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四川省犍為縣清溪鎮]

清溪[四川省犍為縣清溪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民國22年(1933年),復改為清溪鎮,轄36保。 2011年,獲農業部授予清溪鎮“茉莉之鄉”稱號。 寧廷弼,字傅岩,清代嘉定府犍為縣清溪鎮人,生卒不詳。

歷史沿革
鎮境夏商周時,為古蜀國領地。
秦時屬蜀郡,漢屬犍為郡南安縣(今樂山),漢通西南夷後,於清溪鎮設清溪驛。兩晉南北朝基本沿襲舊制。
北周屬戎州(今宜賓),保定三(563年)年,今犍為縣境置沉犀郡,轄武陽縣,鎮境屬之。沉犀郡郡治一說在岷江東岸,一說在今清溪鎮沉犀壩。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沉犀郡廢,改武陽縣為戎州犍為縣,鎮境屬之。
唐永徽元年(650年),於今清溪鎮,在始置懲非鎮。
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改犍為縣屬嘉州,鎮境屬嘉州犍為縣並沿襲到今。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始為犍為縣治所,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作縣治所共歷360年時間。
明洪武九年(1376年),因清水溪流過,舊有清溪驛,遂改名清溪鄉,後改清溪鎮。
清宣統二年(1910年),改為德裕鎮。
民國22年(1933年),復改為清溪鎮,轄36保。
1953年,土改時分置為清溪鎮(只轄街道居民)、龍馬鄉、永樂鄉、沉犀鄉、公益鄉、四平鄉、永安鄉、新建鄉。
1955年12月,撤銷新建鄉,將原孝姑15保、榨鼓第9保分別劃入孝姑、榨鼓兩鄉,其餘併入四平鄉。
1956年3月,永樂鄉和沉犀鄉併入龍馬鄉。公益鄉、永安鄉併入四平鄉,清溪鎮仍只轄街道。
1958年9月,龍馬、四平、麻柳、九井4鄉和清溪鎮合併建立清溪人民公社。
1959年7月,撤銷清溪人民公社,分置為清溪鎮(只轄街道)和龍馬、四平、麻柳、九井4個公社。
1962年7月分別從四平、孝姑、榨鼓劃出原新建鄉轄地建立新建人民公社。
1981年9月,新建公社更名為南岸公社,龍馬公社更名為洛江公社。
1990年1月,撤銷洛江鄉併入清溪鎮。
1992年8月,撤銷四平鄉和南岸鄉併入清溪鎮。[1]
2017年清溪鎮下轄村或社區:筒車村、胭脂村、百籮村、三山村、洛陽村、洛江村、踏水村、灌引村、沉犀村、渠成村、龍門村、天山村、丁家村、南岸村、永星村、鹽坪村、新樂村、龍興村、康加村、祗園村、永安村、保全村、七一村、上游村、五龍村、和平村、交通社區、建新社區。
地勢情況
清溪鎮位於樂山市犍為縣南偏西,東經103°59'30"—103°53'47'',北緯29°07'42''—29°09'46''。
該鎮境地勢平緩,平均海拔413米。山系由大梁山南、北兩系來脈分布在鎮邊周圍。馬邊河由西入鎮境,蜿蜒繞過集鎮,在康家村匯入岷江,流程17.7公里。截止2006年丘陵、平壩占總面積的50%。
全鎮地處馬邊河流域的沖積平壩上,北面背靠阡陌縱橫、美麗富饒的洛江三壩,南面面向清澈碧透的馬邊河水和綿延起伏的五龍山脈。數千畝平壩的四周皆有群山為屏。東為板栗坪、南岸山、老君山、玉皇山;南為五龍山、金鰲山;西為三台山、沉犀山、龍門山;北為龍馬山、大山坡、仙人山。這使洛江三壩形成了一個小盆地,清溪古鎮便坐落在盆地南邊沿。
