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清澗河流域位於黃河中遊河口鎮至龍門區間右岸中部地帶,發源於陝西省安塞縣,流經子長縣和清澗縣,於延川縣蘇亞河匯入黃河,河長167.8km,總面積408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4006km2,延川水文站控制面積3468km2。清澗河流域地理位置處於延河與大理河之間,氣候、土壤、植被、地形等自然條件具有由南向北的過渡性特徵;治理措施主要為壩庫控制與大面積水土保持相結合,具有地區的相似性,在陝北多沙粗沙支流治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簡介
黃河右岸支流,介於無定河與延河之間,流經延安地區東北與榆林地區東南境一帶,古稱吐延水、秀延水,明代以後叫清澗河。源於子長縣西北李家岔鄉梁山(海拔1560米)之西南麓,初名秀延河,東南行右納源於安塞境的中山川,東行過安定(舊縣城),到瓦窯堡(子長縣城),右納李家川,過馬家砭入清澗界,始稱清澗河,東南流繞清澗城,於營田入延川縣境,在上楊灣右納永坪川和文安驛河,於南原再納拓家川河東南行,在土崗鄉大程附近注入黃河。
河流全長168公里,高差約800米,平均比降4.8‰。集水面積4080平方公里,流域跨子長、安塞、清澗、延川等4縣,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支流8條。幹流子長以上為上游,子長至延川為中游,延川以下為下游。多年平均徑流量1.93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流4.73萬立方米,水質為重碳酸鹽鈉型中等硬水。河流泥沙量高,年均輸沙量5590萬噸,每平方公里流失量1.37萬噸。
支流
永坪川是清澗河右岸最大支流,源於子長縣南部余家坪鄉曹家河泉水。東流過余家坪、岔河坪,由崖頭村入延川縣境,東偏南橫貫延川縣西北,在縣城北匯注清澗河,全長65公里,平均比降5.1‰,集水面積968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43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流僅為4.42萬立方米,水土流失量每平方公里達1.32萬噸。
水流特點
清澗河流域位於黃河中遊河口鎮至龍門區間右岸中部地帶,發源於陝西省安塞縣,流經子長縣和清澗縣,於延川縣蘇亞河匯入黃河,河長167.8km, 總面積408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4006km2,延川水文站控制面積3468km2。清澗河流域地理位置處於延河與大理河之間,氣候、土壤、植被、地形等自然條件具有由南向北的過渡性特徵;治理措施主要為壩庫控制與大面積水土保持相結合,具有地區的相似性,在陝北多沙粗沙支流治理中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
1984年7月10日到11日,清澗河流域突降暴雨,26h降雨93.8mm,最大點日雨量110.6mm(簡稱“1984.7”暴雨)。為分析此次暴雨對洪水影響,以1970年為分界年份,選擇治理前後兩次降雨特性大致相同或相近的1966年7月(簡稱“1966.7”暴雨)與“1984.7”暴雨進行對比分析。1966年視為治理前,1984年視為治理後,兩次暴雨產流、產沙的差異視為水利水保措施削洪減沙作用。
為兩次暴雨的降雨、產流、產沙情況。從表列成果可以看出“1984.7”暴雨較“1966.7”暴雨的降雨量多24.2mm,偏大34.8%,而洪峰流量、洪量、輸沙量則分別偏小97.1%、95.3%和96.4%,幾乎全攔全蓄。從一般降雨產流、產沙規律來看,“1984.7”洪水較“1966.7”洪水降雨量和降雨強度均較大,其所形成的洪峰、洪量、輸沙量均應偏大,但事實卻相反,究其原因主要是流域治理攔蓄了洪水,洪水是泥沙的載體,從而攔蓄了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