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涼山國家森林公園座落在江西省資溪縣株溪采育林場,其規劃總面積3397.82公頃。 清涼山森林公園內妙趣天成,擁有霧海、奇峰、秀木、峽谷、溫泉、瀑布、溪流等眾多自然旅遊資源。森林公園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群峰鶴立,溝壑縱橫,峽谷林立,野生動植物景觀豐富;溪流瀑布隨處可見,溪水清澈縈迴,碧水深潭數十個,飛瀉瀑布二十餘處,條條溪流迂迴曲折;海拔1100.3米的葫蘆嵊,登頂俯視,一覽眾山小,洪門水庫在萬頃青山之中碧波蕩漾;沿株溪河,瀑連潭,潭連瀑,秀水碧潭飛瀑不斷。沿岸林木蔥鬱,青山連綿,色彩多變,別有風致;這裡還有奇峰陡峭、懸崖絕壁,宛如“一線天”的馬王峽;泛著青光,延綿著千年歷史的華山古道;斑駁磷殉,不怒自威的“猛虎跳澗”等奇特的景觀。
森林植被景觀
森林公園高差約800餘米,植被大致可分為四個垂直分布帶,即:
1.海拔300米以下主要為溝谷地,大部分有小溪流相伴,主要植物有殼斗科、金縷梅科、楊梅科、山茶科、蘭科等。
2.海拔300~800米為常綠闊葉林,主要有殼斗科、樟科、冬青科、杜英科和常綠針葉林(主要有松科和杉科)等植物。喬木林下的灌木樹種,有山茶科、杜鵑科、馬鞭科、薔薇科、紫金牛科及冬青科植物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紫草科、唇形科、傘形科及蕨類植物等。地被植物主要有苔蘚及地衣。
3.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有落葉闊葉林,以擬赤楊林、白櫟林、楓香林和錐栗林等為代表林系。落葉闊葉林的主要構成樹種有麻櫟、白櫟、錐栗、擬赤楊、楓香等;下木層常見有四照花、白檀、野鴉椿等;草本層見有芒、五節芒、山姜、狗脊、野菊等。局部還有黃山松林、江南油杉林與殼斗科等常綠植物形成的混交林。
4.海拔1000米以上為矮林及灌叢,主要有殼斗科中的白櫟、杜鵑科、山茶科、漆樹科、薔薇科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中的芒和五節芒等。地被植物有苔蘚和地衣。
天象景觀
雲霧景觀類
清涼山森林公園雲霧中最壯觀的要算雲海。森林公園中雲海一年四季都可看見,但以春秋兩季最美。每當雨過天晴,站在望仙峰、葫蘆嵊等處俯瞰,只見萬頃白雲轉眼間匯成一片汪洋大海。雲海茫茫,波濤起伏,青山秀嶺出沒在雲海之上,變成了雲海上的小島。
登高觀日類
望仙峰、葫蘆嵊因其海拔高,周邊無遮擋,具有觀日的天然優勢。在晨曦之前趕到此處,或站或坐地望著東面,但見雲層、大地、在不斷地變幻著顏色,進而霞光四射,氣勢磅礴,照耀著無邊的雲海。漸漸地山下的景物又逐漸清晰起來,那條山下的馬路就象一根飄帶一樣很隨意地放在山水之間,又像是很隨意地將這清涼山的山山水水串連在一起了。
野生動物景觀
公園境內森林植被覆蓋率高,氣候適宜,生態環境複雜,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據調查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33種。其中屬Ⅰ級保護的有金雕、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雲豹、豹、黑麂、華南虎等7種;Ⅱ級保護的有虎紋蛙、大鯢、小鴉鵑、鴛鴦、草鴞、短耳鴞、斑頭鵂鶹、領角鴞、領鵂鶹、小隼、赤腹鷹、松雀鷹、普通鵟、紅隼、紅腹錦雞、白鷳、勺雞、獼猴、穿山甲、豺、水獺、大靈貓、獐、水鹿、蘇門羚和斑羚等26種。經常能在森林公園中觀看到的野生動物有金雕、穿山甲、貓頭鷹、果子狸、五步蛇等。
