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研究院

華大基因研究院,1999年9月9日隨著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1%項目的正式啟動,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建設了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年輕的產學研隊伍,再現了基因組科學和產業發展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蹟,2011年6月2日華大基因研究院和漢堡·埃普多夫大學醫學中心聯合宣布,導致近期德國腸道病感染疫情的病菌是一種兼具侵襲、產毒和腸出血等特徵的新致病性大腸桿菌。

概述

華大基因研究院華大基因研究院
華大基因研究院,1999年9月9日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華大基因堅持“以任務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中國部分”(1%)、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畫(10%)、水稻基因組計畫、家蠶基因組計畫、家雞基因組計畫、抗SARS研究、炎黃一號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工作,實現了科研由參與到接軌、由同步到引領的歷史性升華,為中國和世界基因組科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奠定了中國基因組科學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同時建立了大規模測序、生物信息、克隆、健康、農業基因組、蛋白等技術平台,其測序能力及基因組分析能力正在經歷從亞洲第一到世界領先的歷史性跨越;開創了科學、技術、產業相互推動的發展模式。

科研成就

1、抓住新技術突破的機遇,華大基因主力於2007年南下深圳,成立了致力於公益性研究的事業單位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並於當年10月完成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基因組序列圖譜,2008年1月與英美科學家一起啟動了“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2008年3月啟動了“大熊貓基因組計畫”。
2、2008年10月完成了大熊貓基因組框架圖和手工克隆豬的研製,2009年4月啟動了“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計畫”,2009年8月啟動了“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畫”,2009年12月與國家農業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基因組學農業部重點實驗室”。
3、2010年1月啟動了“1000種動植物基因組計畫”。在國際合作方面,華大基因已啟動了“中丹合作糖尿病項目”、“中國歐盟合作腸道微生物項目”,和美國科學家共同發起“共生體基因組計畫”,並與丹麥科學家成立了“中丹癌症研究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了“中‧華‧基因組研究中心”。

經營理念

華大基因研究院華大基因研究院
1、在國家領導和有關部門、地方領導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鼓勵下,華大基因堅持“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創造了遵循基因組學發展規律的“三發三帶”創新發展模式,即堅持由基因組為基礎的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和產業發展的“三發”聯動的科學發展觀,以全新的方式推動社會前進並引領未來。
2、創建了以國際競爭和接軌的大科學項目為引領的,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的“三帶”(以任務帶學科、帶人才、帶產業)發展模式。在科學、技術、產業三位一體的前提下,華大基因正在跨學科、跨產業、跨地域、跨國界地快速擴展,近期相繼成立了香港華大、武漢華大、美洲華大及歐洲華大,致力於開展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的人類健康、規模化重要物種、重要經濟動植物等基因組研究及套用,大力發展科技合作與科技服務產業、醫學健康產業和現代農業產業。
3、華大成立十一年來,始終以引領基因組科學、促進產業革命為己任,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也實現華大及華大人的價值,形成了華大基因“解讀生命奧妙,譜寫產業華章,體驗精彩人生”的價值觀、幸福觀與發展觀。在應對非典和海嘯等突發事件以及汶川地震災後疫情控制中,為人民做了實事,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大事紀要

