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之歌

浪之歌

《浪之歌》是黎巴嫩詩人、作家、畫家紀·哈·紀伯倫寫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借物抒懷之作,也是紀伯倫著名散文詩篇之一。在這裡,我們恰恰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正應是這世間種種美好價值的守護者,正如詩的末尾所寫: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在這裡,海浪的形象已經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堅定的聲音。這篇文章被選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文。

基本信息

原文

浪之歌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對情人。愛情讓我們相親相近,空氣卻使我們相離相分。我隨著碧海丹霞來到這裡,為的是將我銀白的浪花與金沙鋪就的海岸合為一體;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讓它的心冷卻一些,別那么過分的熾熱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邊發出海誓山盟,於是她把我緊緊摟抱在懷中;傍晚,我把愛戀的禱詞歌吟,於是他將我親吻。
我生性執拗,急躁;我的情人卻堅忍而有耐心。
潮水漲來時,我擁抱著他;潮水退去時,我撲倒在他腳下。
曾有多少次,當美人魚從海底鑽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賞星空時,我圍繞她們跳過舞;曾有多少次,當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傾訴自己為愛情所苦時,我陪伴他長吁短嘆,幫助他將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與礁石同席對飲,它竟紋絲不動,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無笑容。我曾從海中托起過多少人的軀體,使他們死裡逃生;我又從海底偷出過多少珍珠,作為向美女麗人的饋贈。
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里沉睡,惟有我徹夜不寐;時而歌唱,時而嘆息。嗚呼!徹夜不眠讓我面容憔悴。因為我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
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身的工作。

散文特點

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的散文詩淡雅雋永,飽含哲理和對人生的思索,有如天籟自鳴,而愛與美正是他作品永恆的主鏇律。
在東方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嚴肅與冷峻,又有詠嘆調式的浪漫與抒情。他善於在平易中發掘雋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啟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紀伯倫風格還見諸於他極有個性的語言。以《舊約》式的簡練文筆和宗教式的虔誠情緒,通過瘋人、詩人、哲學家、先知、前驅、流浪漢、人子耶酥之口,歌頌了生命、自然、大真、純潔、美和愛,表達了對和諧完美的嚮往、對醜惡黑暗的憎惡,通過詩情畫意顯示了對人生各個方面如性愛、婚姻、子女、友誼、社會、時間、死亡等等的透視和徹悟,使讀者所得遠不止於一般的審美愉悅。其作品的語言風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東西方讀者。美國人曾稱譽紀伯倫“象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而他帶有強烈東方意識的作品被視為“東方贈給西方的最好禮物”。