古鎮緊靠馬邊河。河對岸為五龍山的大龍山、二龍山、三龍山,此三山均為觀覽全鎮風貌的最佳制高點。站在主峰二龍山峰頂上,上可眺“沉犀秋月”,下可覽玉觀寺風貌,整個洛江壩、筒車壩、三台山、龍馬山和全鎮街景盡收眼底。碧透的馬邊河從犀牛沱緩緩南來,繞過清溪古鎮又緩緩東去。壯麗的清溪大橋橫臥在鎮西端馬邊河上,成為古鎮又一道靚麗風景。這四周的山形地貌,特別是五龍山、金鰲山、三台山、玉皇山等構成了一條十分優美的天際線;洛江三壩的四季景色成為古鎮流動的背景;馬邊河水體則為古鎮注入了青春活力,使其靈動飄逸,為其帶來了無限生機。
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清溪古鎮形成了“背靠平疇沃野,面向綠水青山”的“面山、沿河、落壩”的環境特色,同時還形成了“東有老君坐鎮、西有金鰲守門、南北群龍護衛”的文化特色,為清溪古鎮增添了無窮魅力。
清溪鎮屬四川盆地濕潤性亞熱帶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7℃,年平均降雨量為1187毫米,年平均日照1040.4小時,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特別適宜茉莉花的生長,截止2006年,全鎮共種植茉莉花2萬餘畝,是全省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並被四川省特產協會命名為“四川省茉莉之鄉”。2011年農業部授予清溪鎮“茉莉之鄉”稱號,到2015年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年產花量0.75萬噸,產值1.65億元。
文化名鎮編輯
清溪鎮歷史悠久,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由於是馬邊河下游水碼頭,系雷波縣、馬邊、屏山、沐川四縣物資進出口的總口子,因此,清溪集鎮經濟文化活躍,市場繁榮。自唐代開始置鎮,從北宋公元1011年起,清溪作縣城360年。清溪古鎮古街區面積近0.5平方公里,保留著明清以來22條古街道的原始格局,古街區內還保留著150多個老四合院和部分古城牆、老碼頭、古寺廟、古裝飾、古家具、古樹木和老牌坊。留存下來的文物古蹟眾多,鎮域內共有各種歷史文化遺存50多處,其中宮觀寺廟38座,並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
寧芷邨故居
寧芷邨故居
著名的有:
1、"九宮十八廟",包括始建於北周的真覺寺(現為糧倉)、明代半邊寺摩崖佛像、明代玉皇觀、清代南華宮等。
2、犍為八景之“沉犀秋月”和“清溪漁唱”等。
3、清代沉犀節孝坊。
4、仍保存完好的為數眾多的四合院民居,如黃家祠、魏氏宗祠、文朝輔進士第、寧廷弼進士第、寧芷邨故居等。
清溪古鎮歷來文風鼎盛,西漢大儒揚雄曾遊學於此,留下了一批遺蹟;詩仙李白亦曾遊歷到此,留下了“夜發清溪向三峽”的千古絕唱;歷代人才輩出,明清兩代文士武舉即達50多人。
主要榮譽
改革開放以來,清溪詩書畫協會成績斐然,被樂山市政府授予“書畫之鄉”稱號。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2]
2011年,獲農業部授予清溪鎮“茉莉之鄉”稱號。[1]
2018年,獲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廳評為四川第二批省級“森林小鎮”。[3]
歷史名人
車輿,字孟載,明代嘉定州犍為縣清溪鄉人,生卒不詳,明永樂十五年(1415年)舉人,正統四年(1439年),官至戶部山東司郎中。[4]
文朝輔,字靜岩,清代嘉定府犍為縣清溪鎮人,生卒不詳。清同治十年(1871年)進士。及第後不願出仕,後為成都府教授。與寧廷弼被縣人合稱為“朝廷輔弼”。[4]
寧廷弼,字傅岩,清代嘉定府犍為縣清溪鎮人,生卒不詳。同治十三年(1874年)進士,官至戶部主事,後任嘉定府九峰書院山長。與文朝輔被縣人合稱為“朝廷輔弼”。與其兄寧廷輔、其弟寧廷貞被縣人譽為“寧氏三傑”。[4]
