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紋小壺

浪花紋小壺

浪花紋小壺,清乾隆時代製造,此壺是清乾隆時期仿戰國時代的青銅壺而製造,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注音

浪花紋小壺lànghuāwénxiǎohú

文物規格

浪花紋小壺,清乾隆,高18.8cm,寬9.8cm。

外形特徵

小壺圓體,長鼓腹,肩部有四環,圈足。肩及腹下部均飾蕉葉紋,腹飾兩圈浪花紋。

銘文內容

足外底有“乾隆年制”四字款。

工藝特點

浪花紋小壺 浪花紋小壺

此壺是清乾隆時期仿戰國時代的青銅壺而製造。戰國時期的青銅壺造形豐富,其中圓壺一般為侈口,束頸,鼓腹,高圈足。浪花紋小壺與戰國時的圓壺相比造型上區別不大,只是壺身所飾海水圖浪花捲動,頗為生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該壺銅質細膩,鑄造精工,應為清宮造辦處所造。乾隆皇帝好古,清宮造辦處因此仿古造了很多銅器供其賞玩。

製作背景

這一件清乾隆浪花紋小壺,就是當時的乾隆皇帝極為喜愛的小銅玩。

乾隆朝是製作仿古銅器的鼎盛期,宮中先後設立了銅作和爐作,大量製造各種銅器。當時製作的仿古銅器造型與原器相似,如鼎、觚、爵、壺、鍾等。紋飾則有繼承也有創新,器物上常見的紋飾有龍紋、捲雲紋、浪花紋、花卉紋、變形獸面紋、變形夔紋、回紋,這些紋飾有的在商周青銅器上尚未出現,有的圖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器物上常鑄有“大清乾隆年制”銘文。裝飾方法亦多種多樣,有鏨刻、鏤空、燒古、鎏金銀、嵌金銀絲、灑金等。器物的皮色更是變化多端,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中可見石青斑石綠斑硃砂斑、豬肝色、銅綠色、茶葉末色、翡翠綠、蟹殼青及鱔魚黃的記載。仿古銅器主要供皇家內廷陳設、佛堂供奉、太廟郊壇等使用。

詞語解釋

蕉葉紋

裝飾紋樣的一種。一端尖銳,一端較寬,作蕉葉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稱,蕉葉即芭蕉葉。

盛液體的器皿。商代已有,春秋戰國尤其盛行。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銅壺內就保存有二千三百年前的古酒。也用於盛水。商代的壺多扁圓,貫耳,圈足。西周的壺圓形,長勁,大腹,有蓋,獸耳銜環。春秋的壺扁圓,長頸,肩上有二伏獸,有蓋,蓋上常作蓮瓣裝飾;也有方壺。戰國的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瓢形等。圓形壺到漢代稱鍾,方形壺則稱“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