賞析

讀完《浪之歌》,透過浪花、海岸這些形象,我們不禁想起了詩人自己,想起他對祖國熾熱而苦苦的戀情。熟悉詩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國——處於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統治下的黎巴嫩——給予他的並不是很多。遠在他少年時代,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離鄉,不遠萬里來到美國求生。後來,立志報國的詩人,又被“莫須有”地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國土上,連立足之地也沒有,不得不長期旅居異國,身老他鄉。然而,這種因貧窮和統治階級的罪惡而造成的與故土的別離,不僅沒有淡化他對祖國的思戀,冷卻他熾熱的赤子深情。相反,他愛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將海外流離的阿拉伯作家組織起來,共同為祖國獨立和自由民主而抗爭呼號,還常常在自己的詩作里,對祖國寄寓深厚的戀情。《浪之歌》便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他藉助海浪與海岸這對熱戀形象,曲折表達了他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
詩中的海浪形象是極為感人的。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的深沉。黎明,她誠摯地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願;傍晚,她又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潮漲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潮退了,她難捨難分,依戀地撲倒在情侶的腳下。面對她這誠摯熾烈的情愛,海岸是異常感激的,他親吻她,還容忍了她的“任性”。但與海岸連在一起的“山崖”,卻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獻媚,微笑,傾吐心聲,始終裝聾作啞,置之不理。他這種態度,使海浪感到傷感,苦惱。寂靜的夜晚,大地萬物都在睡神懷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輾轉反側,難以安眠。然而,她的戀情並沒有因此而減退,也沒有因此而動搖對愛情的信念,決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這樣消磨歲月”。顯示出無限的忠誠。海浪對愛情的這種態度,也正是詩人對祖國深厚情愛的反映。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點、能藉以很好地表達詩人的情感之外,還具有浪的特點。如她的“任性”,總不能平靜的心胸,晨昏的情感的變化,潮水漲落時不一的舉動等等。都符合海浪的特性。由此也說明,這一擬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顯示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能。
紀伯倫筆下的自然萬物仿佛都是詩人的一個面影,一個道具,浸染著他的氣息,跳動著他的詩心。在他的文學世界裡,一切事物都仿佛匯流、迴旋在一個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頌著生命、自然、愛情,而生命、自然、愛情,似乎也只是宇宙運行的同一個恢弘的過程的不同表現、不同名稱,為了去印證一個最終的和諧——這樣的思想對我們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它是純然東方的。
不同於真實世界,在這首散文詩里,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在前四節里,鋪陳出的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捨難分。接下來,這個女性化的形象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一個人間世界的守護者——“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里沉睡,惟有我徹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魚、礁石和情人組成的畫面中,它發出永恆的共鳴,“時而歌唱,時而嘆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嘆息。
也因此,我們方可領悟到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的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著母性的光輝——“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因為愛著這世界,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著這個世界,它的和諧,它的美。
詩人的故國地處地中海的東端,這也許是海洋的意象在他的散文詩里如此親切的原由。那在萬籟俱寂的深夜裡獨自往復拍打著岸邊,歌唱復如嘆息的大海的夢幻般的圖景,一定是這首散文詩詩思的緣起,而這,是僅僅在地圖上遙想大海,而未曾在海邊久久流連的人所不能寫出的。

語句賞析

1·我同海岸是一對情人。愛情讓我們相親相近,空氣卻使我們相離相分。賞析:寫出了我非常喜歡海浪
2·我生性執拗,急躁;我的情人卻堅忍而有耐心。賞析:對比出“我”和海岸還不一樣的特點,給人一種他們不知怎樣相處的感覺。
3·曾有多少次,當美人魚從海底鑽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賞星空時,我圍繞她們跳過舞;曾有多少次,當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傾訴自己為愛情所苦時,我陪伴他長吁短嘆,幫助他將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與礁石同席對飲,它竟紋絲不動,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無笑容。賞析: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海底的美人魚,海邊的情侶和礁石三樣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海邊景物的愛。
4·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讓它的心冷卻一些,別那么過分的熾熱。賞析:側面描寫出“我”的愛國之心。
5·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里沉睡,唯有我徹夜不寐。賞析:寫出了我愛國愛得深切,難以入眠。

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紀·哈·紀伯倫
紀·哈·紀伯倫;阿文名:جبرانخليلجبران;英文名:KahlilGibran(1883~1931),黎巴嫩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里。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誌,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毀,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後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紀伯倫是黎巴嫩的文壇驕子,作為哲理詩人和傑出的畫家,他和泰戈爾一樣都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樑上的巨人”。並有評論說“上帝的先知於其身復活”。同時,以他為中堅形成的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僑民文學”),全球聞名。
紀伯倫散文詩創作的數量多,內容豐富,體式多樣,敘述型,抒情型、議論型、故事型、寓言型、戲劇型、單純對話型、書信型、分行詩歌型、長篇、短篇,以及小詩、格言等等,各種體式都有。他為世界散文詩寶庫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貴的遺產。著作;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عرائسالمروج》《叛逆的靈魂الأرواحالمتمردة》
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الأحنحةالمتكسرة》
散文《音樂短章》《花之詠》《我的心靈告誡我وعظتنينفسي》
散文詩集《先知النبي》(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淚與笑دمعةوابتسامة》《暴風雨عاصفة》《先驅者》《沙與沫رملوزبد》《人之子耶穌يسوعإبنالإنسان》《先知園حديقةالنبي》《流浪者》《組歌》(包括《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詩集《行列歌الكواكب》
《珍聞與趣談البدائعوالطرائف》《與靈魂私語》
散文集《瘋人المجنون》
詩劇《大地諸神آلهةالأرض》《拉撒路和他的情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