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清宣統(公元1909—1911年,清末代皇帝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年號)時期,宣統皇帝在位僅三年,歷時很短。青花瓷多見仿古之作,水平也很高,幾可追跡康熙青花。由於時代的進步,此時制瓷已採用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所以宣統瓷已具有現代瓷的特徵。據《清檔》記載,在宣統二年,清政府命景德鎮御窯廠為皇宮燒造了一批瓷器,主要是白釉素瓷,其中也有為數不多的青花瓷。宣統青花基本上是光緒青花的延伸,雖然做工方面有所加強,但技術上始終沒有根本性的突破。宣統二年(1910年),由清政府主導在景德鎮成立了江西瓷業公司,總廠設於景德鎮,分廠設於鄱陽。公司聚集了當時清朝一批傑出的瓷業人士,他們試用機器制瓷和煤窯燒瓷,採用了當時的先進方法,生產出不少精品瓷器,其中包括一部分青花瓷。一些滿清王公貴族在景德鎮訂燒瓷器,署款“來鶴堂制”、“濟世堂制”等。
以上三個方面的瓷器加起來數量不大,流傳到今天的作品很少,故而非常珍貴。
民窯瓷器繼續沿襲光緒傳統,國外先進的制瓷技術還沒有對民窯產生任何影響。為了滿足市場需要,特別是滿足廣大農村市場的需要,民窯粗瓷產量大大增加,間或生產少量仿古瓷和藝術瓷,中檔瓷器幾乎不見生產,給人們的印象是景德鎮瓷業急劇衰落,這正是受當時形勢所迫的寫照。
胎釉
宣統官窯瓷胎堅硬,瓷化程度高。胎質純淨、細膩、潔白。用手輕叩瓷胎能發出清脆的金屬聲音。如果把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同類的青花瓷盤作一比較,宣統瓷胎最薄,其次是光緒,最後是同治。民窯青花瓷的胎體多數較輕薄,胎質細密而瑩潤,有現代瓷的特點。器型更加規整,胎質高度瓷化,釉面火光十足。
宣統官窯釉面有兩種,一是青白釉,一是純白釉,以白釉居多。釉表面不見氣泡點,潔白透亮,釉層很薄,但施釉均勻。宣統官窯釉面潔白,與現代釉汁基本相同。究其原因,是在光緒後期,景德鎮御窯廠來了一些曾在日本留學專供窯業的人才,如張浩等人,他們通過學習化學方法,把釉汁中微量鐵元素清除乾淨,從而使官窯釉汁達到了潔白的程度。民窯釉面於光緒時期的相同,只是施釉較厚。
青料
青花呈色有三種:第一種是精煉傳統青料,鮮亮嬌潤、釉中發色,色分多層,穩定不暈散,多用於官窯裝飾;第二種藍中帶灰,多用於民窯粗器;第三種青中含紫,明艷暈散,色浮釉表,是進口的化學青料,多用於繪製民窯瓷器。造型
宣統官窯青花瓷器數量較少,目前所見的有玉壺春瓶、賞瓶、紙槌瓶、蓋碗、蓋罐、香爐、壇、杯以及各式盤碗等,與光緒器物沒有多大區別,只是造型更加規整,胎體更加輕薄,修胎更加精緻。碗盤圈足處理非常精細,圈足外牆內傾,內牆垂直,圈足成滾圓的泥鰍背狀。宣統民窯青花瓷器與光緒青花一樣,沒有多大區別,只是日用瓷多余陳設瓷,粗瓷多於中高檔瓷,青花瓷的品種比光緒時少得多。宣統民窯青花與官窯青花相比,是走了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民窯青花瓷器朝著粗糙方向發展,講究便宜耐用。因此目前所見到的宣統青花,大多胎體厚重,造型笨拙,修胎簡單,足底粘有窯砂。
紋飾
宣統官窯青花紋飾仍以傳統紋飾為主,如龍鳳、八仙、八寶、八卦、雲蝠、雲鶴、團花、纏枝蓮、壽字等仿清三代紋飾,構圖嚴謹,繪畫風格與光緒差不多,但畫工更細膩。宣統民窯青花紋飾基本上是繼承光緒紋飾的傳統,少有創新。