2007年4月,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正式在深圳市民政局登記註冊。
·2007年10月11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完成繪製“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並召開新聞發布會。
·2007年10月30日,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於深圳市大梅沙喜來登酒店順利開幕,會議為期四天。
·2007年12月,《Science》雜誌報導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第一個中國人基因圖譜”工作,並於20日公布了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人類基因組個體差異”領域的研究進展名列第一,研究院“第一個黃種人全基因組標準圖”是這一領域的重要貢獻;
·“繪製完成第一個黃種人基因組圖譜”入選科技日報社“2007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07年12月27日,楊煥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
·2008年1月5日,正式啟動“炎黃99”計畫。
·2008年1月22日,由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協作組”在深圳、倫敦和華盛頓同時宣布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正式啟動。
·2008年3月6日,宣布正式啟動“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計畫”。
·2008年3月10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深圳大學合作成立“深圳大學醫學院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8年3月21日,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市委書記劉玉浦,深圳市委副書記白天,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張效民,鹽田區區委書記陳治華,區長袁寶成等一行視察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8年5月18日至6月2日,華大基因地震災後疾控工作組赴四川地震災區參與到“5·12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監測可能的突發衛生和傳染病事件。
·2008年6月19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被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為事業單位。
·2008年10月11日,“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及手工克隆豬誕生”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召開。
·2008年11月2日至11月5日,2008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在中國香港和深圳舉行。
·2008年11月6日,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炎黃一號”)以封面故事形式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2008年11月7日,“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在《自然》雜誌發表專題成果發布會”在深圳召開。
·2008年12月28日,“首張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入選“200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09年
2009年1月18日,“首箇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表”入選“200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09年2月17日,中丹癌症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行。
·2009年03月12日,華南理工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組科學創新班”成立。
·2009年03月20日,“華大基因香港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香港科技園舉行。
·2009年03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成立「中‧華‧基因組研究中心」協定簽署儀式。
·2009年04月24日,“世界三極”特殊環境動物基因組計畫新聞發布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行。
·2009年04月30日,BIONET第四屆研討“biobank個體基因組學——中歐合作的前景和挑戰”會在深圳舉行。
·2009年06月05日,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檢測試劑通過科技部預審。
·2009年06月10日,863計畫“功能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技術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深圳召開,與會院士專家參觀華大基因。
·2009年06月26日,華大論文《SNPdetectionformassivelyparallelwhole-genomeresequencing》於近期被NatureChina《自然中國》選為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突出科學研究成果。
·2009年7月20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活動委員會主辦的“探索生命奧秘”科技夏令營及華大基因“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暑期班開班授旗儀式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行。
·2009年8月1日,“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畫發起及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報告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上,楊煥明院士宣布“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畫”正式啟動。
·2009年8月28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西南大學合作的研究成果“40個基因組的重測序揭示了蠶的馴化事件及馴化相關基因”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科學》上發表。
·2009年9月9日,《自然》在其生物技術分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發表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研究成果《更快的人類基因組測序》。
·2009年10月15日,2009年基因組學本科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召開。
·2009年11月1日,國際黃瓜基因組計畫學術論文在著名的《自然遺傳學》(NatureGenetics)雜誌線上發表。該計畫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於2007年初發起並組織,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承擔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等技術工作。
·2009年11月3日至5日,第四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在深圳召開。
·2009年12月7日,《自然》在其生物技術分刊《NatureBiotechnology》發表了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領銜,華南理工大學主要參與的合作研究成果《構建人類泛基因組序列圖譜》。
·2009年12月13日,《自然》雜誌刊登了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領銜,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參與的合作研究成果《大熊貓基因組》。
·2009年12月25日,由青海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發起並承擔的藏羚羊基因組序列圖譜在青海大學醫學院宣告繪製完成。
·2009年12月28日,華大基因以《構建人類泛基因組序列圖譜》中首次提出“人類泛基因組”概念入選“2009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華大基因自成立始先後已有六項科技成果被《科技日報》評為“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華大基因研究院 華大基因研究院
2010年
·2010年1月,華大基因購買了Illumina公司的128台HiSeq2000測序儀。
·2010年1月21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發起,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參與的合作研究成果《大熊貓基因組》以封面故事發表於《自然》雜誌。
·2010年1月,華大基因啟動“1000種動植物基因組計畫”,計畫在未來2年內為1千種重要動植物進行測序,並從科學界徵集測序物種的提案。
·2010年1月22日至23日,國家863重大專項“癌症基因組研究”項目啟動實施及工作研討會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召開。
·2010年1月28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單位承擔並完成的三篇論文《Completeresequencingof40genomesrevealsdomesticationeventsandgenesinsilkworm(Bombyx)》、《Thegenomeofthecucumber,CucumissativusL》、《Thesequenceanddenovoassemblyofthegiantpandagenome》近期被《自然中國》選為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突出科學研究成果。
·2010年2月11日,由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聯合創建的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完成的世界首例古人類全基因組研究成果以封面故事發表在《自然》上。
·2010年2月17日下午,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等一行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汪建、副院長王俊等陪同下參觀了華大基因。
·2010年3月4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以封面故事著重介紹了由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主要承擔的“人體腸道菌群元基因組參考基因集的構建工作”。
·2010年3月5日上午,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鄒家華,原商務部部長助理徐秉金,深圳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勤一行參觀華大基因。