寧廷輔,字左卿(一作佐卿),清代嘉定府犍為縣清溪鎮人,生卒年不詳。鹹豐十一年(1861年)優貢,同治年間曾任兵部主事及鎮南州(今雲南省南華縣)知州。與其弟寧廷弼、寧廷貞被縣人譽為“寧氏三傑”。[4]
寧廷貞,字子元,清代嘉定府犍為縣清溪鎮人,清同治三年(1864年)舉人,曾任福建安溪等六縣知縣。與其兄寧廷輔、寧廷弼被縣人譽為“寧氏三傑”。[4]
寧芷邨,(1895-1984),又名寧泉禮、寧藩齡,號子春。四川省犍為縣清溪鎮人,1922年畢業於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後更名為北京法政大學)。民國時期愛國金融實業家。解放前從事金融和實業工作,創辦了四川水泥廠(西南第一家水泥廠),創辦和通銀行,接收重慶平民銀行,創辦嘉陽煤礦。解放後曾任重慶市政協第二至第七屆委員、市工商聯執委、市工商聯常委、重慶市民建及市工商聯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工商聯合會顧問等職。1984年9月3日卒於重慶市,終年90歲。[5]
古蹟文物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沉犀節孝坊”。
沉犀節孝坊
沉犀節孝坊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沉犀秋月”“南華宮”“寧芷邨古居”“老君山岩洞群”“半邊寺”。
節孝坊:沉犀節孝坊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請旌奉旨修建。歷經八年,於嘉慶庚午(1810年)仲冬竣工。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孝坊為四柱三門,四柱三間面闊7.99米,三重檐五樓,通高11.25米。石台基長11.92米,寬8.1米,高0.6米。
寧芷邨故居:寧芷邨是川南知名金融實業家,曾以大股東的身份於1938年12月在嘉陽煤礦第一次股東會上,當選為該煤礦監事。如今成為旅遊觀光熱點的嘉陽小火車,便是出自他手。寧芷邨故居當地人稱“銅門坎”,占地面積1970平方米,始建於清代。有6個天井,最大的一個天井達100多平方米,最小的一個10多平方米。位於庭院深處,坐落著保持清代原貌的繡花樓。其門樓的樣式與智園相似,但更為高大,遺憾的是牆頭的石雕白菜,已損毀得不見蹤影。
文朝輔進士第:建於清代,文朝輔進士第位於書堂街9號。
寧廷弼進士第:建於清代,寧廷弼進士第位於鎮上和平街。
觀音廟:位於筒車村乾河兒,民國九年(1920年)建,俗稱太子廟,正殿1座,已毀。1996年至2000年在原地重建,占地約1畝。
玉觀寺:位於鹽坪村三、四組交界處,1993年至2006年在原玉皇觀舊址新建,占地5336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有大雄殿、天王殿、觀音殿等及附屬接待設施。
白馬廟:位於三山村土壩垴,宋代建正殿1座,後毀,2000年原址重建。
半邊寺:位於祗園村佛兒岩,明嘉慶三年建正殿1座,後毀。但摩崖佛像尚具藝術觀賞和研究價值,於2000年修建文物保護亭。
清溪渠:1945年在清溪投資興辦的水利工程清溪渠,現存翁文灝於1945年3月題詞“水到渠成”,其中部份水渠仍在造福當地百姓。
古城牆:清溪大橋橋頭下,尚存一段古城牆,位於南華宮和東皇宮外,馬邊河岸邊,此外還有水碼頭。
產業發展編輯
農業:
清溪鎮屬傳統農業大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形成以林竹、畜牧、種植、勞務輸出四大經濟板塊:截止2006年底依託20萬噸紙漿生產基地,大力發展雜交竹,現全鎮實施退耕還林10075畝,漸出效益;大力發展優質畜牧業,堅持“改善結構、規模經營、最佳化品種、提高質量”的畜牧發展思路,發展規模化養殖,推進無公害畜禽產品生產;大力發展種植業,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茉莉花、茶葉為主,其次有大豆、紅苕、小麥、油菜、甘蔗、花生、葉菸、白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著重推廣優良品種、新的栽培技術及新型農機具的套用。近年來,注重特色農業的發展,引進業主在沉犀村種植優質大棚西瓜,取得了顯著效益,成立了西瓜協會,並創立了“口口脆”品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將勞務輸出作為農民致富的主要產業來抓,努力通過多種有效途徑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每年外出務工人員達1萬餘人,並建立了農民工維權救助網路。
2015年糧食總產量1.67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23萬元。規模養豬場75戶,生豬存欄2.66萬頭,出欄5.43萬頭;規模養雞場33家,禽存欄28.6萬羽,出欄463.79萬羽,產值達到2.358億元。[1]
種植業以茉莉花為特色,,到2015年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年產花量0.75萬噸,產值1.65億元。
特產:
清溪鎮是遠近聞名的“茉莉之鄉”,1993年國家農業部、四川省農牧廳將清溪
清溪鎮茉莉花
清溪鎮茉莉花
鎮列為萬畝茉莉花基地,1995年獲樂山市政府茉莉花栽培技術科技二等獎。2011年農業部授予清溪鎮“茉莉之鄉”稱號。隨後犍為茉莉花茶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茉莉花的規模發展,帶動了茉莉花茶加工業的發展,全鎮有茉莉花茶加工廠31家,手工作坊110個,2015年累計年加工茉莉花0.75萬噸,產值1.65億元。所加工的茉莉花茶“清茗香、佛都春香、巴蜀奇峰、碧潭飄雪、炒花甘露、茉莉紅茶、翠花飄雪"等品牌,被評為省、部優產品和民眾喜愛產品,被國家農業部、四川省農牧廳授予無公害農產品稱號,深受消費者歡迎,遠銷全國各地。
工業:
清溪鎮工業以造紙業和食品加工業為主。2015年,鎮內有工業園區2個,各類企業50家,從業人員0.2萬人,工業總產值達到13.5億元,占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57.28%。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香港玖龍(樂山)漿紙廠,峨山閥門廠,清溪花茶廠等。
商業:
清溪鎮清水溪固有水碼頭之稱,213國道又連線雷波縣、馬邊、屏山、沐川四縣,清溪鎮商業較為繁榮。銀行方面:鎮上有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犍為農商銀行等多家銀行門市,有樂山市商業銀行自助銀行。物流方面:鎮上有EMS快遞,中通、圓通、韻達快遞、申通、順豐等多家快遞網點。超市方面:較大的有黃家超市、喜盈門超市、玲瓏超市、朝久商行、惠康購物中心,世紀華聯也即將入駐古鎮開發項目古郡坊。
旅遊業:
清溪鎮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茉莉之鄉,書畫之鄉,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但由於開發較晚旅遊業處於起步狀態,清溪古鎮AAAA景區開發項目正在有序進行中。旅遊項目有國家AA級景區蜀南茉莉香都、茉莉花博物館。鎮內有旅館6家:四平旅館、洛江旅館、君逸商務賓館、茶葉飄香旅館、蜀南茉莉香都酒店、沉犀秋月大酒店。
蜀南茉莉香都景區:位於樂山市清溪鎮沉犀村,坐落在古沉犀郡遺址上,距樂宜高速犍為南出口6公里,離樂山大佛60公里,是犍為黃金旅遊環線(嘉陽小火車—芭馬峽—同興桫欏湖—蜀南茉莉香都—清溪古鎮—犍為文廟)上的重要一環。
景區提供特色鄉村酒店住宿、美味地方菜餚、桫欏湖漂流、茉莉花基地觀光體驗、茉莉花茶藝、桫欏湖遊船、沙灘休閒娛樂、各類水上活動、淺水游泳等。
蜀南茉莉香都特色建築群、沉犀節孝坊、沉犀秋月、楊泗廟、甘露橋、沿河棧道等景點以及犍為學宮、清溪渠大抽井、古沉犀坊、沉犀洞、牌坊壩沿岸的筒車群等遺址分布在景區內。[6]
教育醫療編輯
截至2015年,全鎮幼稚園20所,入園幼兒1861人;國小3所,即清溪中心國小、百籮國小、丁家國小,教師164人,在校生2414人;國中1所,清
清溪高中規劃圖(主體建築現已完工)
清溪高中規劃圖(主體建築現已完工)
溪國中,教師118人,在校生1677人;高中1所,四川清溪高級中學,教師136人,在校生1500餘人。
其中清溪高中始建於1925年,是“省綠化示範學校”、“省食堂量化評比A級單位”、“市實驗教學示範校”、“市示範性(重點)高中”、“市校風示範校”、“市德育先進集體”、“市陽光體育示範學校”。學校在2017年擴建完成後,占地約150畝。近三年高考一本上線總計達96人,每年本科上線均超過200人。[7]
2015年有運動場6個,籃球架15副。清溪鎮文化中心、老體協以及各社區各村活動室設有桌球台。
全鎮醫院2所:清溪鎮衛生院,(私立)昌德醫院,共有病床99張。村衛生室26個,私人診所若干。[1]
清溪美食編輯
1、清溪一絕――宋羊肉:
羊肉湯是集傳統保健功效與現代人色香味美的飲食要求為一體的美食,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清溪宋羊肉”經過二十餘年精研細琢,已成為清溪一絕,在縣內外聞名遐邇。“宋羊肉”的獨特得益於來自馬邊、屏山、沐川等地的土山羊。有專家趣言土山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以此作為主要原料的“宋羊肉”,自然湯鮮味美,活色生香,被稱為“綠色羊肉湯”當之無愧。“宋羊肉”不僅羊肉湯和羊雜湯堪稱一絕,其羊蹄、炒羊肝、鹵羊肉、粉蒸羊肉以及其自製的油糍粑,更是別有一番風味,讓人回味無窮。雖然各地都能吃到羊肉湯,但犍為、五通橋、樂山等地專門驅車前往清溪品嘗正宗“宋羊肉”的還是大有人在,冬天更是絡繹不絕。
2、石黎魚火鍋
石黎魚火鍋的魚來自污染很少的馬邊河,其魚火鍋的特點是麻辣鮮香,醇和厚道,食之口齒生津,久食不膩,回味悠長,乃綠色、健康、養生之佳肴。
3、清溪葉兒粑
清溪葉兒粑
清溪葉兒粑
清溪葉兒粑的製作選料考究,工藝精細,甜的是用糯米細粉做包皮,內用白糖、花生、核桃、豆沙、芝麻等合製成的餡,鹹的則以鮮肉、芽菜等為原料,經過制皮、做餡、成型、上籠等工序蒸製成獨具風味的葉兒粑,特色是清香滋潤,味道鮮美,皮薄餡足不沾葉,滋潤爽口不粘牙,是清溪傳統名小吃之一。
4、楊包穀粑
清溪鎮人楊正明,選用金黃色上等乾包穀,加石灰水煮熟,用青水淘洗數次,洗去包穀表皮和胚芽,石磨細磨研茸。包穀粑餡用上等芽菜,拌以香蔥和鮮肉顆,將包穀粑置於平鍋內,用豬油煎製成扁平圓形,再放爐內反覆烘烤,包穀粑烤熟後,表皮呈金黃色,食之酥脆香馨,裡層細嫩、綿軟、滋潤,香酥爽口,食者都讚不絕口。
5、清溪食品廠雙麻酥