穿山甲、豺、大靈貓、雲豹、野豬、剌蝟、豪豬等獸類主要分布在針闊混交林和毛竹林中。鳥類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針闊混交林、田野及水域中。兩棲類動物通常棲息在林緣、田野、水溪旁。爬行類動物多棲息於林間草叢、田野、水溪中。
風景資源
猛虎跳澗
在上、下株溪分水嶺以南,有條由花崗岩峭壁形成的落差達八十餘米的深澗,兩側終年古木森森,藤蔓相連,在深澗的西側,生出一塊大麻石,斑駁嶙峋如猛虎,躬身屈膝,蓄勢待發,不怒自威,故名“猛虎跳澗”。這個景點雖然由來已久,但真正令其聲名鵲起的,是一段在當地廣為流傳的悲壯故事。
1933年秋天,第五次反“圍剿”形勢危急。紅軍第二十一軍某團團長曾大堯,率部突破黎川資福橋守敵防線之後,迂迴向廣昌、寧都方向撤退。當部隊轉移到資溪縣株溪境內時,資溪“剿總”朱一民,調集“國軍”兩個營,以及“還鄉團”、“義勇隊”等反動武裝800多人,乘紅軍在夏家山休整之機,將紅軍團團包圍。為了掩護大部隊的安全轉移,曾團長親自指揮一個連擔任阻擊任務。殘酷的戰鬥一直進行到天黑,阻擊戰士相繼倒下了,曾團長也腿部中彈。眼看著敵人步步進逼,曾團長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縱身躍下了山澗。解放後,為了紀念這位捨身跳崖的紅軍將領,人民政府在石虎的旁邊塑了一座他的雕像,並被闢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江南油杉林
江南油杉是我國特有珍貴樹種,材質優良,產長江以南溫暖山區,是江西省省級珍稀保護植物。在株溪采育林場二工區,在葫蘆嵊,海拔800-1000米之間,有數百株與殼斗科喬木混交的江南油杉,它們大部分高在15米以上,胸徑在40厘米以上,有些胸徑甚至在1米以上。它們大部分均生長旺盛、樹葉繁茂、蒼勁多姿、樹形優美,具有很高的保護和觀賞價值。
華山闊葉林海
景區以大面積茂密的天然闊葉林著稱,闊葉林占森林公園總面積的60%以上,特別是在林場場部以東的華山一帶,面積約600公頃範圍內,數百種闊葉樹種層層疊疊,滿山蔥鬱翠綠,結構層次分明,是一座難得的天然闊葉林植物園,既是珍貴的樹木科研園地,更是森林公園中稀有的天然植物景觀園。春夏,萬頃林海嫩綠新枝脫穎而出,給林海披上嬌嫩新妝;含苞吐蕊的百花更是“春來俏”,爭奇鬥豔,竟相怒放,萬紫千紅,引來蜂飛蝶舞。秋日,滿山的翠綠新妝已俏然換下了嫩綠的晨妝,火紅的楓葉顯得分外俏麗,掛滿枝頭的各色“時令鮮果”叫人垂涎欲滴。冬日的銀妝素裹,更是華山闊葉林海的又一勝景。
南方紅豆杉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森林公園中的南方紅豆杉主要分布在森林公園二工區與紫薇林相毗鄰的500多畝森林中,總計30餘株,大的胸徑達30多厘米。
葫蘆嵊
位於二工區,是森林公園群峰之首,海拔高程1100.3米,遠遠看去就象是立著一隻蒼翠的大葫蘆,因而當地人都叫它為葫蘆嵊,又名葫蘆嶺。葫蘆嵊離株溪林場場部約四公里的路程,目前有鄉村公路直達山腳,一年四季,葫蘆嵊風光各不同,而春季花紅樹綠、柔風似水的旖旎和秋季楓葉似火,天高雲淡的豪邁最具特色。
負離子含量
景區景點負離子含量在旅遊旺季的平均值目前在10-17萬個/立方厘米左右。
人文景觀
歷史遺蹟
1.華山古道與株溪
從株溪林場場部往東南方向約2公里,有一片開闊的盆地,這兒曾是株溪的中心地段—華山。由於公園所處區域地處閩贛交界之處,古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便有驛道穿境而過。明清時代,由於龍吟寺、望仙峰等名寺的興起,株溪出現了五里一庵、十里一寺的佛教全興時代。
佛家的興起不僅帶來了眾多的僧人和香客,也帶來了農業和商業的空前繁華。極盛之時,境內人口近萬,儼然成為一方名邑。誠如資溪古縣誌所云:時人唯知有株溪而不知有瀘溪也!
