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上畫派大約形成於19世紀中葉,當時上海成為近代中國經濟、文化中心,吸引了各地畫家雲集滬上,逐漸形成“海上畫派”。當時寓居上海的名畫家有虛谷、任熊、任熏、任頤(伯年)、吳昌碩等人,他們大都平民出身,以賣畫為業,創作題材豐富,畫面清新通俗,深受平民階層的歡迎。與以北京為中心的正統宮廷畫派形成鮮明的對比。海上畫派,對中國近現代國畫影響深刻,作為一個地域流派,至今存在(新“海派”),興盛不衰。他們的作品在今天的書畫藝術市場上仍占很大的份額。就區域性而言,上海的開埠,所引發的社會發展──屬於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包括商業的頻繁已成為中國的活動特區,人民的生活也隨著商業興趣,而有更廣泛的視野;就經濟的發展,使之富裕的象徵,甚至酬謝禮物,便落在精緻文化的發展上;就文化特質來說,繪畫創作是極為適宜的主題藝術。因此,自古雖也有賣畫的記載,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贈,或停留在教書授徒,以求“束修”的供養,雖然先有鄭板橋等人,有類似職業性的主張外,真正以畫為職業的事件,上海地區的繁榮,成為此風氣的催發者。
究其原因,當然是上海地區,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包括了政治的涉入,被劃入外國道商的港口;本身傳統文化的承繼,如揚州畫派的存留,事實上商賈與仕紳交往之間,繪畫與書法的贈酬,是極為現實性的禮品,典雅適宜;這項經濟狀況的衡量,也間接促成上海地區藝術活動的蓬勃發展。所以說上海的畫風已接近職業性、專業性的畫作,並且頗有現實性的題材,包括傳統人文精神的形式,諸如吉祥意義、道德品評、祈求理想等,甚至偏向具有“情緒”性的創作,如喜怒哀樂為內涵,這便是海上畫派大都以花鳥畫為主的主因。
因為山水畫較不易表現出大富大貴的即興題意,言及此,這又要檢視繪畫完成的快慢問題,花鳥畫頗具象徵性的意義,配合人物畫亦近於人情世故的題材,只要安置妥當,畫家在快速度下,很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山水畫雖有簡筆畫法,畢竟無法草率,因此海上畫派的風格趨向民俗性的畫作,亦歷歷可數。當然就繪畫發展而言,外延於內斂的充實,當畫家感受到仕紳與商業之間有所牽動時,如何引導人情高雅又簡明的畫法,是促成畫風的主因。
藝術特色
海上畫派,上承唐宋傳統技藝,吸取明清陳淳(白陽)、徐渭(青藤)、陳洪綬(老蓮)、八大山人、石濤和“揚州八怪”等諸家之長,又受清代金石學的影響。畫風:瀟灑放縱,又雄厚古樸的特色。
畫技上:借鑑民間與西洋繪畫藝術,對傳統中國畫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作品體現時代生活氣息,在“正統派”外別樹一幟,融貫中西,獨成一派。
就內容來說:花鳥畫最多,其次為人物、再次山水畫,依序再為雜項題材,就傳統的意義上,有來自古詩詞、文學作為基調,再佐以西方反襯法、結構法、設色法等,在筆法墨法的套用上,簡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特點: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能破格創新,流派自由,個性鮮明;重品學修養;和民間藝術聯繫深,能達到雅俗共賞;善於借鑑吸收外來藝術;作品頗具象徵性,講究內涵充實,造型色彩華美而兼具實用性與現實性。
此外,海上畫派高產畫家居多,這與上海的商業化特色,及他們賣畫為生的身份相吻合。海派作品數量之大,無法估計
海上畫派諸多畫家,歸納出以下幾點特點。
其一是花鳥畫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畫,依序再為雜項題材,就傳統的意義上,有來自古詩詞、文學作為基調,再佐以西方反襯法、結構法、設色法等,在筆法墨法的套用上,簡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頗具象徵性的表現,不論是花鳥或人物畫,富貴寓於牡丹等花卉,結義於桃園等借古喻今,山川風光於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徵的手法,講究內涵的充實。
其三是造型與色彩華美,為了實用性與現實性,在造型的流暢上,以及較濃麗的色澤上,頗能迎合商業性的活動,也較受一般人所喜愛,此一風格顯然也受西風美術表現法的影響。
其四強調畫法的根源,與清代的考據學有相當大的關係,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類畫作出現,然求畫者絡繹於途,即表現出此畫作其來有自,已開始有形式化的趨向。