雙麻酥,烤制糕點,餅圓形,色淡黃,殼酥瓤空,酥香化渣。特粉製成半燙麵,冷卻後加發麵純鹼適量揉勻成皮;特粉製成酥面,下鹽、花椒粉適量。取皮包酥,製成酥皮,分件包酥成圓餅形,沾上白芝麻,入爐烤熟,餅沿用刀開一小口,掏去內包酥面,裝盤即成。
6、酥芙蓉
是四川省犍為縣糖果廠的傳統特產。為犍為縣清溪鎮一品香糕點鋪於1924年發明。
一品香糕
一品香糕
工藝流程:
1)泡米、磨漿、煮熟:選顆粒均勻的大白糯米,淘洗乾淨,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個月左右(二三天換水一次)撈起瀝乾,伴上少量清水,用磨子磨成細米漿。米漿裝入布袋吊乾或壓乾,並用人工揉製成米餅,然後放在開水鍋內煮熟、煮泡,至米餅能浮在水面即可。
2)舂茸、曬乾、成坯:將煮熟的米餅按500克米餅75克白糖的比例加入白糖,倒入碓窩內舂打,直到舂茸舂泡時取出。然後曬乾收汗,撒上米粉,用滾筒在案板上碾薄,切成均勻的片子。曬乾即為糯米坯。
3)油炸、拌合、成型:將熟豬油燒沸至油溫168~170℃時,放進糯米坯子,火勢不宜過大,炸泡即可。然後與白糖、飴糖和少量水熬制的糖漿拌合均勻,取出裝盒成型,冷卻後包裝。
形態:長方形,厚薄均勻,整齊飽滿。
色澤:白色,有光澤。
組織:細嫩酥鬆,鬆緊適度,無斑點,無雜質。
口味:香甜可口,酥泡化渣,不粘牙,無異味。
7、其他美食
農家臘肉、椒麻雞、糖醋魚、辣雞面、乾紹面、牛肉麵、甜皮鴨、缽缽雞、夾絲豆腐乾(咔咔兒)、豆腐腦、薄餅、香腸臘肉炒飯、涼糕、冒菜、冷鍋串串等。
民風民俗編輯
鬧新春:
清溪鎮漫長的歷史歲月使民風民俗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過春節“鬧新春”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掛燈籠、貼春聯、放鞭炮、耍龍燈、獅子燈、牛兒燈、花燈等,龍燈表演在清溪鎮較為普遍,尤其是清溪的“燒花龍”在全縣頗有名氣。每逢過年過節以及慶祝活動時,清溪的社區秧歌隊和腰鼓隊都要上街遊行表演,場面很是壯觀。
殺年豬:
清溪鎮是千年古鎮也是農業大鎮,有著西南農村傳統的過年習俗,殺年豬便是一大傳統。每年公曆的12月,到次年的1月間,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殺一頭年豬,然後聚集起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一起來吃泡湯。當然更多的肉是做成香腸、臘肉,用柏樹丫枝煙燻,或者放在柴火灶上當,用做飯的煙火熏制。來年便可吃上大半年。
舊時代殺年豬吃泡湯是為了"打牙祭",而今則是為了喜慶,殺年豬一般鄰里之間會約好,錯開時間,深冬時節即是農閒,也是寒冷的日子,一起鬧騰起來,即是促進鄰里感情,也是打發時間。
如果有家裡有人在外打工,一般會等到打工的人回家,即便是等到過年前一兩天,殺年豬已經成為了親人團聚的一種方式,比起中秋,殺年豬,對農村人有更深厚意義。
吃九蓋碗:
九蓋碗跟其他地方所謂九大碗類似。之所以叫蓋碗,是因為本地傳統的"九大碗"中,有多道菜是蒸菜,蒸菜出鍋後都會蓋過來。九蓋碗一般在有人去世,老年人生日,年輕人新婚,嬰兒滿月,喬遷新居的時候舉辦,舊時更偏向於家宴,更多的是親戚之間,現更偏向於鄰里聚餐。九"蓋碗"有哪些蓋碗呢?常見的有糯米飯,紅苕zǎ(甜燒白),鹹燒白,酥肉zǎ,以及其他一些常見蒸菜。九蓋碗也不是局限於九道菜,九是因為九蓋碗是九道菜起,一般取9/11/13道菜,涵蓋炒菜,蒸菜,燒菜,湯菜。如今基本見不到9道菜的九蓋碗了,而且蒸菜也在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品類更加豐富的大魚大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