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驚丸

涼驚丸

涼驚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小兒藥證直訣·附方》。具有滌痰通腑,熄風定驚之功效。主治小兒驚風,大人風涎

組成

硼砂(研)、粉霜(研)、郁李仁(去皮,焙乾,為末)、輕粉、鐵粉(研)、白牽牛末各一錢,好臘茶三錢。(一本無白牽牛末)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熬梨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至三丸,食後以龍腦水化下。

功用

滌痰通腑,熄風定驚。

主治

小兒驚風,大人風涎。

方義

本方能鎮墜滌痰,泄降通腑,使痰濁從大便而下行,治熱盛面喉中痰吼鳴響,便閉不通之證,使痰熱下泄,氣火不復上升,而有熄風定驚之功。

附方

名稱:涼驚丸

組成:大黃、黃連、龍膽、防風、川芎、薄荷葉

用法: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粟米大,青黛為衣。每服三五丸,加至二十丸,溫水送下

主治:小兒驚熱,疳瘦,乳癖

出處:《保嬰集》

名稱:涼驚丸

組成:黃柏、黃連、黃芩、山梔仁、硃砂

用法:上為細末,臘雪水為丸,如麻子大。薄荷湯送下

主治:小兒諸熱驚風

出處:《幼科發揮》卷二

名稱:涼驚丸

組成:川黃連、黃芩、山梔、黃柏、鬱金、大黃、膽草、雄黃、辰砂

用法:上為細末,米糊為丸,如黍米大。用竹葉、燈心湯送下;驚風,薄荷燈心湯送下;丹毒、麻疹,升麻湯送下;衄血,茅花湯送下;口瘡,竹葉薄荷湯送下

主治:小兒急驚,胎熱,丹毒,斑疹,衄血,口瘡,小便黃,大便秘

出處:《幼科指南》卷上

功用:退五臟熱,瀉肝火,解胎毒

名稱:涼驚丸

組成:川芎、大黃、羌活、防風、鉤藤、薄荷、硃砂

用法: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四丸,蜜湯送下

主治:小兒驚癇發搐

出處:《幼科指掌》卷四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涼驚丸、溫驚丸,又名粉紅丸,皆“治驚瘡”,惟有寒熱之分。《直訣·脈證治法·瘡疹候》:“惟瘡疹,病後或發癰……若涼驚,用涼驚丸;溫驚,用粉紅丸。”《嬰童百問》謂涼驚丸:“潮熱口內涎,手足動搖,此心旺也。治驚瘡有熱發搐,心神驚悸。”涼驚丸主用草龍膽、牛黃、黃連、龍腦寒降之品清心化痰鎮驚,以治熱驚,溫驚丸用南星化痰祛風定驚,同時少佐寒涼定驚之硃砂、天竺黃等,主治驚搐屬寒者。

各家論述

張山雷:“方與前涼驚丸藥物大異,而鎮墜滌痰,泄降通府,使痰熱並化,地道既通,庶幾氣不復升,驚搐俱定,以治痰熱內滯,生風生驚等證,固自恰合,而是方並無腦麝,不犯芳香以耗泄真氣,尤其妥愜。”(《小兒藥證直訣箋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