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淝河鎮自然資源豐富,民風淳樸,區位優勢明顯,距市中心4公里,駱崗機場2公里,素有合肥“黃金水道”之稱的南淝河沿東北環繞而過,二環路近在咫尺,312國道橫貫東西,淝河路與包河大道穿鎮而過,花園路與金港灣連線東西,市政主幹框架已然形成,交通便捷,作為新老城區過渡帶,發展潛力巨大,涉豐富,全鎮汽車製造,機械加工,水運物流,商業地產已初具規模。基本概況
一、專業市場板塊,已建成的國強鋼材市場,京華家具展示中心,在建的五金機電城和在洽談的台灣水果批發市場為主體,打造專業市場版塊。二、水岸經濟版塊,以衛鄉、關鎮、黃巷三個貨運碼頭為主體,依託南淝河黃金水道,發展水運經濟,目前已初顯成效。
三、人文旅遊版塊,以衛鄉立煌故居,吳氏炮樓、宋世科故居三個市級保護單位,挖掘歷史資源,整合包裝推介,結合皖浙洽談會上最大的簽約項目,占地3000餘畝的綠色港灣項目,全力發展旅遊休閒經濟。
四、混凝土經濟版塊,以衛鄉、黃巷為主體,充分發揮臨水臨港優勢,主動承接混凝土產業資本轉移,把扶持混凝土產業發展作為水岸經濟延伸,進一步做大做強水文章,引領合肥水形態,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混凝土生產基地。
五、商貿物流版塊,內依託高鐵片區,以大店舊城改造為契機,整合大店物流園,打造合肥南片客運、物流、商貿為一體的經濟版塊。
六、工業經濟版塊,以打造“小車谷”為主旨,以汽車配套產業為龍頭。以平塘王汽車配套區為帶動,建設500畝的項目集聚區,發展汽車配套,力爭成為合肥地區的安凱最大的配套園區。
新淝河呼喚新宏圖,我們將努力將淝河鎮成為新老城區的橋樑,商賈雲集的要地,物流桑華的重地,汽配建材的基地,通江達灣的口岸,濱湖新區的花園。
行政區劃
為積極建設濱湖新區,打造“安徽浦東”,充分發揮區域功能作用,經研究決定,同意將本鎮義興、孫崗、院塘三個社區和施河村整建制劃給駱崗街道管轄;同意駱崗街道的賈大郢、老官塘兩個社區和平塘王、黃巷兩個村整建制劃歸本鎮管轄。在包河區經濟快速發展,區域範圍進行綜合調整的大前提下,原屬本鎮的義興社區將整建制劃歸駱崗街道管轄,義興鎮原命名依據對象——義興集也已不屬本鎮區域,且在包河工業區大發展中消亡。為充分彰顯自然資源優勢,突出經濟發展特色,結合本鎮毗鄰南淝河流域的地理特點,經研究決定,將義興鎮更名為淝河鎮。
名勝古蹟
衛立煌故居1、宋氏故居(立志中學),位於義興鎮衛鄉村。建於1918年,東部原為立志中學為宋世科所建,保留有效完好的大門和部分建築,梁和檐口的木雕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大門外留有防匪徒的槍眼、栓馬孔(受到破壞)等設施,檐口開始塌落,屋脊出現較大縫隙。現狀為衛村國小,急待拯救。南側的三層樓為始建該校的宋世科的住宅,三層,有歐式風格,保存較好。
2、吳氏炮樓,位於義興鎮衛鄉村。建於30年代,經現場考查,應為大戶人家為防強盜而建的“中式城堡”,沿牆四周向下及屋頂設有槍眼,門窗包有鐵皮,沿村莊四周仍保留有壕溝,現作為住宅使用。建築結構保存良好。應進一步考證。
3、衛立煌故居,位於義興鎮衛鄉村。建於30年代。目前僅留存一間,由其後人居住。
基層組織
淝河鎮因時應勢而生,由原義興鎮的五個村居和原駱崗街道的四個村居組建成全新的淝河鎮。淝河鎮地處合肥市東南,東依南淝河,西連包河大道,南接包河工業區,北臨二環路,是著名愛國將領衛立煌的故鄉,也是合肥市濱湖城市建設的中腹地帶。現轄6個行政村,3個社區,總人口4.6萬,轄區面積21.1平方公里。鎮黨委下設6個村黨總支、2個社區黨總支、1個社區黨委、5個企事業黨支部、985名黨員。新鎮成立後面對新形勢、新空間、新布局,我鎮黨委立足新起點,找準新思路,全力推進新跨越,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意識,統籌全鎮之力,取得了建鎮後的輝煌開局。在過去的一年中,該鎮先後榮獲省就業再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獲市“五個好”鄉鎮黨委、市(區)計畫生育先進鄉鎮、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鎮,市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工作先進集體,榮獲包河區經濟發展先進單位、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和“大建設”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迅猛推進,為我鎮在“十一五”期間的強勢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現就我鎮黨委建設情況簡要匯報如下:一、強化黨建核心,強築戰鬥堡壘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黨建工作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堅強組織保證。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始終以黨建工作為核心,充分彰顯“兩個作用”,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培養一流的黨員幹部隊伍,為本鎮的快速發展提供堅強的保證。
一是強化領導班子建設,切實增強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鎮黨委班子成員自覺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努力打造一支學習、團結、開拓、創造的工作團隊。鎮黨委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黨委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和程式,重大的事情、事關原則的問題都由黨委集體研究,從而最大限度地集思廣益,博取眾長,使黨委的決策在民主的基礎上進行集中,達到更加科學、合理、符合實際。在分工負責的基礎上,本鎮還特彆強調團結協作,注重發揮班子的整體功能。書記、鎮長相互支持、配合默契,在團結上起到了表率作用,班子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補台,認真履職盡責,講團結求合力,辦實事求實效,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形成了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
