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概況
清溪鎮位於東莞的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深圳、惠州兩市接壤。鎮區面積143平方公里,下轄20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3.4萬人,常住人口約27萬人。
改革開放以來,清溪鎮發揮優勢,搶抓機遇,開拓創新,逐步從貧窮落後的山區農村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工業城鎮。目前,全鎮已投產的外資企業800多家。以NEC、三洋、光寶、群光等國際知名電腦製造企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並形成了完善的配套能力和較大的生產規模,使清溪鎮成為國內最大的電腦產品製造基地之一。
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清溪鎮將以建設環境優美的現代製造業重鎮為總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構建和諧平安社會,推動經濟社會雙轉型,營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社會氛圍,打造殷實文明、和諧進取的新清溪。
(一)經濟建設
2009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38.3億元,總量位居全市第8位;全年鎮級財政收入6.7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4.5億元,各項稅收總額12.2億元。其中,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2009年的外貿出口總值48.3億美元,以電腦製造企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配套能力和較強的IT產業鏈。在全市2009年度鎮街領導班子落實科學發展觀工作實績量化考核中,清溪鎮取得綜合分一等獎。
近年來,我鎮大力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力促三大產業均衡發展。積極培育生態旅遊經濟,加快推進森林公園和生態農業園建設,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積極細化轉型配套設施,加大產業招商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構建多種業態於一體的商業核心區,鼓勵民間資本擴大投資,推動第三產業更加活躍。2009年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18億元,同比增長約11%。
(二)文化建設
清溪鎮文化底蘊深厚,客家文化源遠流長,800年前便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緊密融合。編創的客家山歌曾獲得粵贛閩桂客家山歌邀請賽、廣東省首屆民間歌會金獎等獎項;新編排創作的麒麟舞相繼在全國首屆麒麟舞大賽、廣東省第二屆民間藝術大賽和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上獲金獎,2007年,獲邀參加澳洲悉尼華人春節大巡遊,2008年,參加第二屆“文化中國?2008維也納金色大廳青少年文藝晚會”並獲演出金獎。清溪鎮被廣東省文化廳授予“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2008年,被授予“中國麒麟文化傳承基地”。近年來,共舉辦了三屆客家文化藝術節。
2009年1月20日,清溪鎮榮膺“全國文明村鎮”光榮稱號,成為全市第二個“全國文明村鎮”。
(三)城鎮建設
自改革開放以來,清溪鎮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能源通訊等硬體環境和城市建設上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營造了一個環境優美、宜商宜居的投資環境。全鎮城市綠化率達42.3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5.75平方米;修建了100多公里高等級公路,鎮內交通四通八達;配套4座110千伏的變電站,年供電量達20億度;四大水廠日供水能力達20萬噸;設有電信大樓、郵政大樓、綜合性公立醫院、有線廣播電視台、文化中心等一批基礎設施。清溪鎮認真按照“先規劃、後發展”的思路,加強重點工程建設,打造城市亮點,完善城鎮配套功能,促進全鎮經濟社會雙轉型。自2006年以來,清溪鎮每年確定一批重點工程項目。目前已有龍林高速清溪連線線、第二國小、第三國小、清溪湖、清溪大道、北環路、文化公園、中心幼稚園、健康服務大樓、香芒西路改造、鐵場公路改造、清溪河上元段整治、長山頭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2010年,清溪鎮確定了森林公園配套工程、清溪湖配套工程、清溪湖水廠、敬老院、博物圖書館、清溪法庭、茅輋水庫下遊河道整治、上元路升級改造、商業街延長線等工程確定為重點建設項目。與此同時,清溪鎮將繼續大力提升中心區服務功能,加強城市管理,促進城市品位升級。
清溪鎮在2005年首屆全國千強鎮評選中名列第45位。先後被定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並獲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出口創匯百強鎮”、“廣東省教育強鎮”、“五個好”鄉鎮黨委等稱號。
歷史概況
