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巴豆

海南巴豆

海南巴豆,漸危種。落葉或半落葉灌木,高3至5米。僅分布於海南部分地區海拔600米以下低山丘陵的荒坡及疏林中。耐旱耐貧瘠,喜陽光。天然更新好,花期3、4月,果期6、7月。該種分布僅局限于海南西部乾熱地帶的落葉及半落葉季雨林區,常綠季雨林中少見,對研究這一地區的植物區系有一定價值。種子富含油脂。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海南巴豆海南巴豆葉
種中文名:海南巴豆
種拉丁名:crotonlauiMerr.etMetc.
科中文名:大戟科
科拉丁名:Euphorbiaceae
屬中文名:巴豆屬
屬拉丁名:Croton
保護級別:3級
分布:廣東(海南島)
現狀:漸危種。海南巴豆特產海南,分布區較窄,由於歷年毀林開荒,森林破壞嚴重,分布面積日漸縮小,資源數量迅速銳減。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600

形態特徵

海南巴豆海南巴豆枝和葉
落葉或半落葉灌木,高3-5米;幼枝及嫩葉兩面被星狀柔毛。葉紙質,倒卵形、長圓狀倒卵形或倒披針形,稀橢圓形,長4-12厘米,寬1.5-4.5厘米,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漸狹,邊緣有不規則疏細齒和腺體,側脈5-8對,通常葉背最下的1對側脈上著生無柄的杯形腺體;葉柄長5-10毫米,被星狀毛;托葉鑽形,早落。花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長3-10厘米;雌花著生在花序軸的下部,雄花位於上部,有時整個花序全為雄花;雄花花萼裂片卵形,花瓣與花萼等長,長圓形,雄蕊10枚;雌花花萼裂片三角形,子房球形,花柱自基部2裂。葫果近球形,被星狀毛;種子橢圓形,腹面略扁,長約7毫米。

生長習性

海南巴豆海南巴豆

分布區處於海南的背風區,氣候乾熱,全年皆夏,只分乾濕二季,年平均溫24-25℃,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屬半乾燥的氣候型。土壤為磚紅壤和赤紅壤。為陽性樹種,幼苗期稍耐陰,長成後需要充足的陽光,能耐乾旱貧瘠的生境。海南巴豆為季雨林成分,在密林中生長較慢;在疏林和灌叢中,長勢旺盛,結實較多,天然下種更新和萌芽力強。花期3-4月,果期6-7-。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海南西部儋縣、昌江、東方、樂東、白沙至南部崖縣和陵水等縣。生於海拔600米以下低山丘陵的荒坡及疏林中。

化合物研究

海南巴豆海南巴豆果實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海南巴豆(CrotoncaudatusGeisel.var.tomentosusHook.)莖的化學成分。方法利用矽膠和凝膠色譜分離純化化合物,根據現代波譜學技術(MS、1H-NMR、13C-NMR)進行結構鑑定。結果從毛葉巴豆莖的體積分數95%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12個甾醇,分別為(24R)-5α-豆甾-3,6-二酮(1)、豆甾烷-22-烯-3,6-二酮(2)、β-豆甾烷(3)、(24S)-3β,5α,6β-三羥基-豆甾烷(4)、胡蘿蔔苷(5)、β-谷甾醇醋酸酯(6)、3β-羥基-豆甾-5-烯-7-酮(7)、7-氧基豆甾醇(8)、7α-羥基谷甾醇(9)、7α-羥基豆甾醇(10)、7β-羥基谷甾醇(11)、7β-羥基豆甾醇(12)。結論以上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植物分離得到,其中化合物2,4,6~12共9個化合物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採收加工

海南巴豆海南巴豆枝葉
採收加工
種植5-6年後即可結果。每年於8-11月,分批採收,攤放2-3天,使種子後熟,然後曬乾或烤乾,打破果殼,簸淨果殼及雜物即得巴豆。
炮製:炮製時宜慎,注意驚防護。
巴豆仁:先揀去雜質,用黏稠的米湯或麵湯浸拌,拌均後取出,放在簸箕或篩中,置日光下曝曬或用火烘烤至開裂時為止,搓去皮,簸去屑,取淨仁曬乾。
巴豆霜:取淨巴豆仁碾成細末或搗爛如泥,用吸油紙包裹,外包紗布,進行壓榨去油,如此反覆2-3次,至榨淨油為度,取出,碾細,過篩。
用途
主要以種子入藥。根、葉也可藥用。種子有瀉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的功效。主治寒積停滯,胸腹脹滿,冷秘急痛,水腫等。葉治瘧疾、疥癬、跌打損傷。根治癰疽、疔瘡、風濕痹痛、胃痛。
方劑
(1)寒積停滯,腹滿脹痛,大便不通:巴豆霜、大黃、乾薑各等份。研細末,揀密為丸。每服1-2g,用溫開水送下,每日1-2次。
(2)風濕痛:乾巴豆10-15g,搗如泥,加熱大米飯適量混勻,睡前敷患處8-10h,次晨取下,間隔15日後可再敷1次。本屬1000種,中國19種。

