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屬中文名:葉輪木屬
種拉丁名:OstodeskatharinaePax
科中文名:大戟科
科拉丁名:Euphorbiaceae
屬拉丁名:Ostodes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Engl.Pflanzenr.47:19.1911]
中國植物志:44(2):158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褐色;枝、葉無毛,葉常聚生枝條頂端。葉薄革質,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24厘米,寬5-10厘米,頂端漸尖,有時尖頭尾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乾後下面蒼灰色或灰褐色,側脈7-8對;葉柄長4-12厘米;托葉早落。花雌雄異株,雄花序聚傘圓錐狀,長7-25厘米,雌花序較雄花序短;雄花:萼片5,3枚較寬,2枚較狹,長3-3.5毫米;花瓣5枚,卵狀橢圓形,長約5毫米,白色;腺體離生;雄蕊25枚或更多;雌花:花梗長約12毫米,花後呈棒狀增粗;萼片、花瓣與雄花同;花盤環狀;子房被長硬毛,花柱3枚,2深裂至中部以下,頂端再分叉。蒴果扁球狀,長2-2.5厘米,直徑3-3.5厘米,具深3縱溝,被微絨毛且密生疣突,中果皮硬、木質;種子橢圓狀,長約1.1厘米,栗褐色,有淡黃色斑紋,平滑,有光澤花期3-5月,果期8-9月。
分布範圍
葉輪木屬.大戟科,12種,分布於印度、馬來西亞,其中O.paniculatusBl.等3種,我國南部和西南部亦有分布。
國外分布:南亞次大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各國、印度尼西亞(爪哇)也有分布。
海拔:400-900
本屬物種
喬木,高達10米,胸徑達30厘米。嫩枝被黃褐色貼伏柔毛。葉薄革質,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22厘米,寬5-10厘米,頂端漸尖,尖頭常尾狀,基部闊楔形至近圓形,邊緣有鋸齒,齒端有腺,成長葉兩面無毛或僅下面沿中脈被疏柔毛,側脈7-9對;葉柄長3-7厘米,無毛。
花雌雄異株,花序軸密被絨毛,雄花序長10-18(-30)厘米,雌花序較短;雄花:萼片5枚,不等大,外面被絨毛;花瓣倒卵形,基部有髯毛;花盤有不整齊裂片;雄蕊20-40枚;雌花:子房密被黃棕色絨毛及長硬毛。蒴果略扁球狀,長約2.5厘米,直徑約3厘米,密被棕色短絨毛,疣突星散且不明顯;種子卵狀或橢圓狀,長約1.5厘米,直徑約1.3厘米,栗褐色,灰黃色斑紋不明顯,有光澤花期4-5月。
產於雲南南部至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900-2000米的密林中。泰國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思茅。
喬木,高5-9米;嫩枝密被黃棕色貼伏柔毛,後毛漸脫落。葉常聚生枝頂,薄革質,卵形、卵狀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10-22厘米,寬5-10厘米,頂端漸尖,尖頭尾狀,基部近圓形至闊楔形,邊緣具鋸齒,齒端有腺,嫩葉密被絨毛,成長葉上面無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側脈7-8對;葉柄長3-7厘米,密被黃褐色絨毛,頂端有2枚腺體。
花未見。果序軸、果梗密被絨毛或毛漸脫落;蒴果略扁球狀,長約2.5厘米,直徑約3厘米,疣突星散或不明顯;卵子橢圓狀,長約1.5厘米,直徑約1.3厘米,栗褐色,灰黃色斑紋常不明顯,有光澤。果期7-8月。
產於雲南西南部。生於海拔1400-20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勐海。
大戟科·
巴豆亞科(Subfam. Crotonoideae Peg),大戟科的一個亞科,本亞科約72屬,約1 500種。我國產5族,另栽培的2族;共有18屬、61種、5變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