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菜

浙江菜

浙江菜,簡稱浙菜,是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佳肴美,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西南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東部沿海漁場密布,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肴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 。

簡介

浙江,東瀕大海 ,有千里長的海岸線,盛產海味,如著名的舟山漁場的黃魚、帶魚、石斑魚、錦繡龍蝦及蠣、蛤、蝦、蟹,平原,河道港叉遍布,著名的太湖南臨湖州,淡水魚名貴品種,如鱖魚、鯽魚、青蝦、湖蟹等以及四大家魚產量極盛。又是大米與蠶桑的主要產地,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號。西南為叢山峻岭,山珍野味歷來有名,像慶元的香菇、景寧的黑木耳。中部為浙江盆地——金衢盆地,即金華大糧倉,聞名中外的金華火腿就是選用全國瘦肉型名豬之一的“金華兩頭烏”製成的。加上舉世聞名的杭州龍井茶葉、紹興老酒,都是烹飪中不可缺少的上乘原料。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展,浙江菜的基本風格已經形成。

浙江菜的形成有其歷史的原因,同時也受資源特產的影響。浙江瀕臨東海,氣候溫和,水陸交通方便,其境內北半部地處我國“東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河漢密布,盛產稻、麥、粟、豆、果蔬,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四季時鮮源源上市;西南部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農舍雞鴨成群,牛羊肥壯,無不為烹飪提供了殷實富足的原料。特產有:富春江鰣魚,舟山黃魚,金華火腿,杭州油鄉豆腐皮,西湖蓴菜,紹興麻鴨、越雞和酒,西湖龍井茶,舟山的梭子蟹,安吉竹雞,黃岩蜜桔等。豐富的烹飪資源、眾多的名優特產,與卓越的烹飪技藝相結合,使浙江菜出類拔萃地獨成體系。

各種各樣的浙江菜 各種各樣的浙江菜

歷史發展

起源

浙菜具有悠久的歷史。黃帝《內經·素問·導法方宜論》曰:“東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漁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鹽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有“楚越之地……飯稻羹魚”的記載。由此可見,浙江烹飪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另外,我國的考古學家在1973年從浙江餘姚河姆渡發掘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秈稻、穀殼和很多菱角、葫蘆、酸棗的核和豬、鹿、虎、麋(四不像)、犀、雁、鴉、鷹、魚、龜、鱷等40餘種動物的殘骸。同時,還發掘出了陶製的古灶和一批釜、罐、盆、盤、缽等生活用陶器。據科學家考證,這些文物距今約有7000年左右的歷史,是長江下游,東南沿海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早的地層之一。

春秋時期

吳越春秋時期,春秋末年,越國定都“會稽”(今紹興市),利用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在中原各國的經濟、文化和技術的影響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錢塘江流域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越王勾踐為復國,加緊軍備,並在今紹興市的稽山,過去稱“雞山”,辦起了大型的養雞場,為前線準備作戰糧草用雞。故浙菜中最古的菜要首推紹興名菜“清湯越雞”。其次是杭州的“宋嫂魚羹”,出自“宋五嫂魚羹”,至今也有880年歷史。從杭州近郊的良渚和浙東的餘姚河姆渡兩處人類活動的古遺址中發現,從豬、牛、羊、雞、鴨等骨骸中證明,浙菜的烹飪原料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已相當豐富。東坡肉、鹹件兒、蜜汁火方、叫化童雞等傳統名菜均離不開這些烹飪原料。

南北朝以後

南北朝以後,江南幾百年免於戰爭,隋唐開通京杭大運河,寧波、溫州二地海運副業的拓展,對外經濟貿易交往頻繁,尤其是五代(公元 907年)吳越錢鏐建都杭州,經濟文化益顯發達,人口劇增,商業繁榮,曾有“駢牆二十里,開肆三萬室”之稱。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往來,無不為烹飪事業的發展和崛起產生巨大的推動力,使當時的宮廷菜餚和民間飲食等烹飪技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南宋

