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營養不良性消瘦 以熱能缺乏為主的嬰幼兒營養不良稱營養不良性消瘦。營養不良性消瘦系由於長期攝食過少引起,突出的是長期能量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以致不能維持正常代謝,只能消耗自己身體組織供給能量,以 自體消瘦【醫】AUTOPHAGY 介紹因疾病或其它因素導致的自體生理、心理、精神及其它方面所形成的身體崩潰,致使身體消瘦.釋義
詞目:消瘦
拼音:xiāo shòu
醫學術語:指纖弱,憔悴的意思。
基本解釋
[become thin;emaciate] 體重減輕變瘦
他的病使他身體消瘦了
詳細解釋
謂身體消減變瘦。
唐 宋之問 《江南曲》:“侍臣消瘦盡,日暮碧江潭。” 元 錢霖 《哨遍·耍孩兒》套曲:“不思日月搬烏兔,只與兒孫作馬牛,添消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七回:“大少爺一病三月,從來沒有退過燒,醫生換過二三十個,非但不能愈病,並且日見消瘦。” 巴金 《還魂草·某夫婦》:“新近消瘦的臉龐又顯得有了生氣。”
消瘦的原因
引起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1、從病理角度上說,消化系統疾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肝炎、腎病等許多疾病都可引起身體消瘦;久病體虛,營養不良也可引起消瘦。
2、體質、遺傳因素,有些身體消瘦者,到醫院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疾病,平日也能正常工作,身體基本無不適表現。這些人的消瘦可能與體質、遺傳因素有關,如父母屬消瘦體型,子女大多消瘦。
3、生活和飲食習慣的因素:有很大一部分的消瘦者是飲食及生活習慣不科學導致的。飲食攝入不足,飲食調配不合理,進餐不規律,學習工作壓力大,焦慮,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睡眠不佳等都會導致消瘦。
消瘦的危害
消瘦與肥胖一樣,都是亞健康的一種。人體內的肌肉、脂肪含量過低,體重指數BMI小於18.5即為消瘦。消瘦者不僅容易疲倦、體力差,而且抵抗力低、免疫力差、耐寒抗病能力弱,易患多種疾病。
◇ 消瘦的中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
◇ 消瘦的青年人常伴有腸胃疾病
◇ 消瘦的女性易出現月經紊亂和閉經
◇ 消瘦的兒童則有營養不良和智力發育的問題
分類及常見疾病
1.食物攝入不足
(1)食物缺乏、偏食或餵養不當引起的消瘦:可見於小兒營養不良、佝僂病等。
(2)進食或吞咽困難引起的消瘦:常見於口腔潰瘍、下頜關節炎、骨髓炎及食管腫瘤等。
(3)厭食或食慾減退引起的消瘦:常見於神經性厭食、慢性胃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急慢性感 染、尿毒症及惡性腫瘤等。
2.食物消化、吸收、利用障礙
(1)慢性胃腸病:常見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道腫瘤、慢性結腸炎、慢性腸炎、腸結核及克隆病等。
(2)慢性肝、膽、胰病:如慢性肝炎、肝硬變、肝癌、慢性膽道感染、慢性胰腺炎、膽囊和胰腺腫瘤等。
(3)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常見於糖尿病等。
(4)其它:久服瀉劑或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
3.食物需要增加或消耗過多
如生長、發育、妊娠、哺乳、過勞、甲亢、長期發熱、惡性腫瘤、創傷及手術後等。
4。註:青春期的青少年會顯得比較消瘦,這種消瘦不指疾病,而是一種特定時期的現象!
消瘦的種類
1.單純性消瘦
包括
體質性消瘦:主要為非漸進性消瘦,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外源性消瘦:通常受飲食、生活習慣和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食物攝入量不足、偏食、厭食、漏餐、生活不規律和缺乏鍛鍊等飲食生活習慣以及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和過度疲勞等心理因素都是導致外源性消瘦的原因。
2.繼發性消瘦
由各類疾病所引起的消瘦我們稱之為繼發性消瘦。胃腸道疾病如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代謝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肝病等都可能引起消瘦。另外,膽囊切除術術後等腹腔手術術後也可能導致消瘦。
消瘦性營養不良的預防
消瘦性營養不良是由於飲食中長期缺乏熱能、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引起的。
體重不增以至減輕是消瘦性營養不良的最初症狀。病程久的,身高也會低於正常。皮下脂肪層不豐滿或完全缺乏。皮下脂肪層的順序是先在腹部,其次是胸、背部,然後上、下肢及臀部,最後額、頸及面頰部。當面部皮膚脂肪層日漸消失時,額部形成皺紋,顴骨突出,頦部變長,形成老人外貌。在營養不良的早期,若僅看面部而不作全身檢查,則不易發現消瘦。皮下脂肪大量消失時,皮膚乾燥、鬆弛,失去彈性。初期常常多哭而煩躁,繼而變為遲鈍。初期食慾尚佳,繼而低下以至消失,常有嘔吐及腹瀉等急性消化紊亂的症狀出現。
體重和身高的降低雖然不是消瘦性營養不良的特異性的臨床表現,但仍作為診斷指標,有人根據同年齡體重下降的程度,講蛋白質與熱能營養不良分為3級。
輕度營養不良:體重為同年齡、同性別正常體重的75%~90%。
中度營養不良:體重為同年齡、同性別正常體重的60%~75%。
