫就死了。從此,母女都未再嫁。老死家中。時人為褒獎母女特設大小貞節坊兩座,兩坊之後,均建有節孝祠。所殘存者為女兒坊,由於是未嫁而寡,故牌坊明次間均填以磚牆而不開門,僅在明間現拱門形狀。坊頂設有“冰清玉潔”字

樣。由貞節坊可見,舊社會的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桎梏是何等慘烈。

在“翰林第”附近的“連理樟”也有個傳說。“連理樟”也叫“夫妻村”,已有600年以上的歷史。在上世紀初,兩棵樹先後古枯。但是在革命戰爭中,由於革命軍隊在永豐縣抓獲了沾滿人民鮮血的國民黨將領張輝瓚,在東固將其公決。他的頭被懸掛於右邊這棵樟樹的枝頭,之後這棵樹就活過來了。有人傳說在張輝瓚的湖南老家埋葬張的墓穴里只有張的身子,而沒有人頭。

關於“連理樹”有另外一個傳說。一個住在樹邊的大戶人家認為這兩棵樹太大了,根都伸到自家院子裡,便將伸進院內的樹根挖了。之後,這戶人家的老爺陸續娶了6個老婆,都沒有一人生育,第七個老婆是帶孕嫁進來的,但後來又不知怎的無緣無故流產了,最後這戶人家沒有了後代。村裡有28口水塘,口口相通,錯落有致地排出八卦圖形,象徵天上的28星宿護衛這個美麗的村子。村里老人說,這28口水塘原先都有溝渠相通的,夏天裡,小孩子們可以從這口池塘爬到那口池塘,玩捉迷藏的遊戲。

渼陂娛樂

道情,俗名“打繃繃”,流傳於吉安、吉水、永豐、峽江、安福、泰和等地。道情原出於道教在宮觀里所唱的“經韻”,後來吸收詞牌或曲牌,演變成為“新經韻”,又稱“道情”。民間藝人演唱的道情,始於宋代,興於清朝。藝人多出自“聖恩堂”,他們左手抱漁鼓,右手掌擊鼓面,敲打時,發出“彭彭”響聲,沿門乞討,唱一些宣揚“忠孝節義”的曲子。後來有藝人根據傳奇故事、民間故事編唱一些長篇曲目,可以登堂入室,連篇坐唱。道情為1人或2人演唱,2人或多人幫腔,有說有唱,以唱為主。唱詞多以方言押韻,土話道白,有時稍帶官腔官韻。演唱形式,一種用漁鼓伴奏,一種用二胡伴奏。用漁鼓伴奏時,根據唱詞感情的需要,可以擊出各種不同的節奏。用二胡伴奏時,除過門和托腔外,還充分利用二胡換把、滑音和泛音的特點,形象地表現人的對話,如“唔”、“啊”等和開門聲如“嘰呀”、鑼鼓聲“咚咚匡”等各種聲音效果。吉安道情的曲調結構有:引子(過門)、曲頭(八句開頭語)、敘板(既說又唱,七字一句,四句一歸宿,亦可有長短句)、快板、尾子(結束段)。總體特色是:說唱為主,表演為輔,敘表見長,代言為輔;一人多角,以少勝多;自奏自唱,形式簡便。演唱時,但問漁鼓彭彭,琴聲柔揚,別有一番情趣。

渼陂村還是《閃閃的紅星》、《陳毅出山》、《決裂》、《井岡山》等多部電影的外景地。因此,渼陂村又被稱為“電影村”。

景點簡介

二七會議會址

在江西省 吉安市 青原區陂頭。二七會議會址是一棟前後兩進的梁家宗祠,座西向東,分前後兩棟,中有2.2米寬的走方廊小院,為磚木結構。現保存完好,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收入 《 中國名勝辭典》。

二七會議,也稱二七陂頭會議,是指1930年2月7日至9日, 紅四軍前委、贛西特委和紅五、六軍軍委在江西吉安陂頭召開的聯席會議。毛澤東在7日作了《關於政治形勢和黨的任務》的報告。會議討論了有關政治、土地、紅軍、黨的組織、 蘇維埃等重要問題,確定黨的任務是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和發展工農武裝。會議糾正了 贛西特委、 贛南特委的右傾悲觀思想和遲遲不分配土地或按勞力分配土地的錯誤作法,加強了黨對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領導。會議將紅四軍前委改為總前委,作為四、五、六軍及贛西南、閩西、東江、湘贛邊區等紅色區域的領導機關,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會後,根據這次會議的決定,將贛西特委、贛南特委合併為贛西南特委, 劉士奇為書記,並建立了贛西南蘇維埃政府。