苔菜小方烤 苔菜小方烤

南宋建都杭州,浙菜在“南食”中占主要地位。被稱為中華民族第二次遷移的宋室南渡,對進一步推動以杭州為中心的南方菜餚的創新與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此次大遷移中,北方的名流達官貴人和勞動人民大批南移,卜居浙江,把北方的京都烹飪文化帶到了浙江,使南北烹飪技藝廣泛交流,飲食業興旺繁榮,烹飪技術不斷提高,名菜名饌應運而生。吳自牧的《夢梁錄》、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勝錄》、周密的《武林舊事》等書都記載了杭州城飲食市場的繁華和齊味萬方的市食佳肴。據《夢梁錄》卷十六“分茶酒店”中記載,當時杭州諸色菜餚有280多種,各種烹飪技法達15種以上,精巧華貴的酒樓林立,普通食店“遍布街巷,觸目皆是”,烹調風味南北皆具,一派繁榮景象。自南宋以後的幾百年來,政治中心雖在北方,但言物力之富,文化之發達,工商之繁庶,浙江必居其一。 北方大批名廚雲集杭城,使杭菜和浙菜系從萌芽狀態進入發展狀態,浙菜從此立於全國萊系之列。至今八百多年的南宋名菜蟹釀橙、鱉蒸羊、東坡脯、南炒鱔、群仙羹、兩色腰子等,至今仍是高檔筵席上的名萊。紹興除了清湯越雞外,鯗扣雞、鯗凍肉、蝦油雞、蓑衣蝦球;寧波的鹹菜大湯黃魚、苔菜小方烤、冰糖甲魚、鍋燒鰻,湖州的老法蝦仁、五彩鱔絲、嘉興的炒蟹粉、炒蝦蟹等,都有幾百年的歷史。溫州近閩,受閩菜影響,烹調上講究清淡,以海產品為主,像三絲魚卷、三片敲蝦等菜也歷史悠久。

民國後

杭菜首先推出了龍井蝦仁等新菜。但以杭菜為主的浙江菜系,基本上分為三大派別,一派以烹調北方風味的“京幫”館子,即烹飪界一致看重的大幫菜,以烹調高檔原料為主,如魚翅、海參、燕窩、熊掌以及烤乳豬、掛爐鴨子(北京烤鴨),此幫杭州最強。另一派以紅燒為拿手的徽幫,主要分布於杭、湖(吳興)寧波等地,菜品以入味、重油、重芡、重色、經濟實惠為主。另一幫即本地萊,真正的土生土長菜系。杭州規模較大的有西湖樓外樓,開設於清道光年間,以西湖醋魚、龍井蝦仁聞名。有城內清和坊的王潤興,人稱“皇飯兒”。以魚頭豆腐,人稱木榔豆腐,件兒肉、醃督筍拿手。紹興有蘭香館,蓑衣蝦球、專門烹製頭肚醋魚等標準紹菜。浙東寧波有東福園,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等名菜是正宗的寧波地方傳統菜。

浙菜有它自己獨特的烹調方法。除人們的地域性口味偏愛外,富饒的特產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西湖醋魚,叫化童雞 西湖醋魚,叫化童雞

宋嫂魚羹是用鱖魚在水中煮,魚剔除骨後將魚肉放回原湯中加少許醬油、糖和較多 的醋,不加油製作的工藝,創製了類似的“西湖醋魚”。西湖醋魚製作簡單,魚經宰殺,刀工處理,水煮後撈出加調料而成,但技術標準要求很高。像這種烹調方法全國名菜中絕無僅有。紹興名菜白鯗扣雞也有類似情況,把雞與白鯗(鹹味黃魚乾品)同放一隻碗中,不加油,蒸後其味芳香入味。寧波盛產黃魚,將黃魚與鹹菜同煮,做出了湯濃味鮮清口的鹹菜大湯黃魚。嘉興過去盛產大閘蟹,除小吃店攤外,酒樓飯店不出售整隻湖蟹,而歷來用蟹粉(即湖蟹的肉)烹製菜餚。浙南重鎮溫州,講究用湯,“三片敲蝦”、“三絲敲魚”均用高級吊湯。此外,杭州的泥烤菜“叫化童雞”,用茶菜作配料的“龍井蝦仁”等等,都是獨特的烹調技術。

