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潤期屍斑

浸潤屍斑已經固定,手指壓迫屍斑不退色,翻動屍體屍斑不轉移,切開屍斑部位皮膚組織呈均勻一致的紫紅色,血管斷端也無血滴流出。 切開屍斑處皮膚,可見血管斷面有血滴緩慢流出,自組織間隙中有淺黃色或淡紅色液體滴出。 (3)浸潤期屍斑:一般為死亡24小時以後的屍斑。

浸潤期通常在死後24~36小時左右出現,而且持續時間持久,直至屍體腐敗。此期,被血紅蛋白染紅的血漿不僅滲入組織間隙和細胞間隙,而且已經浸潤屍斑:屍體血液因重力而墜積於低下部位未受壓迫的血管,並在該處皮膚呈現有色斑痕稱為屍斑。到下撥之間,使組織細胞著色,稱為浸潤細胞屍斑。浸潤屍斑已經固定,手指壓迫屍斑不退色,翻動屍體屍斑不轉移,切開屍斑部位皮膚組織呈均勻一致的紫紅色,血管斷端也無血滴流出。擴散期和浸潤期屍斑皮膚切派年觀察,血管內已無完整的紅細胞,而呈橘紅色均勻的無結構狀態,血管周圍也同樣的顏色根據屍斑的發生髮展過程和形態特徵大致分為三期,但這三期的分界並非絕對,它們之間可有重疊。
(1)沉降期屍斑:一般指自開始出現至死後12小時以內的屍斑。屍斑開始時呈散在的小塊或條紋狀,經3~6小時融合成片狀,逐步擴大,顏色加深呈紫紅色,周圍邊界模糊不清。此期屍斑的特點是因下墜的血液局限於血管內,用手指按壓屍斑(以按壓的手指指甲變色為度)可以暫時褪色,移去手指又重新出現;切開屍斑處的皮膚,可見血液從血管斷面流出,容易用紗布擦去,且邊擦邊流出。死後約6小時內,如改變屍體的位置,則原已形成的屍斑可逐漸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現屍斑,這種現象稱為屍斑的轉移;在死亡6小時以後再改變屍體的體位時,則原有的屍斑不再完全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又可出現屍斑,此稱兩側性屍斑。光鏡下,真皮和皮下組織內的毛細血管和小靜脈擴張,充滿紅細胞;大部分紅細胞外形完整,並粘著成團,少數紅細胞可破壞,其外形不完整。
(2)擴散期屍斑:一般指死後12~24小時的屍斑。此期屍斑中血管周圍的組織液滲透入血管內促進紅細胞溶血,血漿被稀釋並被血紅蛋白染色後,又向血管外滲出,即為擴散期。屍斑的顏色進一步加深、範圍擴大,呈紫紅色大片狀。用手指按壓僅稍微褪色;改變屍體的體位後,原有屍斑不會消失、新的低下部位也不易形成屍斑;有的在體位改變較長時間後,新的屍斑雖可出現,但顏色甚淡。切開屍斑處皮膚,可見血管斷面有血滴緩慢流出,自組織間隙中有淺黃色或淡紅色液體滴出。光鏡下,有的管腔內可見完整的紅細胞,而溶解的紅細胞則呈均質狀,有的紅細胞僅殘存外圍的一圈脂膜;血管壁被染成橘紅色;組織間隙可見粉紅色或淡紅色液體。
(3)浸潤期屍斑:一般為死亡24小時以後的屍斑。被血紅蛋白染色的液體不僅滲入組織間隙,而且浸染組織細胞,使之著紅色,稱為浸潤期。此期屍斑完全固定,無論直接按壓或改變體位,原屍斑不再褪色或消失,也不能形成新屍斑。切開屍斑處皮膚,切面呈暗紫色或紫紅色,無血液從血管斷面流出。光鏡下,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脫落,管腔內充滿均質淡染的粉紅色液體。有時可見殘存的紅細胞輪廓及藍染的細菌菌落。此期持續時間較長,有時屍體實際上已開始腐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