款識
宣統官窯青花瓷只有“大清宣統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一種。青料色澤明快、鮮亮,不暈散。字外無圈框,字型似光緒款,筆法遒勁,字型秀麗,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宣統時期的堂名款有“來鶴堂制”、“濟世堂制”、“宜春堂制”等。
宣統民窯青花款,見具體年號款和乾支紀念款,以楷書為主,篆書為輔。如用楷體書寫“大清宣統庚戌製造”款,與光緒款識寫法基本一致,隨意而草率,位置不正,書法水平低。
清宣統青花瓷官民區別
一、胎釉
宣統官窯瓷胎堅硬,瓷化程度高。胎質純淨、細膩、潔白。用手輕叩瓷胎能發出清脆的金屬聲音。如果把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同類的青花瓷盤作一比較,宣統瓷胎最薄,其次是光緒,最後是同治。民窯青花瓷的胎體多數較輕薄,胎質細密而瑩潤,有現代瓷的特點。器型更加規整,胎質高度瓷化,釉面火光十足。
宣統官窯釉面有兩種,一是青白釉,一是純白釉,以白釉居多。釉表面不見氣泡點,潔白透亮,釉層很薄,但施釉均勻。宣統官窯釉面潔白,與現代釉汁基本相同。究其原因,是在光緒後期,景德鎮御窯廠來了一些曾在日本留學專供窯業的人才,如張浩等人,他們通過學習化學方法,把釉汁中微量鐵元素清除乾淨,從而使官窯釉汁達到了潔白的程度。民窯釉面於光緒時期的相同,只是施釉較厚。
二、青料
青花呈色有三種:第一種是精煉傳統青料,鮮亮嬌潤、釉中發色,色分多層,穩定不暈散,多用於官窯裝飾;第二種藍中帶灰,多用於民窯粗器;第三種青中含紫,明艷暈散,色浮釉表,是進口的化學青料,多用於繪製民窯瓷器。
三、造型
宣統官窯青花瓷器數量較少,目前所見的有玉壺春瓶、賞瓶、紙槌瓶、蓋碗、蓋罐、香爐、壇、杯以及各式盤碗等,與光緒器物沒有多大區別,只是造型更加規整,胎體更加輕薄,修胎更加精緻。碗盤圈足處理非常精細,圈足外牆內傾,內牆垂直,圈足成滾圓的泥鰍背狀。
宣統民窯青花瓷器與光緒青花一樣,沒有多大區別,只是日用瓷多餘陳設瓷,粗瓷多於中高檔瓷,青花瓷的品種比光緒時少得多。宣統民窯青花與官窯青花相比,是走了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民窯青花瓷器朝著粗糙方向發展,講究便宜耐用。因此目前所見到的宣統青花,大多胎體厚重,造型笨拙,修胎簡單,足底粘有窯砂。
四、紋飾
宣統官窯青花紋飾仍以傳統紋飾為主,如龍鳳、八仙、八寶、八卦、雲蝠、雲鶴、團花、纏枝蓮、壽字等仿清三代紋飾,構圖嚴謹,繪畫風格與光緒差不多,但畫工更細膩。
五、款識
宣統官窯青花瓷只有“大清宣統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一種。青料色澤明快、鮮亮,不暈散。字外無圈框,字型似光緒款,筆法遒勁,字型秀麗,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宣統時期的堂名款有“來鶴堂制”、“濟世堂制”、“宜春堂制”等。
宣統民窯青花款,見具體年號款和乾支紀念款,以楷書為主,篆書為輔。如用楷體書寫“大清宣統庚戌製造”款,與光緒款識寫法基本一致,隨意而草率,位置不正,書法水平低。宣統民窯青花紋飾基本上是繼承光緒紋飾的傳統,少有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