瀕危及保護

保護價值
該種分布僅局限于海南西部乾熱地帶的落葉及半落葉季雨林區,常綠季雨林中少見,對研究這一地區的植物區系有一定價值。種子富含油脂。
保護措施
海南巴豆分布的低海拔山地,已為農業利用區,因此,建議迅速選擇伴有海南巴豆林分,作為自然保護點,並進行繁殖試驗和種子油脂利用的研究。

栽培方法

海南巴豆海南巴豆樹形
用種子繁殖。種子含油,壽命短,宜分批採收果實置於蔭涼處,待其自然開裂,取得種子,立即播種。在營養袋中培育的1年生的苗木,可供造林。
育苗
海南巴豆在來舟林業試驗場引種栽培試驗10餘年,結果表明,該樹種採種育苗容易掌握,1年生苗高達40cm,地徑0.7cm。造林成活率高達90%,幼林生長快,10年生時平均高7.56m,平均胸徑8.92cm,海南巴豆不僅是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而且花蕾可入藥,木材又是珍貴用材,因此,對其進行人工造林具有重要
1.採種
海南巴豆採種應選擇15-40年生的健壯母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當聚合果由紅變紫、內種皮發黑時,即可採種。採摘後在室內後熟一段時間(5-7天),待果殼自然開裂後取出種子,放流水中1-2天,當假種皮軟化後,放在清水中擦去油脂狀的外種皮。脫脂越淨,發芽率越高。將洗淨的種子在室內攤數天陰乾,通常採用濕沙貯藏。注意經常檢查,發現有霉爛變質種子,應立即翻沙消毒,撿出壞種子。籽率為7%左右。種子千籽重100-120克,每公斤種子有1.0-1.2萬粒。發芽率86%。
2.育苗
苗圃地應選取排灌方便的沙質壤土。播種前進行細緻整地,施足基肥,每畝均勻撒施菜餅300公斤,鈣鎂磷肥50公斤,耕耙後築畦。於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播種前,苗床和種子均消毒,並用溫水浸種催芽,水溫控制在50℃,浸種36-48小時。採用條播,播種溝寬10-15厘米,條距20-25厘米,播種溝深3-4厘米。種子間距7厘米,在播種溝內成三角形排列,薄覆一層焦泥灰,蓋狼衣草。每畝播種量4-5公斤。播種後30天,陸續發芽出土,待三分之二的幼苗出土即可揭取苗床覆蓋的草。做好鬆土、除草、抗旱、施肥、間苗等管理工作。追肥在6月份前宜用腐熟稀薄人糞尿,以後每隔半月施一次尿素,8月初停止,9月中旬施一次磷鉀肥。高溫季節最好搭蔭棚遮蔭,9月份拆除。
海南巴豆海南巴豆枝葉
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造林地應選擇在海拔500-800米的山腰、山坡、山麓等地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
2.整地方式
採用大穴整地。定植穴直徑60厘米、深50厘米。
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為株行距2.5×3.0米(即每畝88株)或株行距2.0×2.0米。
4.造林方式
造林前,在穴內施入適量基肥。選擇無風陰天起苗造林。用表土填在苗根四周和定植穴內,做到苗正、根舒、泥緊。
5.造林季節
冬季或早春,選擇無風陰天起苗造林。
撫育管理
幼林鬱閉前,每年除草鬆土1-2次,適當整枝,以利長勢和冠形。天然林生長緩慢,成林鬱閉後,分次加以疏伐。25年左右間伐,50-60年主伐。
施肥
肥料是海南巴豆的糧食,是獲得海南巴豆葉優質高產的重要條件,海南巴豆只有從土壤中獲得所需要的N、P、K、B、Fe、Zn等大量和微量元素才能滿足海南巴豆葉生產對曠質營養的需求,為海南巴豆葉優質高產奠定基礎。
(一)肥料的種類與性質
1.有機肥料
①廄肥:牲畜糞尿(豬、牛、羊)和多種墊圈物的混合物,含有N、P、K三要素和多種元素。
②堆肥:用秸桿、雜草、綠肥、污水等混合不同數量的泥土及人畜尿堆制而成。
③餅肥:有豆餅、棉子餅、菜子餅等。
④人糞尿:速效性肥料,氮素含量較多。
2.化學肥料
①硝酸銨:生理中性肥料,速效、易被吸收。
②碳酸氫銨:速效性肥料,須深施。
③尿素:尿素含氮46%,1千克尿素相當於100千克人糞鳥或10千克餅肥所含的氮量。
④氯化鉀:宜在鹼性土壤中使用。
⑤海南巴豆專用複合肥料:中國已研製成功將N、P、K按一定比例混合造成的海南巴豆專用肥。
海南巴豆海南巴豆果實
(二)施肥時期及標準:
1.新建海南巴豆園:當年每畝施尿素3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在5月底,8月底分兩次穴施。第二年解凍後每畝施入農家肥1500千克以上;發芽前施尿1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春蠶結束後施入尿素20千克及適量的微量元素肥料。
2.成林海南巴豆園:三年以上海南巴豆園一年分春、夏、秋、冬四次施肥。
①春肥(催芽肥):在春季發芽前20天施用。以速效氮肥為主,畝施尿10-15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5千克。
②夏肥:春蠶結束或夏伐後到夏蠶前10天(7月下旬)施用,以速效肥料為主,N、P、K要合理搭配,也可配合施用一些腐熟的堆肥、廄肥等。畝施尿素25-3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
③秋肥:夏蠶結束後及時進行(或8月下旬前施用)。以速效肥料為主,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海南巴豆冬季的抗寒能力。
④冬肥(基肥):海南巴豆落葉後,土壤封凍前結合冬耕施用。應施用遲效性有機肥,如堆肥、廄肥、垃圾肥等,畝施農家肥3000-5000千克,並適當配合微量元素肥料。
(三)施肥方法
有機肥料要開溝深埋,速效肥料在行間開溝施入,施肥後灌水。微肥可與有機肥或化肥混合後施入。
(四)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具有見效快的特點,一般生長期各季均可採用,用葉前10-15天進行,要求選晴天無風的早晨或傍晚作業。噴時噴在葉背和嫩梢上,以滴水為度。濃度為尿素0.5%,磷酸二氫鉀0.2-0.5%。

