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蕭山城區西南約4公里的城廂街道湘湖村。遺址西南約3公里為錢塘江、富春江與浦陽江三江的交匯處,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東流入東海。遺址南北均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過山嶺可見錢塘江,南面為東西向連綿不斷的會稽山余脈。跨湖橋遺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間有一座跨湖橋而命名。由於長期的湖底淤泥沉積,遺址的表土厚達3~4米,從而使遺址內的文物保存比較完整。

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發掘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杭州市蕭山區博物館

簡介: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是中華民族藥文化的淵源。在處於新石器時代的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盛有煎煮過的草藥的小陶釜,說明史前期人們早已認識到自然物材的藥用價值。
跨湖橋遺址1990年曾作發掘,所取標本的14C測定年代距今七八千年,超過著名的河姆渡遺址,這在東南沿海的新石器時代考古中是一個重要的發現。2001年5—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蕭山區博物館對跨湖橋遺址進行第二次發掘 ,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復原器近150餘件,器物形態及其組合迥異於河姆渡、羅家角等附近地區發現的早期文化遺址,可明確為一個新的 、獨立的考古學文化類型。
此次考古發現一件稍有殘缺的繩紋小陶釜,口徑11.3厘米、高8.8厘米,外底有煙火熏焦痕,器內盛有一捆植物莖枝,長度約5—8厘米,單根直徑一般在 0.3—0.8厘米間,共20餘根,紋理結節清晰,出土時頭尾整齊地曲縮在釜底。 從現象觀察,當屬因故(陶釜燒裂)丟棄的煎藥無疑。標本送浙江省藥品檢驗所中藥室檢測,定為莖枝類。傳說中商初重臣尹伊發明“複方”草藥,而這次出土的顯然是“單方”,這一珍貴資料對研究我國中草藥的起源尤其是煎藥起源具有 重要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