新中國的成立後

浙江菜與全國各大菜系一樣,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浙江省還成立了專門培養烹飪人才的各類學校和烹飪研究機構,廣泛地烹飪文化交流,進一步完善了飲食業的設備和條件。

七八十年代以來

浙菜仍以傳統菜唱主角。80年代末,有些傳統菜已不受歡迎。取而代之的是“甲魚、河鰻”到眼下的基圍蝦、帶子、青蟹、膏蟹、鮮活赤貝、鮑魚、小沙魚等等。最主要的是,飲食服務的網點一年比一年壯大,特別是私人經濟的發展,來勢兇猛。到 1992年底,杭州的私營個體餐飲已猛增到四千餘家。在供應品種和烹調上,私營個體的做法基本實行“活殺現烹”,口味上聽任食者的要求,這迫使國營大店也跟著做。杭菜部分在“南風”的影響下,基圍蝦、帶子等取代了舊杭菜有些品種。一些傳統菜加創新,紹菜仍占主位。寧波發揮了靠海鮮的優勢,溫州菜發展了許多以海鮮為原料的名菜。

浙菜特色

綜述

浙菜基於以上四大流派,就整體而言,有比較明顯的特色風格,又具有共同的四個特點: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製作精細。

選料講究

原料講究品種和季節時令,以充分體現原料質地的柔嫩與爽脆,所用海鮮、果蔬之品,無不以時令為上,所用家禽、畜類,均以特產為多,充分體現了浙菜選料講究鮮活、用料講究部位,遵循“四時之序”的選料原則。

選料刻求“細、特、鮮、嫩。”

1、細:即精細,注重選取原料精華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上乘;

2、特:即特產。注重選用當地時令特產,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

3、鮮:即鮮活,注重選用時鮮蔬果和鮮活現殺的海味河鮮等原料,以確保菜品的口味純正;

4、嫩:即柔嫩,注重選用新嫩的原料,以保證菜品的清鮮爽脆。

烹飪獨到

浙菜以烹調技法豐富多彩聞名於國內外,其中以炒、炸、燴、熘、蒸、燒6類為擅長。“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調方法有三十餘類,因料施技,注重主配料味的配合,口味富有變化。其所擅長的六種技法各有千秋:

1、炒,以滑炒見長,要求速度快速成菜,成品質地滑嫩,薄油輕芡,清爽鮮美不膩;

2、炸,菜品外松而里嫩,力求嫩滑醇鮮,火候恰到好處,以包裹炸、卷炸見長;

3、燴,燴的技法所製作的菜餚,湯菜榮獲如願了鮮嫩,湯汁濃醇;

4、溜,溜的技法所製作的菜品講究火候,注重配料,主料多需鮮嫩腴美之品,突出原料的鮮美純真之味;

5、蒸,講究配料和烹製火候,主料作到鮮嫩瞍美;

6、燒,燒的技法所烹製的菜品,更以火工見長,原料要求燜酥入味,濃香適口。

另外,浙江的名廚高手烹製海鮮河鮮有其獨到之處,適應了江南人民喜食清淡鮮嫩之飲食習慣。烹製魚時,多以過水處理程式,約有三分之二的魚菜是以水傳熱介質烹製而成,突出了魚的鮮嫩味美之特點,傳統菜當首推杭州的西湖醋魚,系活魚現殺,經沸水氽熟,軟熘而成,不加任何油腥,滑嫩鮮美,眾口交贊。

注重本味

口味注重清鮮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清〉杭州人李漁《閒情偶記》中曾認為“世界好物利在孤行”,意思是要吃上等原料的本味。但是烹飪的發展證明,所謂突出原料本味,並非原料經合理的科學的烹飪,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去其糟粕,即除用熟處理外,還需要用蔥、姜、蒜、紹酒、醋等調味品,達到去腥、膻,增香的功效,驅逐原料的不良之味,增加原料的香味。