·2010年3月18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組技術平台獲得SGS簽發的ISO9001認證證書。
·2010年3月19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國科學家共同發起“共生體基因組計畫”,該計畫將對海蛤蝓(又稱綠葉海蝸牛)及藻類餌料進行基因組測序。
·2010年3月21-22日,由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和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中心主辦,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承辦的“基因組技術發展與平台建設戰略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2010年4月11日至12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教司主辦、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承辦的基因組科學人才聯合培養研討會在華大基因召開。
·2010年4月27日,美洲華大正式成立!美洲華大立足美國波士頓,其業務將覆蓋美洲所有國家。
·2010年4月28日上午,華大基因與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合作協定簽署儀式在武漢舉行。
·2010年5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西南大學、上海腫瘤所等合作的研究成果“家蠶基因組甲基化圖譜”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NATURE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分刊)上發表。
·2010年5月5日,由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主辦“中華千種單基因病研究計畫”會議在深圳大梅沙京基海灣大酒店成功舉行。
·2010年5月13日至14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主持召開“千種動植物基因組計畫一期成果”新聞發布會。
·2010年5月,華大基因在丹麥哥本哈根正式成立華大基因歐洲總部。
·2010年5月22日,華大基因總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汪建、陳芳博士等數名深圳登山者向珠穆朗瑪峰頂峰發起衝擊並成功登頂。
·2010年5月27日,國家863重大專項“癌症基因組研究”項目工作與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召開。
·2010年6月9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BGI)與沙特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科技城(KACST)聯合宣布,成功繪製完成阿拉伯駱駝的全基因圖譜。
·2010年6月28日,由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辦的“水稻基因組學與農業套用研討會”在深圳大梅沙芭提雅大酒店成功召開。
·2010年7月2日,《50個全外顯子測序揭示人類的高原適應機制》這一成果由國際權威學術刊物《Science》正式發表。該成果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發起和主導,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深圳市政府以及丹麥、美國、瑞士等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支持。
·2010年7月21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主要承擔的“人體腸道菌群元基因組參考基因集的構建工作”研究成果被NatureChina評選為亮點文章。
·2010年7月29至30日,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0年人類病原微生物基因組學專題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2010年7月31日,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發起的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2010年7月31日,黃海水產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完成了半滑舌鰨全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繪製了半滑舌鰨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2010年8月4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發起和主導完成的《50個全外顯子測序揭示人類的高原適應機制》研究成果被NatureChina評選為亮點文章。
·2010年8月8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自然人群白血病及基因組研究研討會”在深圳華大召開。
·2010年8月27日,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紐約大學醫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國際研究小組在《科學》上發表了弓背蟻與印度跳蟻的基因組研究成果。
·2010年9月2至4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共同主辦的“2010國際眼科疾病遺傳學研究大會”在深圳召開。
·2010年9月6日,由華大基因與倫敦國王學院知名雙胞胎研究團隊TwinsUK共同發起的全球最大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項目啟動。
·2010年9月11日,華大基因研究院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簽署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合作協定。
·2010年9月10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進行了中-歐胎兒醫學研究中心簽約儀式。隨後雙方就共同推進無創產前基因篩查項目研究簽訂項目合作協定。
·2010年9月15日,默沙東與華大基因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荷蘭阿姆斯特丹當地時間2010年9月23日,“荷蘭人基因組計畫”宣布正式啟動。該計畫將由荷蘭人類基因組研究聯盟和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合作完成。
·2010年9月23日,華大基因研究院與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簽署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合作協定。
·2010年9月26-27日,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10國際魚類基因組研究大會”在深圳大梅沙隆重召開。
·2010年10月4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合作的研究成果“對200個人類外顯子的測序揭示大量低頻率非同義突變的存在”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自然-遺傳學》上發表。
·2010年10月22日,溫家寶總理在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等領導的陪同下,來到“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果展示”華大展台前,對華大科技產業成果與進展連聲說好。
·2010年10月25日,由中國農業大學玉米中心、華大基因研究院、美國愛荷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等單位合作的研究成果“基因丟失與獲得的多態變化揭示玉米中的雜交優勢的機制”在國際著名雜誌《自然—遺傳學》上線上發表。
·2010年10月26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哥本哈根大學共同舉辦的“國際古基因組研討會”在深圳大梅沙京基海灣大酒店隆重召開。
·2010年10月28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英國桑格研究所,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等共同發起並主導的“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協作組完成了幾乎覆蓋全人類基因組的遺傳多態性圖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雜誌《自然》上發表。
·2010年10月30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LifeTechnologies公司共同發布新聞,宣布其在套用SOLiD™4系統進行人類全基因組測序中的合作關係。
·2010年11月4日,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究機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基因組光學圖譜技術的獨家供應機構OpGen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將致力於推廣基因組光學圖譜技術在人類和動植物全基因組測序組裝中的套用。
·2010年11月9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繪製的中國人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圖譜(炎黃甲基化項目)在《PLOSBIOLOGY》雜誌上發表。
·2010年11月13日,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南丹麥大學的16名科學家在NilsBrunner教授的帶領下,參加了在深圳華大舉行的中丹癌症研究中心年度會議。華大基因總裁汪建、執行總裁王俊以及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會談。
·2010年11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學、華大基因研究院、農業部、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合作的“大豆回家”項目,在大豆基因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31個大豆基因組重測序揭示遺傳多樣性和進化選擇模式”在國際著名雜誌《自然-遺傳學》上線上發表。
·2010年11月15日,“華大基因與深圳市紅十字會‘地中海貧血救助工程’簽約儀式暨健康醫藥新技術邁步走向產業化、華大基因與張家口農科院簽訂穀子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新聞發布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桂花廳隆重舉行。
·2010年11月16日,第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在深圳大梅沙拉開帷幕。本次大會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美國德拉瓦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美國康乃爾大學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同舉辦。
·2010年11月18日下午,為期3天的第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Ⅴ)圓滿閉幕。當天下午,華大基因還在大會上召開了《(Giga)nScience》雜誌新聞發布會。