二是牢固樹立人本理念,不斷提升黨員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本領。事業興衰,關鍵在人。鎮黨委實行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制,以多種學習教育方式,使每年幹部培訓達到30天,黨員培訓達到15天。大力加強機關幹部和村黨員幹部的素質建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實行黨員幹部目標考核管理,以考核查不足、督自律、促先進、聚賢能。2007年,本鎮著力做好“大考核、大評價、大鍛鍊”三大工程,即對鎮機關幹部和村(居)兩委成員,分批進行全面的測評、考核和談話;邀請村(居)民組長、黨員代表和企業代表等對鎮機關和村(居)工作進行細緻評價、徵求意見;結合區濱湖先鋒工程和抗雪救災、秸稈禁燒等工作,在一線培養、鍛鍊、考察幹部。注重組織引導黨員幹部系統學習市場經濟、法律和科技等知識,培養提高他們團結共事的能力、創業致富的能力、執行落實的能力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促進黨員幹部素質的大提高。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順利完成鎮人大選舉和區代表選舉等工作,組織意圖和代表意志得到完美結合,樹立風清氣正、共謀發展的政治生態環境。
三是緊密把握時代脈搏,大力促進基層黨建載體的創新性和靈活性。淝河鎮擁有6個村3個社區,在農村黨建方面,鎮黨委一方面大力推行衛鄉村的“小三創”,即由黨總支抓黨支部、黨支部抓黨小組、黨小組抓黨員的動力傳遞系統,權責利一起下放,村級所有工作由支部承擔,既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通過“小三創”的實施,衛鄉村成為全區唯一“稅收過千萬村”。另一方面,作為全市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發源地,鎮黨委更是高度重視,進一步鞏固提升,積極為黨員創造參與村(組)務和服務民眾的平台和載體,切實激發了黨員履崗盡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社區黨建方面,繼續強化標準,嚴格要求。認領公益性崗位等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由此,全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也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員幹部在民眾中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本鎮的黨建工作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不但獲得了省、市、區的多項表彰,更值得驕傲的是市委書記孫金龍同志分別於2007年8月3日、11月11日專程到本鎮葛大店社區和衛鄉村視察指導工作。四是重點突破非公黨建,擴大延伸黨組工作輻射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在全區的“三大布局”調整之後,本鎮在抓好社區黨建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區委組織工作的精神,對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實施了重點突改,相繼成立了天成混凝土、明利房地產等6家非公企業黨支部,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黨組織在市場經濟運行規律下,對非公企業的管理力度,實現兩個百分百,即規模以上企業建立黨支部100%、企業黨員參加所在黨支部的組織生活率100%,極大激發了企業黨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東環置業黨支部在抗震救災工作中,第一時間向四川災區捐款5萬餘元,並積極繳納特殊黨費9800元。通過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力度,逐步形成了黨建工作和企業經營相互融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有利格局。
二、堅定發展信念,堅持科學統籌
發展引領一切,發展高於一切。在2007年4月正式掛牌成立以後,本鎮黨委積極帶領全鎮廣大幹群,全面踐行科學發展觀,以跨越勢發展為目標,統籌轄區資源、人力、物力,奮力實現突破發展,重點抓住“四個突出”,為全鎮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築牢了基石。
一是突出規劃引領,狠抓功能分布。鎮黨委從整合區域資源、發揮區位優勢、定位發展方向、引導產業布局出發,深入謀劃,科學規劃,高起點、高標準地推進“4468”發展戰略,即依託葛大店物流園、衛鄉物流園等四大園區,打造商貿物流、專業市場,臨港建材和人文旅遊四大經濟板塊,主攻商貿、物流等六種產業形態,建設和推進華中汽配物流基地,安徽國際五金機電商貿城等八個重點項目。這種突出區域空間功能分布的戰略,明確了每一個板塊的發展定位和產業培育方向,突破了行政管理體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肘,形成了錯位發展、集聚發展、特色發展的經濟格局,極大促進了行政區和功能區的有機統一。
二是突出開放開發,狠抓招商引資。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中的“第一要事”,牢固樹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以汽車配套、商貿物流、城市開發、文化產業為重點,加大招商項目的策劃、包裝力度,實行招商項目的動態化管理。抓中部博覽會,徽商大會等契機,通過產業招商、專業招商、委託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瞄準重點地區、重點項目,引進一大批有實力、有形象的知名企業到淝河來投資發展,實現了全鎮招商引資的大跨越。2007年全年引進市外資金7.24億元,其中省外資金4.43億元,實際到位外資603萬美元,工業引資3.24億元,分別完成區下達任務的120.7%、147.7%、120.6%和101.25%。