重度營養不良:體重為同年齡、同性別正常體重的60%以下。
預防消瘦性營養不良,應提倡母乳餵養,合理給予輔助食品。如果母乳不足,應補充代乳食品,此外,還應按時作預防接種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及時請醫生診治疾病或先天畸形,以減少營養素的消耗。患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時,同樣要注意補充營養,提高腸道功能,使抵抗力增加,疾病得以早日痊癒,不致因久病而消瘦。
及時補充優質蛋白質和足夠的熱能,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手段,但由於患兒長期營養不足,嚴重者消化器官萎縮,消化道運動和消化液分泌量降低,因此營養不良的治療,應採用“循環漸進,逐步充實”的原則。營養素的供給要由少到多,由簡到繁,切忌貪多求快。根據實踐經驗,有人將營養不良的治療總結為6個步驟。
輕度營養不良的患兒,人體生理功能受損尚不嚴重,可從表內第三步開始,至第四步時可完成治療,轉入第六步。從治療開始到治療完成,一般需要1周左右。每天熱能可控制在330~500千焦/千克體重。到第六步鞏固階段,可持續1~2周。如果沒有滯食或腹瀉,可每日增加蒸蛋羹,並漸加魚、肉末之類。
中度營養不良患兒,由於消化力薄弱,對食物耐受力很差,因此宜從第二步開始,5~7日漸進到第三步,如此緩慢增加,直至第五步治療完成。這個階段為調整充實階段,一般1~2周。此後進入第六步,鞏固1周左右,此外,中度營養不良的患兒,容易發生腹瀉,增加食物宜較慢,初起矯治時,可先加含蛋白質較多、脂肪較少的食物,另加澱粉質以補充熱能,待消化功能逐漸恢復、食慾好轉、大便正常時,可多加食物,可在魚粉米湯或魚粉米糊內加熟豆油或熟菜油,以補充脂肪。在鞏固階段,可用全牛乳,每日2瓶,分3~4次飲用,另加上爛粥、蒸蛋羹等,一日可進5餐。
重度營養不良患兒,消化力更弱,對食物耐受力極差。食慾低下或消失,需從第一步供應量開始,逐步加以充實、鞏固,直至第六步為止。在第一步,可用3~7天,進行觀察治療,待消化功能逐步改善,可漸進到第六步,這個階段一般要2~3周。重度營養不良患兒在治療中可遇到許多困難,如拒食,患一種或幾種顯著地維生素缺乏症及繼發性感染,因此飲食的進度可進可退,反覆次數。調整營養時,須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開始時,供給水溶性維生素,待情況好轉時,漸加維生素A、維生素D以後再加鈣劑和鐵劑。
在對營養不良患兒進行治療時,合理選用食物尤為重要。蛋白質食物,輕度營養不良患兒可用牛(羊)乳(或奶粉)、蛋類、豆漿、魚粉等,以後漸加肉末、肝末等。中、重度患兒開始時,多數不耐受全牛乳或全羊乳。若系母乳不足的嬰幼兒,可試用脫脂乳、豆漿或魚粉之類補充,待消化吸收良好後,可增加全乳、肉末、肝末。對6個月以上的患兒,可先食用嫩蒸蛋羹或少量蒸魚。蒸蛋羹和蒸魚不易引起腹瀉,較為安全。
到第三部時,脂肪的補充可用少量植物油(熟豆油、花生油或麻油)。碳水化合物,可用米湯、粉糊、粥類及少量白糖。各種維生素供給,可用藥品以補充食物含量不足。
從第四步到第六步,逐步添加菜葉、果汁等輔助食品以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病情嚴重時,可輸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如有條件時,還可多次輸胺基酸混合液或血漿等,待病情好轉後,再按上述方法進行營養治療。
如何掛號就診
根據年齡及伴隨症狀粗略分析,則掛號不難。
1 ,兒科兒童生長發育期內出現偏食、厭食以至消瘦,應掛兒科。
2 ,內科青壯年消瘦伴有長期發熱的病人,應考慮甲亢或結核病的可能性,首診掛內科。
3 ,內分泌科成年人消瘦,伴多飲、多食、多尿,或消瘦伴心悸、多汗、易怒、手顫抖、食慾亢進者,以及消瘦伴厭食、皮膚黏膜明顯發黑的病人,應考慮糖尿病、甲亢、艾迪生病的可能性,掛內分泌科就診。
4 ,消化內科消瘦伴食欲不振、進食或吞咽困難、反酸、腹脹、長期腹瀉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5 ,精神科青年女性病人,消瘦、厭食,經各方面檢查均無器質性病變存在,應去精神科就診。
6 ,有手淫歷史的,應控制手淫,並及時就醫!
消瘦的人如何增肥
增肥工作跟減肥差不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得。如果想要有效增肥,首先應該有個意識,那就是必須科學增肥,健康增肥,如此才不會遺留後遺症。
我們都知道,通常瘦弱的人都會有點挑食的小毛病,所以要想健康增肥,首先一點就是應該在飲食方面多加調整。這方面,均衡合理的飲食是關鍵——所謂均衡,是增加食物的攝入種類,各種食物都應該吃,如此才能攝入多種營養,所謂合理,是各種飲食都保持一個攝入的量,不過少,也不過多。其次就是增加一些有利於長胖食物的攝入。能夠幫助增肥的食物主要是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三高食品,例如油炸食品,膨化食物,肉類食物,還有各種糖果和蛋糕、冰淇淋等。
此外,良好而充分的睡眠也是增肥的必要條件。如果平時注意觀察的話,可以發現,那些過慣了夜生活的人,以及那些經常熬夜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比較瘦弱。所以日常中儘量避免熬夜,最好是定點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並且睡眠質量好的話,胃口也會跟著變好,腸胃也能更好地吸收營養。
對於那些久坐不動的人而言,要想增肥,則應該相應地增加自己的鍛鍊時間,因為運動不僅能夠強壯身體,還能夠有效地蓋上食慾。
除了這些方法,還可以選擇比較合適的增肥產品,幫助自己輕鬆增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