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底棲群落

深海底棲群落,遠洋海域底棲區的群落,缺乏光合生物,營養物質直接間接依賴於淺水海域及表海水層。

基本信息

深海底棲群落 deep-sea benthic community
遠洋海域底棲區的群落,缺乏光合生物,營養物質直接間接依賴於淺水海域及表海水層。根據海洋生態劃分,可以區分為三個群落。(1)漸深海底帶群落(bathyal community,bathybenthic com-munity):水深自500—700米至3000米,主要見於大陸架斜坡的海底。底質從岩礁到泥沙,比較多樣化,沿大陸架斜坡而生成的混濁洋流,能夠提供岩屑(detritus),生物的生活型及其食性是多種多樣的,而其現存量也相當巨大。另外,自大陸架邊緣包括過渡帶至水深1000米左右的範圍,分布著原始的動物,故稱為古深海底帶(archibenthal zone,archibe-nthic zone)。玻璃海綿的偕老同穴及十腳類的po-lycneles等,也被認為是這個海域範圍的特徵種。(2)深海底帶群落(abyssal community,aby-ssal benthic community,abyssobenthic com-munity);自水深3000米至6000米的continentalrise(陸架隆起)及大洋海底常可見到,大概覆蓋海底全部面積的75%。在以平坦軟泥上岩屑取食者為主體,但種類與數量均不多。據說堆積物中好氣性細菌在其處的物質循環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3)超深海底帶群落(hadal community,又稱海溝底帶群落):在海溝內的海底,這種群落相當發達。許多海溝沿著島弧與大陸而形成,由於存在著岩屑之類的營養物質的供給,因此,與其說是遠洋海域中心部分的深海底帶,不如說是處於富有營養物質的環境。雖然其種類數相當有限,但現存量較多。多毛類,等足類、雙殼類、沙噀類等均包括在內,特有種也大量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