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鈴子香
【藥 名】:浙江鈴子香【拼 音】:ZHEJIANGLINGZIXIANG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傘形科鈴子香屬植物浙江鈴子香的根。
功效與用法
【功 效】:解表散寒、祛寒通絡、消積。
【主 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流涕、頭痛、筋骨酸痛、食積。
【性味歸經】:辛,溫。肺、肝、脾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服,9一20克。
【別 名】:鈴子三七(浙江)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拉丁名】:浙江鈴子香 Chelonopsis chekiangensis C. Y. Wu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形態特徵
草本,直立,具有其上密生水平纖維鬚根的根莖。莖高約60厘米,鈍四棱形,具槽,無毛至多少具硬毛,帶褐紫色。葉全部莖生,上部漸變小而狹,披針形,長3-15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漸狹成長0.4-3厘米的柄,邊緣有銳淺而不規則具胼胝體的鋸齒,多少厚紙質,上面在脈上有具節的細平伏毛,餘部疏生硬毛,下面較淡,不明顯的具細點,脈上極疏生具節的細平伏毛,側脈8-10,上面不顯,下面弧狀網結顯著,網狀的細脈稀疏。花序聚傘狀,幾全部生葉腋中,極疏生平伏毛,兩歧花序具3-5花,具梗,總梗長約1-1.5(-2)厘米。花鮮紫色,美觀,梗長達5毫米;小苞片2,披針形,長過花梗。花萼長8-10毫米,鍾狀,花後囊狀增大,長達2厘米,寬1.5厘米,具4-5不規則而鈍的三角齒,外面疏生具節平伏毛,後變無毛,明顯具10脈,上部具明顯的網狀橫脈。花冠筒前伸,兩唇不顯著,長3-4厘米,在萼以上漸漸放寬,外面具極細乳突,內面在上唇基部具微柔毛;上唇不顯著,長約7毫米,全緣,下唇3淺裂,與上唇等長,中裂片較大,全緣,波狀。雄蕊在上唇基部以上插生,較之稍短,幾不伸出,後對微短,插生處高許多,花絲絲狀,扁平,向基部具微柔毛,花葯平叉開,卵圓形,長約1毫米,兩端具須狀毛。花盤斜向,杯狀,後裂片呈指狀。花柱細,無毛,伸出藥外,先端具短而不等的2裂,後裂片遠較短。子房無毛。小堅果長橢圓形,具長翅,長約1厘米,褐色,暗淡,具細脈。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上。模式標本采自浙江鎮海、杭州、寧波及天目山近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