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新區

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屬於市政府直接派出機構,正局級建制,負責組織轄區內經濟發展、城市管理、征地拆遷等多項職能。 地理區位深圳市坪山新區位於深圳市東北部,包括坪山、坑梓兩街道辦事處和大工業區在內,總面積為168平方 新區成立後,坪山、坑梓兩個街道辦將全建制納入坪山新區,新區管理委員會享有新區街道內的人事管理權。

簡介

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屬於市政府直接派出機構,正局級建制,負責組織轄區內經濟發展、城市管理、征地拆遷等多項職能。新區的國民經濟統計收入最終列入龍崗區。 坪山新區下轄坪山、坑梓兩個辦事處,有社區居委會30個,社區工作站24個,居民小組163個, 其中生活在我區的少數民族有33個,共13148人,其中以壯族、苗族、土家族居多。城市化後,居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建立了完善的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體系。 就業方面,轄區有正規職業介紹機構3家、每年可提供15000就業崗位,有大中專畢業生見習基地5個,為本地戶籍大學生提供就業實習。 社會保障方面,建立了惠及外來勞務工群體的社會保險、基本醫療、工商保險體系
,參保率維持在較高水平。 社會福利方面,轄區有敬老院2所,殘疾人職業康復中心2個,社區老人協會22個,為殘疾人、五保老人等困弱群體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轄區還有25個社會團體及37家民辦非營利性企業,活躍於公益事業。

區域位置

地理區位深圳市坪山新區位於深圳市東北部,包括坪山、坑梓兩街道辦事處和大工業區在內,總面積為168平方 公里,是深圳市東部主要工業基地。新區東靠惠州大亞灣石化城,南連具有優美原生態的大鵬半島,西鄰世界最大的單體港——鹽田港,北面是商貿發達、配套齊全的龍崗中心城,是深化深莞惠合作的重要戰略節點。新區剩餘可建設用地近30平方公里,是深圳市可開發土地面積最大的區域之一,發展潛力巨大,可以為深圳未來的產業發展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交通區位
新區距鹽田港、大亞灣港等交通樞紐約30至40公里,並有深汕公路、G15瀋海高速公路(原深汕高速)、橫坪公路等交通幹道穿境而過。規劃建設中的杭福深城際鐵路設站坪山(深圳東站),深圳捷運12號線、14號線、深圳東部過境通道、南坪快速幹線相繼連線坪山。隨著軌道交通和高速路網的大規模建設,坪山新區將與市區乃至香港形成便利快捷的“半小時生活圈”。

行政區劃沿革

歷史沿革坪山新區轄區,最早隸屬寶安縣,分為坪山與坑梓兩鎮。1992年,龍崗區成立,兩鎮隸屬龍崗區管轄 。1994年深圳市開始籌建大工業區。1997年大工業區正式動工建設,用地範圍包括在坪山鎮和坑梓鎮的部分用地共38平方公里,設大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實施管理。2004年,深圳撤銷坪山、坑梓兩鎮,分別設立坪山街道辦事處和坑梓街道辦事處。 2009年6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推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全市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和原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設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原大工業區管委會同時撤銷。 行政體製作為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內容,坪山新區的體制將不同於深圳市現有的6個行政區,而是採用新的體制模式,兼具行政區和開發區管委會的職能,在新區範圍內行使“市政府決定,區級政府行使”的職責,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將進一步試驗“一級政府三級管理”框架下“市-功能區-社區服務機構”的運作模式。

