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海洋考古學(Maritime archaeology)是考古學內的一個學科。它特別研究人類和海洋,湖和河的相互作用。通過研究留下的物理事物,如船隻,海岸設備,港口的有關結構和下沉的陸地等。海洋考古的重點在海上考古,它研究船隻和套用。
縱合陸地和海
世界在工業化前,水路旅行較陸地旅行容易。結果,水路和海上航道是古代和歷史上的主要貿易途徑。例如,羅馬把地中海當作它的內海。因為羅馬帝國沿地中海海岸擴張。歷史記錄以及遺留的港口,船和貨物證明了通過地中海的貿易。以後,具有強海洋文化的民族,如聯合王國,荷蘭,丹麥,葡萄牙和西班牙可在其它大洲建立殖民地。為了控制資源進行海上戰爭。沿著以前貿易路線海洋考古發現的文化材料,結合陸地的歷史文獻及遺留文化,可以了解過去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環境。後來的海洋考古可調查中國,印度,朝鮮和其它亞洲國家的水下遺留文化。
水下材料保存
考古倖存的材料有很大的不同;依賴考古地點在濕或乾的地方,化學環境的性質,有無生物有機體和是否有動力過程。這樣,岩石海岸線,特別在淺水處是典型不適合人工製品保存的地方。由於海浪衝擊,製品被打碎,分散而只剩下圖形和碎片。
鹽水對鐵的人工製品特別有害,包括金屬遇難船,海有機體迅速消耗有機物如木遇難船。許多考古點出土物都被這樣的自然過程破壞。偶然的考古點有相對多的人工製品。這樣的例是Mary Rose.在這裡倖存物的數量很大,是由於埋在沉積物之下。能倖存的沉船或考古地點,一般是因為海床的動力過程;使人工製品很快埋在沉積物下。這些沉積物提供使倖存物進一步退化的厭氧環境。無論在陸地或水下,形成泥炭沼澤的濕環境對保存有機材料是特別重要的。有機材料包括木,皮革,纖維和角類。冷和黑暗也會幫助人工製品保存。因為這樣有較少的能量供給有機物活動或化學反應。鹽水較鮮水提供更大的有機活動,鑿船蟲和船蛆只在鹽水中生存。因此,發現無沉積物,但保存較好的地方在北美的Great Lakes 和Baltic sea,這裡的水又冷又暗,但導管能保存。
水下考古場所
史前景觀
海洋考古研究,由於氣候和地理變化,現在已在水下的物體和位置。從人類存在至今,新鮮或含鹽的水是人的食物重要來源。這並不奇怪,古代的村莊都離水不遠。最後冰川期海水水位上升接近120米。因此,冰川期前人類活動的大量記錄,現在發現都是在水下。黑海下就有大量人類活動的事物。在西歐海岸有重要的藝術洞穴,如石窟科斯凱,雖然洞的上部不沉在水中,但由於洞口在水下,只能潛水才能到達。
古蹟
整個歷史,當時的地震事件造成人類定居處的下沉水中。整個世界都有這樣大災難的遺留處。如現在的Alexandria Port Royal 形成了重要的考古點。可以考察遇難船的多種項目;包括災難的最後證據,結構和災難前的景象及其形成的經經,文化的一部份。與遇難船不同,地震破壞一個市鎮可以經過若干年,可能由幾種災難造成。有時還觀察到重建物。
海岸和海灘
並非所有海洋考古都在水下。許多陸地和水邊緣的結構提供過去人類社會的證據。有些是人類有意建造的;如橋和人行道。其它從開發資源而遺留的結構,如堤壩和魚類陷阱。海上遺留物包括早期的港口和造船及修船的地方。
建築時,在現今已經乾固,以前是海灘的地方也常能發現考古場所,這樣的例是青銅時期木材圓Seahenge。
船和遇難船
遇難船的考古可分為三層次;第一層;考慮遇難過程;一個船如何會斷開?怎會沉到底,它會保留些什麼,環境如何隨時間變化?第二層,把船當一個機器,研究船本身以及它在軍事或在經濟系統的作用。第三層包含海上文化考古;海上技術,海戰,貿易。船和艇不一定是遇難的;有些是故意拋棄,很多這樣的船被廢棄。
青銅器時代:最早發現的船可追溯到青銅器時代,結構是挖空或用有縫的木板。在水下沉積物或灌滿水的陸地發現保存的古船。如在在St Botolphs發現一隻獨木舟。有縫板艇的例包括在North Ferriby 和多佛青銅器時代的艇。此艇現在多佛博物館展覽。在Salcombe B考古處,雖然保留的貨物已找到(特別是青銅材料),但海上遇難船可能沒有保存下來。海床上有較集中的人工製品暗示,雖然船已不存在,但人工製品是由船上而來,青銅器時代後期的船已在地中海Uluburum遇難船找到;船邊裝有帶縫板的結構。這樣的造船技術延續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