如此旺盛的人氣,推動了株溪古驛道的多次修整。根據古史記載,當時南城、瀘溪通福建的道路,就是在橫山交匯後,經株溪到西坑而後出江西的。由於年代的久遠,許多的道路早已毀損嚴重,面目全非,而唯有株溪到西坑段保留下來,其中最完整的就是華山古道。華山古道保留得最好的一段約有二公里,蜿蜒于山腰,由低漸高。寬達五米的青石板路兩旁樹木參天,此外橫亘的青石拱橋也依然健在。
2.義門弟
株溪河的西岸,祁盛嶺下,依山傍水住著二十幾戶人家。遠遠的看去,整個村落成一個大大的弧形,到了晚上,燈火通明,就象是一個大燈籠。村落依地勢分做三層,每戶之間相隔大約一般,各有平整的青石板相通。而所有的道路最終都通向一個中心點—那兒原是陳氏祠堂,祠堂大門朝南,門頭上有三個蒼勁的大字:“義門弟”,其左側則是四個小字:“陳氏宗祠”,姓氏處於次要的地方,這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相去甚遠。更奇的是,繞著村莊走一圈,每戶的門頭上都有三個大字:“義門弟”。
3.江家村—閩越文化的遺留地
資茶線株溪處,順夏家山谷地向西一公里,有十餘幢以木結構為主體,土牆泥瓦,竹籬笆的舊屋,依山而建,錯落而致,掩映於青松翠竹之間,若隱若現。那就是有著400多年的歷史,至今聚族而居的江家村。
在山谷中央的鄉村大道,有一條青石板路蜿蜒于田畝之間,連線著江家村。踏著年代久遠的青石板,走進江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莊嚴而老氣橫秋的牌樓,其門洞有二米寬,三米高,由巨石打造而成,高高的門眉上,鏤刻的“泰皋”二字仍然依稀可辯,透出歲月的蒼桑。門洞的兩側圍牆,雖已是倒塌不全,卻印證著昔日的興旺。
江家村現有20餘戶人家,60多口人,基本沿襲著祖先的農作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時分,到村中悠蕩,雞不啼狗不叫,人人笑臉相迎,戶戶炊煙緲緲。一幅與世無爭的寧靜畫面。
然而追逐江家的歷史,卻透著淒楚與蒼涼。原來,江家祖籍浙江海寧,其遠祖江大光,曾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部將,武藝高強,屢建奇功。本應是平步青雲,光宗耀祖,誰料天威難測,隨著戚繼光的被害,江大光也就只好率全家老小亡命天涯,最終來到了株溪歸隱山林,數百年來,其家族繁衍生息,分支已達南城,黎川等地。
民國初年,由於戰亂連年,兵匪如毛。當時黎川境內有一夥土匪,看上了已成旺族的江家,勒索大洋數百元,而江家素來是以武養家的,豈肯受辱,八十餘匪傾巢而出,圍攻江家,結果土匪損失慘重,而江家也是元氣大傷,陸陸續續的又有人遷走,至今只留下十餘家,繼續著祖先的生活。村中有一大屋,是典型的天井式的廂房結構,有廂房十幾間,除大門外,左右方向都是小門,進出方便,設計十分的獨特。村後密密的竹林里,排列著無數的石拱門墳墓,還有一個石廟,雖然沒有了塑像,但香火依然從不間斷。
4.望仙寺 望仙寺位於株溪的西面,望仙峰下幾十米處,有一塊寬闊之地,聲明顯赫的望仙寺就座落在蒼松翠柏下。
該寺共分三層。最高層緊緊倚靠在一棵千年桂樹下,宏大的殿基上,分列著三位大側分別是邱大仙、王大仙和郭大仙,三大仙或奔或立,或張或馳,個個目光如炬,氣壯山河。最底層是主體建築,各廂房事佛設施齊全。中間的大殿正中矗立著三位娘娘的金身,她們是何娘娘、葛娘娘和萬娘娘。個個慈眉善目,衣袂飄飄,溫情脈脈。
中間的一層,地勢較窄,天生一頭雄獅,仰面而臥,人稱朝天獅。在它的頭頸下,有一石泉噴涌而出,從不間斷。而且該泉極有靈性,每年的正月、八月,本是枯水季節,可是此泉會隨香火旺而增大,始終保持足夠的用水。
解放後由於破四舊,廟堂毀壞嚴重,但仍有不少香客偷偷朝拜。近幾年該寺已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大力的修繕,每到了正月、八月更是香客如雲,蔚為壯觀。
現代工程
1.株溪水電站 株溪水電站壩址位於高洋橋下游約500米處,大壩長4022米,寬12米,相對高差17米,壩頂海拔高程239.4米,電站裝機容量600千瓦,有發電機組3台,年發電量約100萬度。