除了這些特點外,畫家的作畫數量也有大量生產的趨勢,至今尚能檢視的海上畫派的畫作,恐仍無法估計。
流派分支
就比較常被討論的畫家,依其畫風可略提幾位代表性的畫家,以為進一步深層研究的參考。在此可分為:民間畫派者
有朱熊,工花卉,師法白陽山人,尤有簡逸之筆;張熊﹝花卉冊1872﹞,工花卉,畫風保守,晚年作沒骨、水墨淋漓,用色艷而不俗,子弟甚多;王禮,習花卉,取徑新羅、陳老蓮、惲南田等人,弟子有朱偁、任伯年等人;任熊,構圖奇特、變化多樣,善人物、花鳥等,與任熏、任頤、任預等人被稱為早期海派「四任」之首;朱偁,初學張熊花鳥,後師承王禮,從其學者亦多;錢慧安以人物畫為多,花卉次之,從其學者亦眾;任熏,人物、花卉、山川皆師其兄任熊之筆法:吳嘉猷,人物仕女、山水、花鳥等為專長;任頤,花鳥、人物走獸均佳,畫風更近民間現實精神。此一派風格,延續在中上層社會中,所傳承之美學理念,除了文人畫精神的原素外,加入通俗的平實題材,有借景寫意的意義,並且開始有西方式的寫生事實,顯然受到近代西方美術觀念的影響,其影響近代五十年的中國畫風,也歷歷可屬。
金石畫派者
融書法寫意為主,雖也具文人畫意或形式,更為重要的也是使中國畫形式化的開端。作者計有虛谷,畫作以寫意為主,將自然景物變形、簡化、書寫化;趙之謙,書畫皆佳,善金石考據,畫以花鳥畫為佳,筆調涵有金石氣,即枯濕濃乾白,以書法線條為行筆方式;蒲華,以青藤、白陽為宗,筆墨恣肆、奔放、真率。學生楊士猷傳其方法;吳昌碩﹝紫藤1919﹞,書畫印均為所長,行筆如寫,畫境質樸,力求畫面光整與平衡,受其影響者如齊白石、潘天壽等等;高邕,以書法為主,用筆深重,畫宗八大、石濤,對於書畫活動貢獻大,此畫派特色,均強調畫法如書法,書畫同源,以書法筆法套用於繪畫形質,力促筆墨的老辣古樸。
其它有關海派畫家甚多,如胡公壽、陸恢、吳石價、程璋等等,都直接間接影響到後世的繪畫發展。20世紀50年代後以後,,隨政府遷台的此項畫家,雖然大都來自杭州藝專、上海美專、南京藝專、中央大學美術系等學生,但究其所持畫風,均以海上畫派有很重要的聯繫,強調筆墨、重視師承、繼承傳統、面對現實,既要求古風,又講究現實,除了附會風雅外,賣畫教畫以維持生活也是重點。
在台灣的海派畫家,雖然並不是很純粹的承繼者,因已受近代新式教學法的影響,不過這些先進們,如王震、汪亞塵、邵逸軒、張書祈、胡克敏、王子豪、高逸鴻、陳駑甫、林賢靜、陳丹誠、吳平、鄭月波等人的畫風,多少也強調汲古潤今,把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的主張,重新列為畫境的表現方法,並依此規律再傳授後學子弟,此一現象曾在台灣地區風行近四十年,至今仍有不少的私塾者,雖非是繪畫發展的主流,卻也是初識中國畫者的門徑。
代表人物
吳昌碩吳昌碩(1844年9月12日-1927年11月29日),中國清末民初的著名篆刻家,亦以書法、繪畫等聞名。浙江省湖州安吉縣鄣吳村人。父親吳辛甲是清朝的舉人。母親姓萬。他的本名是“吳俊”或“吳俊卿”、昌碩是他的字號,他也使用過字號“昌石”、另有別號為“缶盧”、“苦鐵”、“大龍”等,晚年在70歲之後,稱自己為“吳字”。
1860年清朝發生太平天國之亂,當時吳昌碩17歲,在戰亂中家破人亡,僅有他與父親逃到了山中的石蒼塢,這也是後來他稱自己“昌碩”的由來,後來戰亂平息後,父子兩人定居於吳城蕪園,在21歲時,也就是1865年(清同治八年)吳昌碩考取了秀才,之後開始以篆刻為生,1872年,他前往江浙一帶,一邊遊歷一邊替人刻印謀生,後來於1904年在杭州孤山創辦了“西泠印社”,結交了不少好友,也開始稱自己“五湖印丐”,他曾說自己30歲時學寫詩,50歲才學畫。對他的畫風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任伯年。
吳昌碩在32歲時,曾在江蘇省擔任安東縣的知縣,不過只做了一個月。
吳昌碩最大的特色是篆文的書法,藝評家多稱其雄厚、凝鍊遒勁,貌拙氣酣,勁道十足,極富金石氣息。他將篆刻時的刀法融入了書法當中,頗受到世人的好評。在繪畫上面,他也慣用“寫”的風格來繪畫,所以吳昌碩畫的花卉木石,筆力厚重老辣,力透紙背,又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就連構圖也類似書法的布局,有藝評家認為他多採用“之”字與“女”字來布局;他的另一個特色是很喜歡在從紙張中間開始繪畫。在中國藝術史上,他可能是少數的金石書畫皆能融合一體的藝術家。
在清末民初的中國畫壇上,吳昌碩的地位甚高,並形成了“吳昌碩流派”,也影響了民初許多畫家如齊白石、潘天壽等人。他晚年定居於上海,被後世歸於“海上畫派”,2005年他的作品《花卉十二條屏》 ,售價為美金200萬元,是近代最高價的海上畫派作品。
吳昌碩在日本也享有很高的藝術聲譽,贊為唐後第一人。日本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廬曾向吳昌碩請教,日本書畫界對吳昌碩也極為推崇,專門鑄造吳昌碩半身銅像,贈西泠印社陳列。在吳昌碩誕辰160年之際,東京銀座美術館舉辦吳昌碩書畫展,展出了收藏與日本的吳昌碩書畫作品。
