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滲分利

淡滲分利,即利水滲濕,祛濕治法之一,適用於水濕內盛所致的水腫、癃閉、泄瀉等病症。指通過用甘淡滲濕藥物使濕邪從小便排出的方法。臨床用於泄瀉清稀、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濡等偏濕證候,常用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等。

概念

用甘淡滲濕藥物使濕邪從小便排出的方法。

解讀

淡滲分利,水濕內盛的治法之一,通過用甘淡滲濕藥物使濕邪從小便排出的方法。此類方劑主要有通利小便的作用,前人所謂“治是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常用利水滲濕藥如茯苓、澤瀉、豬苓等為主要配伍成方。水濕壅盛之證,病機常涉及風寒外襲,氣化受阻;或水熱互結,水道不利;或表虛受風,濕郁肌表;或脾虛濕盛,氣機壅滯等,故本類方劑常配伍解表、清熱、健脾、理氣等藥。代表方劑如五苓散、豬苓湯、防己黃芪湯、五皮散等。

中醫套用

治療水濕內盛所致的病症。適用於脾濕太甚,濕聚為水之證。水流皮膚則為水腫;水走腸間則為腹瀉。凡脾濕太甚之證,均有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苔白潤、脈緩,常用方如五苓散、胃苓散、五皮飲等。中醫認為“無濕不泄”“無濕不腫”,故腹瀉與水腫等證都與脾濕有關。淡滲分利就是排除這類濕邪的一種方法。“脾惡濕而喜燥”,因此,治濕多用燥法,如燥濕健脾法,但燥法只能治無形之濕,若濕已聚而為水,則非燥法可治,而必須用淡滲分利法。由於淡滲分利的藥物,大多是甘淡之性,因此,它可用於濕邪挾熱之證,而不會像燥藥多屬辛溫之性,而助長其熱邪。通利小便、排泄體內蓄積水濕的功用,部分藥物兼有清熱利濕的作用。主要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淋病、痰飲、濕溫、黃疸、濕瘡等水濕病證。本類藥物過用容易耗傷陰液,陰虛津傷者應慎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