例如,浙江名菜“東坡肉”以紹酒代水烹製,醇香甘美。由於浙江物產豐富,因此在菜名配製時多以四季鮮筍、火腿、冬菇、蘑菇和綠葉時菜等清香之物相輔佐。原料的合理搭配所產生的美味非用調味品所能及。如雪菜大湯黃魚以雪裡蕻鹹菜、竹筍配伍,湯料鮮香味美,風味獨特;清湯越雞則以火腿、嫩筍、冬菇為原料蒸製而成,原汁原味,醇香甘美;火夾魚片則是用著名的金華火腿夾入魚片中烹製而成,菜品鮮合一,食之香嫩清鮮,其構思真乃巧奪天工。此類菜品例子舉不勝舉,足以證明浙菜在原料的配伍上有其維妙獨到之處。在海鮮河鮮的烹製上,浙菜以增鮮之味和輔料來進行烹製,以突出原料之本。

製作精緻

浙菜的菜品形態講究,精巧細膩,清秀雅麗。這種風格特色,始於南宋,《夢粱錄》曰:“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多是裝飾車蓋擔兒;盤食器皿,清潔精巧,以炫耀人耳目”。據南宋人筆記載,趙宋偏安江南,都在臨安(今杭州),宮廷中就設有“意思蜜煎局”,專制各色雕花蜜煎以供御用。意思蜜煎局的廚師,或以木瓜雕成“鵲橋仙故事”,或“以菖蒲或通用草雕刻天師雙虎象於中,四周以五色染菖蒲懸圍子左右。又雕刻生百蟲鋪子上,卻以蘚、榴、艾葉、花朵簇擁。”由此可見南宋時期廚師食雕技藝之高超。

縱觀當今浙江名廚綜合運刀技法之姻熟,配菜之巧妙,烹調之細膩,裝盤之講究,其所具有的細膩多變幻刀法和淡雅的配色,深得國內外美食家的讚賞,均體現了浙江廚師把烹飪技藝與美學的有機結合,創造出了一款款美饌佳肴。如傳統名菜“薄片火腿”,片片厚薄均等、長短一致、整齊劃一,每片紅白相間,造型尤似江南水鄉的拱橋;南宋傳統名菜“蟹釀橙”,色彩艷麗,橙香蟹美,構思巧妙,獨具一格;創新菜餚“錦繡魚絲”,9厘米長的魚絲整齊劃一(足見刀工底之深厚),綴以幾線紅綠柿椒,色彩艷麗和諧,博得廣大食客的讚許。許多菜餚,以風景名勝命名,造型優美。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名菜簡介

概述

浙菜系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南肉”、“乾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蓴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煺”、“乾菜燜肉”、“蛤蜊黃魚羹”、“叫化童雞”“香酥燜肉”、“絲瓜鹵蒸黃魚”、“三絲拌蟶”、“油燜春筍”、“蝦爆鱔背”、“新風蟹謄”、“雪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蜜汁灌藕”、“嘉興五芳齋粽子”、“寧波湯糰”、“湖州千張包子”等數百種。

西湖醋魚

浙江菜 浙江菜

此菜相傳出自“叔嫂傳珍”的故事:古時西子湖畔住著宋氏兄弟,以捕魚為生。當地惡棍趙大官人見宋嫂姿色動人,殺害其兄,又欲加害小叔,宋嫂勸小叔外逃,用糖醋燒魚為他餞行,要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處”。後來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會,又嘗到這一酸甜味的魚菜,終於找到隱名循逃的嫂嫂,他就辭官重操漁家舊業。後人傳其事,仿其法烹製醋魚,“西湖醋魚”就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西湖醋魚選用鮮活草魚,經餓養1~2天,促使其排盡泥土味,並採用活殺現烹,不著油膩菜品,色澤紅亮,酸甜適宜,魚肉結實,鮮美滑嫩,勝似蟹肉,風味獨特。

烹製前,先將草魚放在水池中餓養兩天,使其排除泥土味,魚肉結實。宰殺後,去掉鱗、鰓和內臟,洗淨,從頭至尾片成兩片,再坡刀剞上刀紋,放入沸水中煮3分鐘,用筷子扎魚的頜下部,能輕輕扎入時即撈出,魚背相對裝入盤內。用煮魚的湯水250克,加入醬油、醋、紹酒、白糖,燒開後,淋入濕澱粉,推攪成米湯汁,澆在魚身上。