人才戰略

1、在大科學工程和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華大基因通過實戰,凝聚、鍛鍊、考驗並培養了新一批年輕的優秀骨幹,擁有一支包括國際學術專家和產學研各界精英在內的高級顧問隊伍。此外,華大基因一直在探索具有華大基因特色的人才教育之路,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教育培養體系(如創新性的2+2+X學生培養模式、碩博士聯合培養模式及脫產制的“華大基因學院”),能夠迅速篩選出一支適應科學、技術、產業不同發展目標的解放思想、追求創新、管理高效的人才隊伍。
2、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獨特的華大知識創新體系,形成了華大人“服務社會,創造價值,精彩人生”的價值觀、幸福觀與發展觀,堅持了誠信與社會責任並重的原則。華大基因堅持“國家、人民、責任、榮譽”的精神,在非典和印度洋海嘯、汶川地震等突發事件以及農村醫療等方面,為人民做了實事,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3、在未來十年的發展中,華大基因必將與以往一樣順應基因組科學和產業發展規律,面向國家的戰略需求,依靠以高通量測序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和以高性能計算為主體的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技術平台,繼續向基因組科學頂峰邁進;同時孵化醫藥健康、現代農業及新生物能源等一批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產業項目,並繼續通過實戰來凝聚、鍛鍊、考驗並培養年輕優秀人才。華大基因將最大化地運用基因組技術服務社會、創造效益,為中國生物經濟的騰飛做好前瞻性、原創性和戰略性的工作。

中德合作

華大基因研究院華大基因研究院
1、2011年5月中旬,當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患者人數開始增加時,德國漢堡-埃普多夫大學醫學院的臨床部受到嚴峻考驗,醫學院的微生物專家們被患者們需要檢驗的樣品所包圍,一位來自中國、在丹麥做博士後的研究人員提議與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測出這種致命病菌的基因組序列,5月25日,漢堡-埃普多夫大學醫學中心臨床部將裝有純化病菌DNA的小試管送往華大基因研究院;5月27日,小試管抵達華大基因研究院,測序工作隨即開始。
2、2011年6月2日,中國科學家宣布測出這種病菌的全部520萬個鹼基對基因組序列,並使研究人員可立即下載這個DNA序列。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仔細閱讀這些數據,將這些基因序列片段裝配成連貫基因組;再將這個基因組與大腸桿菌和其他細菌的參照基因組進行對比。同一天,德國明斯特大學和生命技術公司的合作團隊宣布,測出來自一位患者的病菌基因組序列。生命技術公司是高級DNA測序儀的製造商。
3、研究人員認為至少應該在10多年前,其中一種大腸桿菌就獲得了志賀毒素的基因。德國國家溶血性尿毒症諮詢實驗室在疾病暴發的早期宣布,基於對少數基因的聚合酶鏈反應分析,新病菌與2001年從一位德國溶血性尿毒症患者體內分離出的病菌相匹。他們已經測出2001年病菌的基因組序列,並將之與目前分離出的病菌相比較。最初的數據顯示2001年病菌與新病菌的接近程度超過來自非洲的病菌。雖然從非洲患者體內分離出的病菌是一種典型的出血性大腸桿菌,但2001年的德國病菌已經獲得了志賀毒素的基因。而且目前的新病菌在宿主體內形成了對普通抗生素的新抗性,這些病菌正在演變。
4、部分科學家指出現在發現了一種具備腸聚集性和腸出血性的新型致病性大腸桿菌,需要給這種新病菌一個名稱。但是早在1998年,由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研究人員組成的小組在一篇共同發表的論文中已經描述了一種類似德國新病菌的病菌,一種可產生志賀毒素的腸聚集性大腸桿菌,這個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推測,目前的德國病菌可能不是罕見事例,因為新病菌並不是多種致病菌的組合,而是早已出現的致病菌。
5、新病菌融合了血性大腸桿菌骨架和志賀毒素,也許這可以解釋這次德國流行病暴發的特徵:大量的溶血性尿毒症患者、許多年輕人和健康成年人患病,這次德國疫情的教訓是,人類對病菌基因的適應性認識不足,不知道它們是如何演變的。研究人員警告目前還很難判斷這次德國疫情的暴發究竟是一次偶然事件,還是會繼續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