曾山舊居

曾山,1899年12月出生於 吉安縣永和鎮白沙 錦源村,乳名洛生,號如柏,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贛西特委委員,贛西南蘇維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上海市副市長。解放後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交通部部長,內務部長,197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這裡就是“二七”會議期間曾山工作生活過的地方。

他為“二七”會議的順利召開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和調查研究,促進了《二七土地法》地誕生。它是《 井岡山土地法》《 興國土地法》的完善和發展,為實現武裝工農建立政權,奪取江西的目標奠定了堅定的民眾基礎。《井岡山土地法》:沒收一切土地;《興國土地法》,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階級的土地;《二七土地法》沒收一切豪紳地主階級的土地和一切主要由他們掌管的公共土地外,屬於他們的山林、池塘、房屋也都在沒收之列,這就更為全面地體現了對豪紳地主階級土地財產的沒收分配政策,有利於滿足廣大貧苦農民的要求。

永慕堂

永慕堂是 渼陂古村的一個總宗祠。這個祠堂始建於南宋初年。元末毀於一場兵燹,明朝正德年間也就是1519年重建,清朝加建的,是明清結合式的風格

重修的時候正好是慈禧執政,上面的飛檐翹角是“鳳在上,龍在下”,這個是一個“官帽”式的結構,一般出了大官才可有這樣的結構,整個總祠一共有三個這樣官帽式的建築,上面每一個圓圈裡都有一個字,從右邊看起有“詩書門第”“斗門閥冠”等字樣。正面是“ 翰林第”牌,“翰林”是一個科舉名,梁家璋是一身奮鬥在科場直到69歲考取功名。全村人敬仰他的精神,為了激勵後人,這個“翰林第”字匾放在總祠的大門

渼陂古村將軍館

渼陂古村古樹常青,富水長流,從這個方圓才一平方公里的紅土地上走出了四位將軍,兩位中將,兩位少將。

中國第一個王牌軍——38軍軍長梁興國中將,是一位英勇的虎將,把一生獻給了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戰場,可謂是戰功赫赫,有38軍政委 梁必業中將,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參加革命以來,一直從事政治思想工作,是 黨指揮槍的楷模;還有文武雙全的原蘭州軍區副政委, 梁仁芥少將,三位將軍都是55年第一批授銜的,而且都是受當時在這裡召開的著名的“二.七”會議和紅軍活動的影響,同年參加紅軍,投身革命,又在55年同時授銜,這在全國頗為罕見的,還有一位是2000年授銜的少將—— 梁必駸,現供職於中國軍事科學院,是位精通軍事理論的儒將,按我們當地的輩份,興初最大,必業、必駸次之,仁芥最小。

毛澤東舊居

其實主席選中這個地方作為他的舊居,真正的原因是裡面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書齋,整個建築構造象一張古床,上面那些“貼花”是其它古村很難得一見的,均由竹片一片一片粘上去的保存至今都完好無損,當時主席就在這跟老百姓交流,真正值得我們回味的是牆上的這副對聯“萬里風雲三尺劍,一庭花草半床書”。毛主席最喜歡這副對聯,它也恰恰反映了主席的革命生涯,據說,後來主席把這副對聯著帶到中南海去了。

古街悠悠

古街全長900米,建於明朝,是商業文化的典型代表。這裡我們可以從萬壽宮看到當時的繁華景象。萬壽宮無論規模、形式在江南鄉村都是首屈一指的。宮內設有賭場、夜市、戲台等等,是當時人們休閒娛樂的地方。每當夜幕降臨,街上路燈通宵達旦,人如潮湧。常有戲班登台演出,好一派興旺發達景象。

萬壽宮前院兩則拱門上“天不夜”“月常明”是當時陂頭街真實的寫照,享有“小南京”的美稱。這枚銅錢圖案位於萬壽宮的正門前的地面上,意為祈盼興旺發達,財源滾滾。從這幅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出古街保存得十分完整,保存最為完整的大概有600多米,古街現保存完好的店鋪有108家。從這些店號中我們可以看出古街當時主要以經營糧食、藥材、木材、布匹等為主的。從對面的這些古店號牌就可以看出當時古街的繁華。“協安莊”位於朱德舊居旁的一個小店,它以經營五穀糧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