2.佳明水電站 電站壩址位於清涼山莊沿株溪河往下約1公里處,大壩長44.3米,寬7米,相對高度10米,壩頂海拔高程193米。裝機容量1000千瓦,有發電機組2台,年發電量約360萬度,總投資512萬元。佳明水電站在水庫中通過水管穿過隧道通到下游的發電機組。
可借景觀
縣境外可借景觀資源
資溪地處武夷山麓,風景秀麗,境內山巒蒼鬱峻拔,溪流清澈縈迴,一丘一壑,足以陶情冶性,一潭一瀑,使人流連忘返。清涼山森林公園可借景觀資源主要有:
1.李覯及其故居
李覯,字泰伯,生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於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他的哲學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傾向,他極力支持范仲淹倡導的“慶曆新政”,並著《慶曆名言》以示支持,他的文章嚴謹質樸,警辟深運,其散文《袁州學記》尤為世人所推薦。他一生著述很多,如《慶曆名言》、《社論》等等流傳後世,為我國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遺產。
被列寧稱為“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在變法中就引用了李覯的思想,可見李覯的思想在我國文化思想中地位的重要。
李覯故居位於嵩市鎮三石村,村里座落著幾幢規模較大的古祠堂,鵝卵石路將他們與李覯家廟融為一體,更增添了小村古色古香之韻味。李氏家廟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主體建築保存相當完好。由於年代久遠,風寒雨蝕,一些文物已經破敗不堪。現存文物有進仕旗桿石70塊,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物理開宗”顏體鎦金大匾一塊,功德碑石一塊。三石村還有現存九百多年用鵝卵石鋪設的“八卦圖形”、獨特的居民古建築和宋代鐵環大門等景點,更使得這座小村古樸幽深。目前,市文博所將其界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革命烈士陵園
建於縣城北之平步山上。該陵園修於1951年,主要安葬解放初期剿匪戰鬥中犧牲之烈士。“革命烈士紀念碑”鐫有原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邵式平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鎦金大字。烈士陵園內種植著大量的松柏、冬青、香梓等樹木,鬱鬱蔥蔥,幽雅宜人。憑高遠眺,整個縣城盡收眼底。
3.大覺岩風景遊覽區
位於縣城東部約15公里,瀘陽鄉朱崖村境內。大覺岩為一天然石室,洞口呈長方形,前高而里漸低,深約12米,寬約60米,高約6米,軒敞明朗,可列坐百餘人,內有石桌、石凳及菩薩群雕。里洞有兩泉眼,清泉汩汩而出。周圍群峰聳翠,山石奇峻,有“神女石”、“和尚背女石”等多處景點可供遊覽。是處原為佛教勝地,常有善男信女四方來朝。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民間俗稱“觀世音生辰”,前來焚香朝拜者甚盛。
4.馬頭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縣境西北部約25公里的馬頭山鄉和馬頭山林場境內。有“鑼鼓潭”、“龍井”、“三疊泉”、“鬼門關”、“挨肚臍”、“穿房石”等景點。為保護旅遊和珍稀動植物資源,1980年10月,省人民政府將馬頭山林區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縣境外可借景觀資源
