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劉彥沖山水圖

清劉彥沖山水圖

清劉彥沖山水圖,中國清代古畫,為劉彥沖所作。上海博物館藏。

基本信息

簡介

元代是山水畫創作的高峰,潘天壽在《中國繪畫史》中曾將元代的山水畫分為四派:“…—為錢選之青綠巧整派,二為趙孟頫之集古細潤派,三為高克恭之破墨簡逸派,四為孫君澤之水墨蒼勁派。”這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無疑當推以趙孟頫為代表的“集古細潤派”。作為中國繪畫史上承前啟後的樞紐性人物,趙孟頫在山水畫方面的“集占”實際上包括水墨和青綠兩種體格。這其中“水墨”的體格,為較趙氏稍後的“元四家”所發揚光大,輔以黃公望所別創的淺絳設色,成為文人山水畫的主流品種,而“青綠”的體格,則為明季的文徵明所承襲,方薰《山靜居畫論》所渭:“衡山太史,書畫瓣香松雪,筆法到格,駿駁乎入吳興(趙孟頫)之室矣”,即是指的這種以工:致嫻雅而見長的細筆小青綠。

晚明以降,“南北宗”論盛於一時,文入畫風行天下;,然而其主流品種水墨淺絳的體格因蕭散淡泊、荒寒玄奧,卻並不符合——般市民階層的欣賞口味,於是,為了爭取客群,擴大生存空間,同樣屬於文人畫範疇的,筆法工—致、畫面悅日的細筆小青綠便乘隙而起,在不經意間逐漸風行起來,晚清畫家劉彥沖的《山水圖》,便屬於此種類型。

此圖描繪幽靜的汕畔,水波輕泛,在山石嶙峋的崖岩上數株長松姿態各異,傲然聳立。池邊的平坡上有茅屋數間,茅屋中隱居的高士席坐而思,神情靜穆,在茅屋的後面,曲徑逶迤,有人行走,巨松挹翠,煙雲吞沒,而樓台殿閣隱沒於青峰白雲之間,惹人遐思。在樓台殿閣的後面更有青峰數座,直插雲表,益發增添了畫面的秀美和悠遠。

眾所周知,中國的山水畫與西方的風景畫不同。兩方的風景畫主要致力寸:對自然本身的真實描繪,是高度寫實的(此處指的是西方古典的風景畫),雖然在描繪的過程中電包含著畫家主體精神和審美理想的介入,但如實反映自然卻始終占據著主要地位。而中國的山水畫則不同。中國的山水畫雖然也強調“外師造化”,但這並非意味著簡單的寫實,並不滿足於對外在山水的客觀再現,而是更強調“中得心源”,通過“遷想妙得”,追求對詩化意境的主體表現。劉彥沖的這幅《山水圖》,典型地反映了中園傳統山水畫的這一美學特徵。在劉彥沖的筆下,這工致嫻雅的細筆小青綠,雖然構圖嚴謹,描繪細膩,但卻並非是“寫實”的,而是“寫意”的。或換言之,不是自然中的“實有之景”,而是劉彥衝心目中的“應有之景”。正如畫家在畫面上方題寫的古風中所言:“此山豈能名,秀出東南丘”,是—一座畫家所憧憬嚮往的海上仙山,理想中的人間仙境。

作者

劉彥沖(1809--?),號泳之,四川梁山人,僑居吳門(今蘇州)。家境貧寒,丁詩文,善山水、人物和花卉,師法朱昂之而有出藍之美,為晚清畫壇的傑出畫家之—。此幅“小青綠”有著明顯的趙孟頫的因子和文徽明的風貌,而此種體格又為近現代以吳湖帆為代表的海上諸大家所繼承和改造。當然,這是後話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