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淨業寺最初的名字叫彌勒教院,坐落在姜堰鎮北大街,據《崇禎泰州志》記載,東晉義熙年間改建為淨業禪寺。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僧化誠同時主持淨業寺和岱嶽寺,一南一北,因此,當時的百姓才把岱嶽寺稱為南天寺,淨業寺稱為北天寺,一直流傳至今。
歷史
淨業寺是一處佛教寺廟,寺廟坐北朝南,前後四進,分別為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觀音殿,按佛教寺廟的規矩,供奉諸佛。這天,聽說新恢復的淨業寺佛像將要舉行佛教的開光儀式,我們帶著一份虔誠來到了這裡,當我門剛走進寺院時,便能感受到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一種樸實的地方風情。
昔日的淨業寺占地二十餘畝,建有殿樓、廂房、僧寮、花園,常年香火旺盛,梵音嘹亮,十方信徒和文人雅士常來此參拜。據說,明代,兵部主事、抗倭名將、散文家、翰林院編修唐順之也病逝於淨土寺內,後人曾於寺中創建荊川學社,以示紀念;民國時期,淨業寺主持潤禪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委員,在他八十壽辰時,江蘇省原省長韓國鈞還送給他一塊“佛心壽相“的匾額。
相傳,姜堰人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號,有到廟會上寄名和請東嶽菩薩出壇,抬著滿街迎會的習俗,因東嶽廟遠在天目山,距城裡較遠,民眾不方便走路,同時,又怕東嶽菩薩受雨淋,於是,清乾隆四年,由僧旭朝發起,將東嶽廟移建在淨業寺的東側土地上,作為淨業寺的東廟,兩家為一家,淨業寺管傳法、東嶽廟管迎會。
後來,迎會的這天,淨土寺提前一天為東嶽帝添壽,請戲班子在戲樓里唱戲謝神;迎會當天,菩薩出壇,街頭巷尾人山人海,江湖藝人、郎中以及各種商販搶先占領淨業寺附近的有利位置,擺攤設點、或走街串巷吆喝著做生意,各種商品琳琅滿目。菩薩的廟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商品交易會,這個傳統習俗一直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