黃萬順,生於1911年,土橋村人。他是清溪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他小時候讀過七、八年私塾,1933年考上了東莞中學。在學校受到"九、一八"和"一、二八"的抗日救亡運動的教育,在"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的影響,開始接受革命思想。1936年他畢業於莞中後,到香港《華僑日報》當校對。在共產黨員的啟發教育下,閱讀了不少革命書刊,明白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道理,光榮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37年"七、七"戶溝橋事變後,他組織工人閱讀《新華日報》,積極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和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日功績。1938年初,黨組織把他調到江門市做工會工作,後來又到敵後開展武裝鬥爭。1939年回到家鄉土橋。
他回到家鄉,立即組織民兵,成立游擊小組,把民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搞起來。在中共東莞縣委的領導下,全縣的抗日形勢日益發展。1940年初,國民黨東江游擊指揮所主任香翰屏,企圖消滅我黨領導下的抗日部隊。清塘地區成為國民黨統治區,鬥爭環境極為惡劣,我黨轉入地下活動。清塘區區委書記黃萬順以教師職業為掩護,秘密進行領導地下黨的鬥爭,在農村組織兄弟會,姐妹會和游擊小組。這時,石龍中學正當搬到清溪鹿鳴學校開課,校長黎彥林和教務主任色結國民黨棍王榮輝,經常強迫學生填表加入三青團;還以慶?quot;雙十節"為名,替國民黨作反動宣傳;監視我地下黨員和進步師生的活動。黃萬順同志為了打擊敵人的反動氣焰,揭穿敵人的反動陰謀,親自與張松鶴、謝乃堅等一起領導學校的學生運動,發動進步師生罷課和組織參加革命隊伍。有力地反擊了學校當局的反動政治迫害。同時在學校積極發展黨員,如張秋雲、李美銀、葉金才等就是在這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
為了及時掌握敵人的動向,他還親自同打入國民黨塘廈區署的羅濤聯繫;又在國民黨縣政府所在的石馬設立情報點,緊持做好情報工作。
1940年秋末,曾生、王作堯部隊東移回來,堅持敵後游擊戰爭。他為幫助部隊打開鬥爭局面,召開了區委會議,與黃克、張松鶴、莫學齡等商量,決定組織游擊小組,配合部人襲擊國民黨第六挻進縱隊在苦草洞武器庫。黃萬順立即與打進國民常駐清溪第六挻進縱隊的地下黨員劉清、何小仕,以及苦草洞的游擊小組聯繫,準確地偵察到該武器庫的位置和布防情況,及時把情報送給王作堯,王即派部隊前來配合。萬順帶了鄧華、葉光明等切斷敵人的通訊線路,摸進敵倉庫區。活捉了哨兵,衝進敵營,全俘守敵。繳獲了重機槍、輕機槍、小鋼槍、步槍及各類子彈等物資,全部搬回土橋,然後送往部隊。
襲擊若草洞後,國民黨頑軍發覺我們部隊回來了,到處加強警戒。但萬順同志不顧個人安危,堅持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41年5、6月間,他與區委婦女部長從塘廈去布心湖,途經鳳凰崗附近,遇上國民黨軍隊的警戒崗哨,從他身上搜查出一本我黨的內部刊物,因而被捕,被押送到塘廈劉光大隊部。羅濤知道此事後,立即跑來清溪土橋找到區委黃克,匯報了黃萬順等被捕的情況。第二天,區委一面派人報告縣委,一面由黃萬順的親人出面,請塘廈一帶黃姓有名望的紳士到劉部隊說情,化了四、五百元,才把黃萬順、黎少弟保了出來。
在鹿鳴學校教書的張松鶴、謝乃堅、李美銀等,由於抵制反動校長強迫他們加入國民黨,鬧了學潮為敵人所注意。黃萬順回來得各這一情況,馬上建議組織把他們調到部隊去。同時,組織上也考慮到黃萬順的安全,把他從清塘區調到大嶺山。
1941年8月下旬的一天,國民黨保全第八團有七、八百人,從樟木頭、石馬、塘廈等地向我大隊部駐地大嶺山進攻。激戰了一日一夜。由於黃萬順剛到大嶺山環境不熟悉,羅濤知道後馬上報告區委黃克。正當黨組織設法營救時,國民黨反動派就於次日上午槍殺了黃萬順。
黃萬順在被敵人押赴刑場的路上,昂首怒視敵人,高唱雄偉的《國際歌》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壯烈犧牲時年僅三十歲。烈士生前任清塘區區委書記。
城鎮建設
清溪曾是東莞東部地區的偏遠山鄉,經過幾十年的改革發展,如今她已實現華麗轉身,獲得了“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全國外資企業出口創匯十強鄉鎮”和“國家衛生鎮”等榮譽稱號,而“全國文明鎮”的榮譽則讓清溪更加富有魅力。 作為現代化的工業城鎮,以電腦製造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在清溪蓬勃發展,NEC、三洋、實盈、群光等一批國際知名電腦企業在清溪投資設廠,主要生產電腦機箱、顯示器、主機板、鍵盤等零部件和組裝整機,形成完善的配套能力和較大的生產規模,使清溪成為國內最大的電腦製造基地之一。在工業迅猛發展的同時,清溪的生態環境也贏得了眾多投資商的稱讚。
銀瓶山果木飄香,清溪湖水清沙幼,還有散布於各處的天然溪流、人工水庫,以及蔬菜、瓜果農場,這些都是大自然賦予清溪的珍寶。鳥瞰清溪,即使有豐富想像力和神來之筆,都無法描繪今日清溪之美。
新年伊始,本報隆重推出《走遍清溪》欄目,這是一個有關清溪人文地理的欄目。通過人文說地理,通過地理說人文。用鏡頭和文字帶領讀者進入清溪的地理空間,在現實的地理空間中,將讀者帶進人文空間,揭秘歷史,敘述故事,解密事件。把我們所走過的村落,所爬過的山,用我們的鏡頭,我們的文字記錄下來,為清溪打造生態旅遊鎮盡一份綿薄之力。
從今天開始,以“鳥瞰清溪”為開篇,通過《走遍清溪》之系列,以此回顧過去,暢想將來。
文化