這個菜的特點是不用油,只用白開水加調料,魚肉以斷生為度,講究食其鮮嫩和本味。

東坡肉

東坡肉 東坡肉

此菜相傳出自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故事。宋元佑年間(約公元1090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刺史,發動民眾疏浚西湖,大功告成,為犒勞民工,吩咐家人將百姓饋贈的豬肉,按照他總結的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烹製成佳肴。與酒一起分送給民工,家人誤將酒肉一起燒,結果肉味特別香醇可口,人們傳頌東坡的為人,又將此獨特風味的塊肉命以“東坡肉”,

“東坡肉”經歷代廚師的不斷總結髮展,而被公推為杭州第一名菜。其操作方法是:選用帶皮豬五花肉,刮洗乾淨,放入水鍋內焯透撈出後,再切成75克重的正方塊;取一大沙鍋,用竹箅子墊底,鋪上蔥、姜塊,再放上豬肉,加入白糖,紹酒醬油,加蓋密封,燒開後,用微火燜2小時,燜至酥爛,撇去浮油,皮朝上裝入陶罐內,蓋上蓋,上屜蒸30分鐘至酥透即可。

特點是油潤柔糯,味美異常。

西湖蓴菜湯

西湖蓴菜湯 西湖蓴菜湯

西湖蓴菜湯選用杭州西湖特產的鮮藥菜和雞脯絲、火腿絲永制而成,故又名“雞火蓴菜湯”,此菜鮮蓴翠綠,滑嫩清香,雞絲白淨,火絲嫣紅,色彩鮮艷,湯清味美,是一道具有杭州風味的浙江名菜。系用杭州西湖特產的蓴菜與熟雞脯肉絲、熟火腿絲,加上高級清湯、精鹽、味素、熟雞油氽制而成。菜餚色彩諧和,湯蓴味美,蓴菜鮮嫩潤滑,膾炙人口,突出了地方風味特點。

乾炸響鈴

乾炸響鈴是用杭州地區著名特產一泗鄉豆腐皮製成的千炸響鈴,以色澤黃亮、鮮香味美,脆如響鈴而被推為杭州特色風味名菜之列,受到食者的歡迎。泗鄉豆腐皮產於杭州富陽東塢山村,故又名東塢山豆腐皮。它已有1千多年的生產歷史,以上等黃豆、優質水源經18道工藝精製而成,腐皮薄如蟬衣,油潤光亮,軟而韌,拉力大,落水不糊,被譽為“金衣”。入撰清香味美,柔滑可口,是製作多種素食名菜的高檔原料,也是於炸響鈴專用主料,食時輔以甜麵醬、花椒鹽和蔥白,其味更佳。

“乾炸響鈴”是用泗鄉特產的豆腐皮,切成正方形,卷上用豬裡脊、精鹽、味素、紹酒和成的餡,再切成3.5厘米的段,放入五成熱的菜油中炸至鬆脆撈出,裝入盤內,配蔥段、甜麵醬、花椒鹽佐食。此菜,色澤黃亮,食時脆如響鈴而故名。

油燜春筍

油燜春筍是一道杭州的傳統風味菜。它選用清明前後出土的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製而成,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鮮鹹而帶甜味,令人久食不厭。竹筍是浙江的一大特產,特別是浙西山區一帶,竹林似海,春夏之交盛產春筍,夏秋時節鞭筍上市,十月以後冬筍大量湧現,故有“四時不乏筍味”的稱譽,竹筍也就成飲食烹調中的一個重要原料,真可謂“無日不筍,無食不筍”。

“油燜春筍”是選用清明前出土的嫩筍,順長剖開,拍松,再切成5厘米長的段,用花椒油煸炒後,加入醬油、白糖、味素和鮮湯,燒開後改用小火燜至湯汁稠濃,淋上香油即成。

特點是油重、糖重,色澤紅亮,口味偏甜,屬於浙江的傳統風味菜。

叫化童雞

叫化童雞 叫化童雞

相傳,古時有個叫化子,偷來一隻母雞,在缺鍋少灶的情況下,他就用泥巴將雞包起來,放在紫火中燒烤,燒熟後再剝去泥巴,食之滋味鮮美異常。後來這一泥烤技法傳入飯店酒家,又經過不斷研製改進,逐已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