在民初畫家有“三石”的稱號,分別為齊白石、傅抱石、還有吳昌石。也就是指吳昌碩。著有《缶廬詩存》、
《缶廬印存》、《吳昌碩畫集》等。黃賓虹
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中國近代畫家。名質,字朴存、朴人,別號予向、虹廬、虹叟,中年更號賓虹,以號著稱。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早年擁護辛亥革命,後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術院校任教,並擔任書局編輯多年。任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上海博物館董事、故宮古物鑑定委員,國立暨南大學藝術系教授,杭州國立藝專教授,國立北平師範學院講師等職。1949年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
山水畫受李流芳、程邃、程正揆等影響較深,兼法宋、元,屢經變革,自成一家。能詩文、書法,兼長金石文字、篆刻等藝術。對於畫論畫史均有研究,見解精闢。著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中國畫學史大綱》、《賓虹草堂藏印》等,編有《黃賓虹畫語錄》,並與鄧實合編《美術叢書》。
1955年3月25日病逝,葬於杭州南山公墓。現在杭州棲霞嶺下設有黃賓虹紀念館,在金華建有黃賓虹藝術館。
海派畫家特點
海派畫家一般具有三個特點:1.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過,2.作品屬於海派的風格,雅俗共賞,色彩鮮明,繪畫題材尤以花鳥為主(也有人物或者山水題材的,但海派國畫題材的主體是以花鳥為主),3.畫家籍貫與出生主要來源於浙江,此外就是江蘇或者上海,除這三地以外,海派畫家中只有極少數是來源於其他地方,這也是海派畫家的血統與地域特色。
海上畫派(海派)主要畫家名錄費丹旭(1801—1850,浙江湖州人)、張熊(1803—1886,浙江嘉興人)、王禮(1813—1879,江蘇蘇州人)、任熊(1822—1857,浙江蕭山人)、胡公壽(1822—1886,上海松江人)、虛谷(1823—1896,江蘇揚州人)、朱偁(1826—1900,浙江嘉興人)、趙之謙(1829—1884,浙江紹興人)、蒲作英(1832—1911,浙江嘉興人)、錢慧安(1833—1911,浙江湖州人)、任薰(1835—1893,浙江寧波人)、蒲華(1839—1911,浙江嘉興人)、吳友如(1840—1894,江蘇吳縣人)、任伯年(1840—1896,浙江杭州人)、吳昌碩(1844—1927,浙江湖州安吉人)、吳秋農(1848—1903,浙江嘉興人)、吳慶雲(1848—1916,江蘇南京人)、陸恢(1851—1920,江蘇蘇州人)、任預(1853—1901,浙江蕭山人)、倪田(1855—1919,江蘇楊州人)、黃山壽(1855—1919,江蘇常州人)、沈心海(1855—1941,江蘇崇明人)、顏元(1860—1934,江蘇蘇州人)、楊逸(1864—1929,上海人)、黃賓虹(1865—1955,浙江金華人)、王震(1866—1938,浙江湖洲人)、陳師曾(1876-1923,江西修水人)、吳徵(1878—1949,浙江桐鄉人)、賀天健(1891—1977,江蘇無錫人)、朱屺瞻(1892—1996,江蘇太倉人)、顏文梁(1893—1988,江蘇蘇州人)、鄭午昌(1894—1952,浙江嵊縣人)、吳湖帆(1894—1968,江蘇蘇州人)、劉海粟(1896—1994,江蘇省常州人)、錢瘦鐵(1897—1967,江蘇無錫人)、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張書旗(1900—1957,浙江浦江人)、林風眠(1900—1991,廣東梅縣人)、江寒汀(1903—1963,江蘇常熟人)、來楚生(1903—1975,浙江瀟山人)、陸儼少(1909—1993,上海嘉定人)、唐雲(1910—1993,浙江杭州人)、謝稚柳(1910—1997,江蘇常州人)、林曦明(1925—,浙江永嘉人)、朱宣鹹(1927—2002,浙江台州人)、劉旦宅(1931—2011,浙江溫州人)、方增先(1931—,浙江蘭溪人)、陳家泠(1937—,浙江永康人)、戴敦邦(1938—,江蘇鎮江丹徒人)、張桂銘(1939—,浙江紹興人)、龔繼先(1939—,北京人)、韓天衡(1940—,江蘇蘇州人)、楊正新(1942—,上海人)、蔡天雄(1944—,江蘇無錫人)、盧輔聖(1949—,浙江東陽人)、勞繼雄(1950—,上海市人)、施大畏(1950—,浙江吳興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