常見病蟲害

苗期蟲害主要有老鼠啃食種子,可用毒餌誘殺。地老虎咬食幼苗,病害有猝倒病和爛根病。
地老虎:幼蟲夜出活動,咬斷幼苗嫩莖,啃食葉芽,造成幼苗枯死。當早晨看到新鮮苗木被咬斷時,順洞路扒開泥土找到地老虎幼蟲後將其殺死,也可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治。
猝倒病:可用0.5-1.0%的波爾多液、敵克松、退菌特防治。
爛根病:在排水不良的圃地易發生,梅季也易發此病。可用1-3%的硫酸亞鐵每隔4-6天噴一次,連續2-4次,並在苗床上撒生石灰,每畝15公斤;還應及時拔除病苗燒毀。

藥用價值

海南巴豆海南巴豆果實
海南巴豆
【海南巴豆的功效介紹】:
海南巴豆(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剎埂(傣名)。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海南巴豆的全株。
【植物形態】海南巴豆灌木,高約2米。
多分枝,幼枝密被粗毛。單葉互生,卵圓形,具尖頭,長10-15厘米,寬7-9厘米,下面密被白色糙毛,基脈3出,有香氣。野生或栽培。分布雲南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性熱,味辛微酸。
【功用主治】鎮靜祛風,退熱止痛,舒筋活絡。治瘧疾,高熱,驚癇抽搐,風濕性關節炎,麻木不仁。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瘧疾、高熱、驚癇抽搐:海南巴豆一至二錢,水煎服;外用葉搗包寸口。
②治風濕性關節炎:海南巴豆、蔓京子、石灰適量,搗爛包敷。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鄧安珺,秦海林;土蜜樹果實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誌;2008年02期;47-49
2.馬雪松,趙清;大戟科中藥古今炮製研究概述[J];中醫藥學刊;2006年04期;164-165

薔薇亞綱分類導航

薔薇目 | 傘形目 | 無患子目 | 桃金孃目 | 豆目 | 山茱萸目 | 鼠李目 | 大戟目 | 衛矛目 | 山龍眼目 | 紅樹目 | 大花草目 | 牻牛兒苗目 | 檀香目 | 亞麻目 | 遠志目| 川薹草目

大戟科·

巴豆亞科(Subfam. Crotonoideae Peg),大戟科的一個亞科,本亞科約72屬,約1 500種。我國產5族,另栽培的2族;共有18屬、61種、5變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