其烹製方法是:“選用1.5千克左右重的嫩母雞,宰殺褪洗乾淨後,肋開取出內臟,經用山奈、八角、醬油、紹酒、白糖、精鹽、味素、蔥段、薑絲和成的滷汁醃漬,再逐層包上豬網油、荷葉、玻璃紙,用細麻繩紮好,最外面再包上和好的酒罈泥(和泥加料酒、精鹽),放入烤箱內烘烤3至4小時,[扌盍]去泥包,蘸花椒鹽、辣醬油佐食。

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的創製,據說是受蘇東坡《望江南》一詞的啟發。此詞寫道:“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舊時,有寒食節不舉火的風俗,節後舉火稱“新火”。這個時候採摘炒制的茶葉,正是“明前”茶(寒食後二日是清明節),屬龍井茶中的最佳品。龍井茶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並被清代皇上列為“貢品”。河蝦被古人譽為“饌品所珍”,不僅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且有補腎、壯陽、解毒之功效。取用清明前的龍井新茶與時鮮的河蝦烹製而成的“龍井蝦仁”,集兩者之精華,菜品色如白玉翡翠,透出誘人的清香,食之嫩滑鮮美,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杭州名菜。

“龍井蝦仁”是取用清明節前的西湖龍井新茶與時鮮的河蝦烹製而成。菜餚色澤白綠相襯,口味鮮嫩清香,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其烹製過程是:將河蝦洗淨,擠出蝦仁,用蛋清、精鹽、濕澱粉漿好;取龍井新茶10克,用沸水50克沏泡10分鐘;漿好的蝦仁用四成熱的大油滑熟,再烹上茶葉、茶汁、紹酒翻炒即可。

荷葉粉蒸肉

荷葉粉蒸肉是將帶皮的豬肋條肉切成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征,每片中間順長剞一刀口,用甜麵醬、醬油、白糖、紹酒、蔥絲、薑絲拌和醃漬後,滾上一層米粉,刀口中間也夾上米粉,再包上燙過的荷葉,上屜蒸2小時即可。肉質酥糯,清香不膩,實為夏季佐酒下飯美餚。

乾菜燜肉

豬肉棗紅、乾菜油黑,鮮香油潤,酥糯不膩,鹹鮮中略帶甜味,這是乾菜燜肉的風味特色。乾菜,俗稱“霉乾菜”,用芥菜腋制曬乾而成,是浙江紹興的土特產,馨香鮮嫩,久儲不易變質,長期來紹興城鄉居民都有自製乾菜的習俗。“乾菜燜肉”也成了民眾喜愛的傳統萊餚。周恩來總理生前多次來浙江,也愛吃這道富有紹興田園風味的特色菜。

宋嫂魚羹

宋嫂魚羹是南宋時的一種名菜,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據(宋)周密著的《武林舊事》記載:淳熙六年(公元1171年)3月15 日,宋高宗趙構登御舟閒遊西湖,命內侍買湖中龜魚放生,宣喚中有一賣魚羹的婦人叫宋五嫂,自稱是東京(今開封)人,隨駕到此,在西湖邊以賣魚羹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魚羹,十分讚賞,並念其年老,賜於金銀絹匹。從此,聲譽鵲起,富家巨室爭相購食,宋嫂魚羹也就成了馳譽京城的名餚。經歷代廚師不斷的研製提高。宋嫂魚羹的配料更為精細講究,製成的魚羹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故有“賽蟹羹”之稱,是聞名遐邇的杭州傳統風味名菜。

排南

浙江金華火腿是全國聞名的南北二腿之一,而排南是選用金腿中的上品——中腰峰雄爿,切成“骨牌”形的小塊,整齊排放而成,造型美觀,味鹹中帶甜,因“牌”與“排”同音,故杭州人稱之為“排南”。將火腿肉留下0.3 厘米的肥膘,切成寬1.5 厘米、長2.5 厘米、厚為 1厘米的“骨牌”塊共24塊,按底12塊、中層8塊、上層4塊的形狀堆放於盤中,白糖加開水溶化,加入紹酒攪勻,澆於火腿上,覆蓋一扣碗上籠蒸 2分鐘即成。食時揭去扣碗。

