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所謂浪漫病,是18-19世紀,歐洲很多文學青年崇尚的,因為患上這種病的人,通常都擁有消瘦的身材、憂鬱的眼神、還會不時咳嗽,掩住口的白色手帕上會出現一點殷紅。其實,這就是結核病。現代人很難想像,當時這些病狀居然成了文人騷客追捧的文藝范兒。甚至詩人拜倫還說過,如果要死,希望死於結核病。發展歷史
在過去,富裕的人(包括特魯多本人,也是結核病人)通過陽光、營養和休息來治療,如今聞名世界的瑞士達沃斯曾經就是結核病的療養勝地;窮人們則相信結核病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需要國王藉助上帝之手的撫觸才能治癒,法國國王腓力四世(PhilipIV,1268-1314)曾經一次“撫觸”治療了1500個結核病患者。這場大戲,一面是很傻很天真,一面是無知者無畏。
真正的轉機是1943年鏈黴素的發明。現在我們都知道,新藥上市要經過臨床對照試驗的檢驗,鏈黴素治療結核病就是歷史上第一個臨床試驗。這個試驗不但推出了第一個真正的抗結核藥物,也奠定了所有新藥上市的科學標準程式和流程。隨著1950年代多種抗結核藥物的發明,結核病的治療迎來的春天,人們樂觀地認為可以就此治癒結核病。結核病也因此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盲目樂觀、忽視公共衛生的投入是人類社會的通病。人們也屢屢為自己的短視付出沉痛的代價,非典(SARS)、伊波拉(Ebola)、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耐藥結核病一次次觸痛人們的神經。
有識之士在反思的同時,更不忘行動。2016年前的10年,蓋茨基金會在結核病研發領域投資超過10億美元,支持新診斷工具、疫苗和治療方案的研發。在基金會和其他夥伴的支持下,以GeneXpert為代表的新型分子診斷工具已經上市,可以更快更準確的診斷結核病和耐藥結核病;一個全新的治療方案(PaMZ)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將在5年內上市,將會把耐藥結核病的療程從2年縮短到半年;疫苗領域也有更多的候選產品陸續進入臨床試驗。
中國同樣是一個結核病大國,疫情嚴重性僅次於印度。過去20年(2016年前),中國在結核病的控制方面幹得不賴,每年結核病疫情下降4%,下降速度領先全球(約2%)一倍。即便如此,中國每年新發病例還有約100萬,其中耐藥結核病約10萬。中國已經把結核病作為三大重大傳染病之一來控制,用創新加強結核病控制。中國疾控中心在中國衛生計生委-蓋茨基金會項目的支持下,創建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全球推廣的“耐藥結核病控制模式”。同時,杭州的一家中國診斷企業優思達也獲得了蓋茨基金會的資金支持,致力於開發適合本土使用的質優價廉的結核病分子診斷工具。
無論多“文藝范兒”,只要害人,咱們就不能饒過它。而要根本性控制結核病——這一致命的“浪漫病”,唯有創新才是出路。
患病名人
被這種“文藝范兒”病菌寄居的男人,有寫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浪漫詩人雪萊、也有奮筆揮出“橫眉冷對千夫指”鏗鏘作家魯迅;被寄居的女人,有宅男的夢中情人茜茜公主,還有被稱為“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
這個名單從古至今還可以很長:蕭邦、契訶夫、卡夫卡、席勒、濟慈、勞倫斯、奧威爾、約翰·哈佛、蕭紅、李嘉誠、俞敏洪……
相關作品
就像硬幣有兩個面,文藝浪漫只是結核病的一面,而另一面就冰冷暗黑多了——它是迄今(2016年)為止殺死人類最多的傳染病。19世紀,在抗生素髮明以前,歐洲有1/4的人死於結核病,而結核病也因此被稱為“白色瘟疫”。結核病的兩面性,被藝術家形象地呈現在兩幅著名的油畫里: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和莫奈的《卡米耶·莫奈》。這兩幅畫主角的原型都是結核病患者。維納斯的模特原型叫西蒙內塔·韋斯普奇(1454-1476),據稱是佛羅倫斯最美的女人。而卡米耶莫奈則是畫家莫奈的妻子,莫奈除了會畫睡蓮,也忠實記錄了妻子因結核病死亡的瞬間。結核病與人類的關係是如此的糾結,既有最美好的文藝形象,也有最恐怖最殘忍的毀滅。
當然,結核病這個致命殺手也並非只是“天妒紅顏”,巴黎聖母院里的鐘樓怪客也未能倖免。因此,無論高低貴賤、善惡美醜,只要你還呼吸,就有可能感染結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