清涼山森林公園位於贛東山水宗教森林旅遊區中部,所在的資溪縣東與福建省接壤,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樞紐區位優勢,可借的縣境外景觀資源主要有:
1.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中國道教發祥地,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至2001年,先後獲準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景區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分應天山、上清宮、正一觀、仙水岩、馬祖岩、洪五湖六大景區。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丹山碧水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謎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
2.龜峰
龜峰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位於江西省弋陽境內,景區面積107平方公里。自古以優雅的生態環境、奇絕的山巒峰岩、深厚的佛儒文化著稱於世,因其整體上酷似一隻昂首向天的不老神龜,故名龜峰。
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地形、氣象和植被條件,使得保護區有著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有"華東第一峰"黃崗山和其周圍眾多千米以上的七仙山、讀書尖、苦坑尖、太拔山、掛當山等著名山峰景觀,有“天然氧吧”之稱的大坑橋瀑布、綿延數十公里武夷山斷裂帶等地貌景觀。
4.福建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福建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景區方圓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被國際旅遊組織執委會主席巴爾科夫人稱為“世界環境保護的典範”。
民俗風情
畲族風情
新月畲族民俗村位於縣城與森林公園中間,距森林公園僅10餘公里。這是江西省幾個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2004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少數民族團結進步村。畲族文化主要表現在服裝、美食文化和獨特競技表演等方面。其舞蹈、射駑、武術、板凳功夫、吞食玻璃瓦片、火功和刀功等傳統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畲族美食文化代表,“女兒紅”酒、千層糕仙筒煲、三鮮粽子、南瓜煲可以作為旅遊商品進行打造。
史事傳說
1.義門弟的傳說翻開陳氏族譜,才明了其中的淵源:陳氏原籍九江,後經福建遷入本地,至今已四百餘年。相傳陳家世代忠義,九十九代不分家,這在漢人看來當然是值得推崇的,但對於入主中原地位不穩的滿人來說,卻是一個威脅。一天,有人將陳氏忠義之事報與皇上,皇上決意去除這個隱患。於是親赴九江,傳旨宴請陳家長輩九十九人,並命每人各帶一條狗一同赴宴。酒宴齊備之時,皇上為了貶低漢民,樹立天威,竟令人先賜宴九十九條狗。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面對美味佳肴,眾狗竟然是視而不見。皇上正要發怒,這時從圈外擠進一條拐腳狗,直到這條狗走到食物面前,眾狗才一齊進食。皇上見狗尚且如此,內心更是懼怕。於是令人拿來了一個雪梨,交與族長,要求族長必須每人都吃上一口,否則將以抗旨論處。想到就要大禍臨頭,全族寢食難安。此事被族長一個七歲的麼孫得知,說,這有何難,只消準備許多的糖,與梨一起放到水裡煮成糊,還怕不能做到一人一份?終於依此辦法過了關。雖是眼前暫且無事,但族長深知,只有分開這個大家族,大家才能永保無事。於是當眾把一個大鐵鍋從房頂上扔下來,摔成了108塊,就依天命,分成了108家,各奔東西。皇上終於遂了心愿,但對陳氏一家的忠義之事也十分的佩服,御賜金匾“義門弟”,以示彰顯。