三是突出有效投入,狠抓項目建設。緊緊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按照“精細化管理、扁平化推進、制度化服務”的要求,始終保持項目建設的高壓態勢。製作全鎮“項目建設電子地圖”,強力推進項目滾動發展,加快形成現實生產力,最大限度增強項目對投資、財稅、就業的支撐和貢獻。建立健全項目編報制、重大項目包聯制等“六大制度”,組建服務小組實行無限責任服務,對牽動性的重大開工項目全部納入巡視範圍。2007年全年共引進項目36個,新開工項目37個,竣工投產項目14個。做大做強板塊經濟,如在打造新型建材生產基地方面,全鎮已有混凝土企業28家,年生產能力占全市混凝土年產量的半壁江山。
四是突出協稅擴稅,狠抓財政收入。牢固強化稅源經濟意識,大力加強稅源建設,堅持開放與開發並舉,培育新的稅收生成點和增長點。積極應對市、區財稅體制改革,夯實稅源基礎,嚴格稅源監管,跟蹤稅源服務,在全鎮建立“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齊抓共管”的格線化協稅護稅工作機制,確保實觀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堅持“勤儉節約、集中財力”的原則,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新增財力向社會事業、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等領域傾斜力度,最大限度發揮財政資金的公共服務和保障功能。2007年共實現入庫稅金6660萬元,區級收入1992萬元,占年計畫的143%,超額完成區下達的全年目標任務。
三、提倡和諧惠民,提升發展境界
鎮黨委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諧惠民,著力提升居民民眾的幸福感和認同度,努力讓廣大民眾共享建設和發展的成果。
二是心繫百姓,全面啟動民生保障工程。啟動實施了“十二項民生工程”,著力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2007年,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469個,121名下崗失業人員和84名“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本鎮關鎮村成立全市首家村級勞動服務公司,更加便於民眾就業,村級致富;大力實施“全民醫保”工程,全鎮l0651名居民、村民參保,超額30%完成區下達的任務;“五保”供養擴面提標,全鎮共發放五保老人生活費17.8萬元;低保工作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全鎮1460人事受低保待遇,共發放農村低保金14萬元,城市低保金167萬元;籌集資金100多萬元,解決村村通自來水問題,目前全鎮9個居村已有8個居村實現了通自來水。
三是百花齊放,高度繁榮社會文化事業。新鎮成立以後,本鎮在快速融合,加大發展的理念指導下,開展了“慶六一”文藝匯演、“迎七一,慶港歸”唱響濱湖文藝演出,“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等多種形式的文體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不僅團結了全鎮乾群的意志,提升了民眾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品位,更為本鎮經濟和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吹響了振興崛起、發力突破的集結號。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黨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單元,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石。本鎮黨委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力實施“三大推進”,奮發進取,為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重點項目
商貿物流水岸建材商住旅遊1、二環路商貿物流帶逐步形成,即將開業的項目有五金機電城一期、二期,京華家居展示中心、華中汽配基地一期、葛大店物流園一、二期建成市場面積39.5萬㎡,目前正在全面招商中,意向入駐項目有中國線纜城、台灣汽摩配市場、紅太陽建材城等。
2、水岸建材基地正在建設,目前已入駐企業29家,其中瀝青攪拌站6家,總投資8.7億元,預計可實現產值4.6億元,稅收2300萬元,年生產混凝土能力420萬m³,瀝青170萬噸,三分之一產量用於合肥大建設和濱湖新區項目。
3、商住旅遊啟動實施,皖浙洽談會港灣項目占地3020畝,首個精品項目別墅區A1地塊67幢241套,建築面積7.8萬㎡,計畫投資達2億元,是合肥市區內僅存絕版的別墅,銷售形勢火爆,下一步的五星級酒店和娛樂游項目正在報建中。
綠色港灣項目
綠色港灣項目——主要經營水上樂園、休閒、房地產為一體的綜合項目,截止06年底累計完成投資2.9億元,07年計畫投資1.5億元,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一期住宅方案已審批完畢,單體規劃許可證正在辦理之中,預計5月份全面開工;造景、挖湖、修路等相關設施也已全面啟動,預計年底前,中心公園雛形將基本顯現。
安徽鄉鎮
安徽省(英語:Anhui Province 漢語拼音:ānhuī shěng)。中文簡稱“皖”,英文簡稱Anhui 。省會合肥市,共有17地級市,44市轄區,5縣級市,56縣。下面介紹一下它們的鄉鎮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