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出處節選自《顏氏家訓·涉務》——06湖北聯考語文卷節選文言文
涉務篇是《顏氏家訓》里的第十一篇。
《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與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顏之推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左氏春秋》。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禮》、《傳》”,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後投奔北齊,歷20年,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敘,“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親職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親職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範”。
作品賞析
原文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於物耳,不徙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
吾見世中文學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諸掌,及有試用,多無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陣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務也.晉朝南渡,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攫為令,仆以下,尚書郎,中書舍人以上,典掌機要.其餘文義之士,多迂誕浮華,不涉世務,纖微過失,又惜行捶楚,所以處於清名,蓋護其短也.至於台閣令史,主書,監帥.諸王簽省,並曉習吏用,濟辦時須,縱有小人之態,皆可鞭杖肅督,故多見委使,蓋用其長也.人每不自量,舉世怨梁武帝父子愛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見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所愛,給一果下馬,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慾知稼穡之艱難,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種之,茠(hāo)薅之.刈獲之,載積之,打拂之,簸揚子,凡幾涉手而入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 江南朝士,因晉中興而渡江,本為羈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僕為之,未嘗目觀起一坺(bá)土,耘一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 故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皆優閒之過也.
——選自《顏氏家訓》,有刪節.
士人君子立身處世,貴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僅僅是高談闊論,左邊擺著琴,右邊放著書,虛耗君主賜給他的俸祿職位.
我看現在世上一般的文人,評古論今,好象瞭若指掌.但真的試用一下,他們又往往不能勝任.長時間生活在太平盛世,不知道喪亂的禍害;在朝為官,不知道邊地戰爭的急迫;只知道領取俸祿,不知道百姓種田的辛苦;生活在小吏和百姓的上層,不知道要有辛勤的勞役.所以難以適應社會處理事務.晉朝南渡之後,特別尊重厚待士族,所在江南士族中有才幹的人都擔任尚書令,左右僕射以下,尚書郎,中書舍人以上的官職,掌管國家的機要.其他只懂得點文義的士人,大多迂腐荒誕,浮華鋪張,不會處理世務,小有過錯又捨不得責杖責,因而把他們放在清高的位置上,來掩飾他們的弱點.至於那些台閣令史,主書,監帥,諸王簽省,都對工作通曉熟練,能按需要完成任務,縱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態,還可以鞭打監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是要用他們的長處啊.但是人們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全社會的人都認埋怨梁氏父子喜愛小人而疏遠了士大夫,這種看法就像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看不到自身的短處.
梁朝的士大夫,都喜歡穿肥大的衣服,系寬闊的帶子,戴高帽子,穿厚底鞋,出門就坐馬車或轎子,進屋就有僕人攙扶侍候,無論在城裡市郊,都沒有騎馬的.宣城王很喜歡周弘正,專門賜他一匹果下馬.周經常出門乘騎這匹小馬,結果滿朝士大夫都認為他的行為狂放不羈,以至於當時尚書郎如果騎馬,就會受到彈劾.到了侯景之亂的時候,士大夫們皮膚脆嫩,骨頭酥軟,連路也走不了,體質虛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熱.結果倉促之間一命嗚呼的,到處都是.
古人知道耕種的艱難,這大概表現在重視穀物,以農為本的思想方面.民以食為天,百姓不吃飯就不能生存.三天不吃飯,就連父子之間也沒有力氣互相問候.一茬莊稼的收穫,要耕種,除草,收割,運載,脫粒,揚谷,經過許多道工序,才能收成入倉.如此這樣,怎可輕視農事而貴重商業呢 在江南為官的士大夫們,因晉朝的中興,渡江南來,最終寄居此地,至今已有八九代了,還從未下力種過田,全靠俸祿過活.即使他們占有一些土地,都是靠僮僕們來耕種,自己未見過翻一壟土,種一株苗,不知道該哪個月下種,該哪個月收穫,又怎能知曉世上的其他事務呢 所以他們若做官則不明為官之道,治家則不會經營,這些都是生活優裕閒適所帶來的過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