陳氏後人為延續家風,世代相傳,凡是走南闖北的人,見牌如一家。然後歲月悠悠,世事變遷,也許只有地處深山的這個陳氏分支才最完整地保留下先祖的遺風。
2.望仙寺的故事望仙寺有一奇就是寺、庵合一,這本是最為犯忌的事,可是本寺香客不僅不以為忌,反而是誠信有加,原來這裡有一個神奇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株溪華山有個遊方郎中叫張天木。那年在福建建寧府不幸落難,夜晚只好到一個破廟棲身。眼見得此廟破落不堪,不禁觸景生情,自言自語說:菩薩啊菩薩,我倒霉怎么你也這么倒霉呀,你要是真的有靈,幫助我發財的話,我一定把你帶回江西去,給你重塑金身,誠心供奉。隨後就倚著菩薩沉沉睡去了。夜半時分,有一賊人慾偷菩薩肚腸(內有中藥),潛至廟門口以邪功退去菩薩金光然後動手。只見一道金光閃去,猛地驚醒了張天木。說來也巧,前日有一販罈子的丟下幾個罈子走了,就放在菩薩的面前,張天木半夜驚醒,順手就抓起一個罈子扔了出去,砰的一聲大響,賊人猛吃一驚,又向菩薩發了一道金光,誰知又是砰的一聲,一個罈子丟到了他的腳下。嚇得他落荒而逃。張天木無意中救了菩薩,然後又沉沉睡去。天將放亮時,朦朧中只見走來三個娘娘,朝他躬身一輯拜,自稱何娘娘、葛娘娘和萬娘娘,能掌管人間平安、財運和保護人丁興旺。她們傳授給他一個生財秘訣:買幾斤糯米,做成糍,搓成小粒,放進隨身包袱里。再把本寺香爐插上三支香端著回家。遇到過橋轉彎就念叨三位娘娘的名字。途中遇到有人生病,就將小糍放進香爐里滾一下,給人服下即可。張天木依計而行,沿途治好了不少人。到了江西地界,適逢瘟疫流行,人人自危。全仗張天木神醫救治,方才解脫厄運。至此他不僅發了財,更是與三位娘娘一起聲名遠播。時人有詩為證:啼也不要啼,哭也不要哭,你有什麼難,去找張天木。
回到株溪,張天木遍尋地師,要給三位娘娘建廟供奉,最終在西南方向尋得一方寶地:一條龍脈橫亘南北,前靠水後依山,龍頭高居,龍尾輕抬。在龍的脊樑下方,有一穴地,清泉長流,天生一頭石獅坐鎮。透過縷縷祥雲,與東南方向的終華山古寺遙相呼應,真是生津養瑞的福地呀。於是廣招賢人,大興土木,巧的是,砍開仰天獅身後密密的大茅草,竟然有三位大仙已是恭坐於此不知多少年了。眾人見此,興奮不已,知是上天生就的風水寶地,於是又重新為他們塑了金身。而這個訊息,就象是長了翅膀一樣越傳越神,並從此香火繁盛,生生不息。至民國初年,正月初八菩薩開光之日,光是禮儀隊放炮仗的就整整坐了八桌!可見當年的盛況空前。
旅遊信息
商品
1.楊梅 楊梅科楊梅屬,亞熱帶常綠果樹,喬木,高5-10米,樹冠圓頭形或半圓形。根較淺,主根不明顯,鬚根發達,多分布在5-60厘米土層內;能在荒山瘠地生長結果。楊梅為果中珍品,內含豐富的蛋白質、鐵、鎂、銅和維生素C、檸檬酸等多種有益成份,每百克中含有0.9克蛋白質。果實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醬、汁、酒、乾(蜜餞)等。
作為名貴珍果的楊梅還具有良好的藥理作用,它能幫助消化,利尿益腎,去暑解悶。具有養胃健脾,排毒養顏之功效,並能理氣活血抗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祖國傳統醫學對它亦有很高的評價,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清涼山森林公園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野生楊梅樹,年產量約在2萬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