文化範疇,分為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一般認為;清溪鎮居民以客家人為主,故官方將客家文化視作傳統文化。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文化,客家先民縱使經數千年的由北至南的遷徙,然而依舊繼承著傳統文化。宗祠是其維繫客家凝聚力、弘揚傳統的一大媒介,宗祠此建築的作用;其一為祭祀用途,先宗之靈位及骨灰安放以此;每至清民節,客家人以本姓或本村為單位,組織盛大的祭祀活動。其二為弘揚傳統用途,祠內的文獻、碑文中,可以了解到先民;來自何方、遷徙經過、定居於此的緣由、處世格言等。客家人又以族譜為紐帶維繫著代代後裔。遺憾的是;宗祠的職能及系統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為了破除迷信運動的打擊對象,大部分宗祠在此期間遭大肆破壞,祠中壁畫皆被塗鴉或損毀、古籍文獻遭焚毀,族譜從此絕後、先宗之靈位及骨灰亦難逃厄運。當今所見的宗祠,一般為重建所成。
客家傳統文化中;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民眾基礎,如舞麒麟、唱山歌。此民間藝術由於缺乏創新而且千篇一律,難成民間活動的主流。值得慶幸的是;舞麒麟活動由於政府的推動及保護,近來逐漸復興中,2007年更至澳大利亞演出。唱山歌雖亦有政府支持,但從近年來看,未見有大的活躍。 而屬嶺南文化的本地族群,占該鎮人口比例不大,文化傳統長期受忽視。坊間至今仍保留一些傳統習俗,如重陽祭祀等。
兩族群間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一方為中原文化、一方為嶺南文化。但經歷了近千年的相互磨合及同化,今日看來若非刻意作區分,否則兩者間不會有意識上的隔閡。
人口
該鎮戶籍人口約3萬人,2003年非戶籍人口約35萬人。戶籍清溪人由有兩大族群組成,其一為以客家話為母語的客家族群,其溯源較為認同的是;800多年前其先民逐由惠陽逐遷徙至此而成。另一為以本地話(屬粵語的一分支)為母語之本地族群,其溯源一般認同的是;其先民較客家先民為早至此。客家族群居民常以客家人自稱,而本地族群居民罕以本地人自稱。本地人一詞有廣義、狹義區分,狹義上只包括本地族群,廣義上包括本地族群及客家族群,倘若屬狹義的與屬廣義的兩者相論時,坊間習慣上,會在本地族群的稱謂後;男子加上“佬”字、女子加上“嫲”字,如“本地佬”“本地嫲”。
該鎮21村(社區)中,除大埔村、土橋村、長山頭村、謝坑村、荔橫村的居民多為本地族群聚居外,其餘17村(社區)的居民大多為客家族群聚居。2005年。該鎮約3萬居民中約有2.5萬以客家話為母語,占居民總數8成以上。
犍為縣清溪鎮
清溪簡介距世界聞名的樂山大佛60公里,有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鎮一一犍為縣清溪鎮。它坐落在美麗的馬邊河畔,曾享有"水陸碼頭"的美稱。"213"國道南北縱貫全境,幅員面積81.5平方公里,總人口46673人。
歷史悠久的清溪鎮,馬邊河東西橫流而過,過去既有"清溪漁唱"的繁榮,更有"沉犀秋月"的美景。如今,清溪鎮既是周邊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活動中心,更是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全鎮種植茉莉花21 000畝,被四川省特產協會命名為"茉莉之鄉"、 "蜀南茉莉花基地",茉莉花茶加工業和畜牧業已成為我鎮的支柱產業。全鎮工農業產值達31 657萬元,人均年純收入2607元,財政收入518萬元。 民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社會治安穩定,秩序良好。
清溪古為蠻夷之地。自西漢元光五年漢通西南夷起,開始成為人口聚居地。東漢建武元年成為通往今雲南昭通要道中的一個重要驛站。唐永徽元年正式置為懲非鎮。北宋大中祥符四年至明洪武四年為犍為縣縣治所在地。明洪武九年易名清溪鄉。清順治十四年易名三溪鄉,清光緒二年易名永和保,清宣統二年易名德裕鎮,民國二年易名清溪場,民國二十二年十月更名清溪鎮至今,犍為民間稱清水溪。李白初出蜀時夜發清溪而不發犍為,在於清溪地位遠高於犍為。此中緣由很多本地人也感疑惑,特此說明!
峨嵋山月歌出處:《李太白全集》卷八
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係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捨。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徵。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於: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著痕跡,妙入化工。
王維古詩
青溪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1、逐:循、沿。
2、趣:同“趨”。
3、澹:安靜。
每次我進入黃花川漫遊,
常常沿著青溪輾轉飄流。
流水依隨山勢千回萬轉,
路途無百里卻曲曲幽幽。
亂石叢中水聲喧譁不斷,
松林深處山色靜謐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隨波蕩漾,
澄澄碧水倒映蘆葦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習慣閒靜。
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憂。
讓我留在這盤石上好了,
終日垂釣一直終老到頭!
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願。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願安閒。
??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鬆鬆,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沉鬱的統一,活潑與安詳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