管理體制

實行“一級政府三級管理”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將下轄9個局辦,即綜合辦公室、紀檢監察局、組織人事局、經濟服務局、發展和財政局、社會管理局、公共事業局、城市建設局、城市管理局。此外,市管的社保、工商、公安、交通等局向坪山新區派出機構,派出機構主要領導任免要和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協調。 此外,坪山新區還將設立三個正處級編制的事業單位: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城市管理服務中心和社會管理服務中心。新區成立後,坪山、坑梓兩個街道辦將全建制納入坪山新區,新區管理委員會享有新區街道內的人事管理權。 另外,坪山新區將實行“一級政府三級管理”,試點整合街道與社區工作站資源,通過功能區完成精簡行政層級的試點。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特徵
自然地形主要為淺丘陵和坪山盆地,地勢舒緩,建設條件良好。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中部東西走向為寬谷沖積台地和剝蝕平原,適於開發建設與耕作;西部為低山丘陵;南部為連片山地,屬砂頁岩和花崗岩赤紅壤,適於發展林果。 地質土壤
深圳市的岩溶地質作用主要發育在龍崗區,分布於龍崗、坪山、坪地和葵涌4個岩溶盆地地貌單元,成為岩溶塌陷多發區。新區範圍內屬於岩溶地質,分布石岩系石磴子組灰岩,該岩層為可溶性岩層,在長期的岩溶地質作用下,形成溶蝕窪地,在上述地區石灰岩隱伏於溶蝕窪地鬆散堆積層下部,成為隱伏岩溶發育區。在隱伏岩溶發育區,由於地下存在溶洞、暗河、土洞等,當地下水位變動時,易形成岩溶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工程地質條件較差,易導致地面建(構)築物沉陷、變形、破壞等,對城市規劃建設和土地利用造成嚴重的影響。 生態環境
環境概況山新區區域內地勢南高北低,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深圳主要河流——坪山河貫穿全境。北、東、南三面有規劃中的坪山—龍崗城市綠廊、坪山—坑梓綠廊、馬巒山森林郊野公園環抱。 生態控制線 坪山新區生態控制線內用地88.89平方公里,占總用地的53.22%,河湖水面10.03平方公里,占總用地的6.00%。

資源條件

土地資源
根據新一輪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坪山新區剩餘可建設用地約30平方公里,是全市可建設開發用地空間最大的城區。其中,國有土地22.22平方公里,3.4平方公里已場平,近期通過土地整備項目可以再清理出6.6平方公里,即新區近期將有10.06平方公里土地可用於建設。 在剩餘的可建設用地中,成片可建設用地(面積大於1.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聚龍等七個區域: 聚龍功能區(905公頃)、大工業文化體育區(155公頃)、大工業田心村(246公頃)、坪山新中心區(160公頃)、羅湖工業園(156公頃)、坪山馬巒山(455公頃)、坑梓龍田村(152公頃)。

水資源

坪山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坪山河、坑梓河為境內的主要河流,坪山河是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屬東江水系淡水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三洲田梅沙尖,在兔崗嶺下入惠陽市境。流域水系呈梳狀,支流主要發育在右岸,主要支流有三洲田水、碧嶺水、湯坑水、大山陂水、赤坳水、墩子水、石溪河7條。坑梓河發源於松子坑,經坑梓流入龍崗河。境內有竹坑、松子坑、石橋瀝等眾多水庫,總水面面積1524公頃。其中西部松子坑水庫面積達54公頃,是深圳市東部引水工程的儲水庫區之一。

民俗文化

客家文化是深圳特色文化之一,即便現代文明再為絢麗也難以掩蓋歷史文化的光華。坪山新區內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底蘊。境內有多處如大萬世居龍田世居等客家民宅以及東江縱隊紀念館等,已經成為見證深圳發展史重要的歷史文物。 但是,由於客家民居普遍存在產權結構混亂、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這些資源並未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利用,目前尚未形成符合地方資源特色和個性鮮明的城區形象特徵。一些客家民居的村落格局遭受破壞,歷史建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歷史文化及建築風貌保護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據龍崗區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年末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新區2008年末管理服務人口為55.1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0.8萬人(包括戶籍人口3.6萬人,非戶籍人口17.3萬人),流動人口34.3萬人。08年新區戶籍居民登記失業率為0.33%,今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形勢較嚴峻,09年新區戶籍居民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左右,低於深圳及全國登記失業率水平

經濟發展

由於深圳工業發展重心向特區外轉移,加上大工業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坪山新區經濟各項事業取得較快發展,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和經濟基礎。2009年以來,新區全力抗擊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轉變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經濟運行平穩向好,社會發展穩定和諧。初步統計,1-10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49億元,增長12.4%。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9.86億元,增長7.87%。外貿經濟平穩回升,進出口總額52.92億美元,增長0.7%,增速由負轉正。實際利用外資8169萬美元,增長49.4%。兩稅收入增長強勁,國稅收入18.44億元,增長55.4%;地稅收入4.58億元,增長24.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