清湯越雞

清湯越雞是紹興的傳統風味名菜,據說是春秋時期越國流傳下來的。它用紹興的特產越雞烹製而成。此雞肉白嫩,骨質鬆脆。利用原汁清燉,味鮮爽口。清朝皇帝乾隆游紹興時吃過此菜,連聲稱好。此後,這個菜就成了朝廷的貢品。這道名菜幾經紹興廚師的改進,加上火腿、香菇、筍片作輔料,更具特點。雞取用整隻嫩母雞,配以火腿片、筍片、香菇、紹酒等佐料清燉而成。雞肉白嫩、骨鬆脆,湯清鮮。

雪菜大湯黃魚

雪菜大湯黃魚 雪菜大湯黃魚

雪菜大湯黃魚是一道富有寧波特色的風味菜。雪菜(即雪裡蕻鹹菜),是寧波家常必備之菜,當地有句俗語“三天勿吃鹹菜湯,兩腿酸汪汪(即沒有勁)”,說明對雪菜的特殊嗜好。而大黃魚又是寧波港的主要海鮮之一。“雪菜大湯黃魚”不僅是寧波酒樓飯莊的傳統名菜,也是民間筵席上的佳肴。此菜湯汁乳白濃醇,肉質結實肥嫩,口味鹹鮮合一,鮮爽可口。

沙鍋魚頭豆腐

“肚飢飯碗小,魚美酒腸寬;問客何所好,豆腐燒魚頭”。這是過去掛在杭州王潤興飯店中的一付對聯。這“豆腐燒魚頭”還有一段與乾隆皇帝有關的趣聞。有一年初春,乾隆下江南來到杭州。有一次他穿便服上吳山私游,中午時分恰遇大雨,躲避于山腰間一戶人家的屋檐下,他又冷又餓,便推門入室以求午餐,主人見狀十分同情,將家中僅有的一塊豆腐,一半用來燒菠菜,一半與半爿魚頭在沙鍋中燒燉了燉,給乾隆就餐。飢腸轆轆的乾隆,覺得菜飯味道特別好,回京後還念念不忘這頓美餐。他第二次來杭時,正逢春節,為了報答王小二一餐之贈,乾隆賜銀助小二在河坊街吳山腳下開了一家飯館,又親筆題了“皇飯兒”三字(這就是王潤興飯店的前身)。工小二精心經營,專門供應魚頭豆腐等菜餚,顧客慕名而來,生意十分興隆,沙鍋魚頭豆腐也成為歷久不衰的杭州傳統名菜。

魚頭濃湯

魚頭豆腐由於乾隆的賞識和推崇,身價倍增,成了杭州王潤興等菜館的看家名菜,慕名而來品嘗者絡繹不絕,因為豆腐天熱容易變質,供應受到限制,杭州的廚師在保留魚頭豆腐基本特色的基礎上,選用火腿、菜心作配料,精心烹製了“魚頭濃湯”。此菜湯濃如奶,魚肉油潤嫩滑,鮮美可口,別有風味,而成為與“魚頭豆腐”相提並論的“姐妹菜”,雙雙並列為杭州的傳統風味名菜。

爆墨魚卷

爆墨魚卷 爆墨魚卷

墨魚也稱“烏賊”、“墨斗魚”。肉質肥,味鮮美,是一種常用的海產食品。中醫認為墨魚味鹹、性平,有養血滋陰的作用。“爆墨魚卷”是一道刀工、火候都十分講究的溫州名餚。墨魚刻上精細的花刀,經旺火速烹,捲曲呈麥穗狀,色白形美,滷汁緊包魚卷,脆嫩爽口入味。此菜在全國第二屆烹飪大賽中獲銅牌獎。

爆墨魚花

特點:在甌菜中有一系列的墨魚菜餚,爆墨魚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是一道刀工、爐工並重的甌菜名餚,脆嫩爽口,造型非常美觀。

冰糖甲魚

甲魚也稱鱉、團魚、水魚、元魚、元菜、神守等名,含有蛋白質、鈣、磷、維生素A等多種營養成分,肉質鮮美為席上珍餚,有“五味食品”之稱。據《日用本草》記載,甲魚有“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的功效,也是民間公認的一種滋補食品。“冰糖甲魚”是一道正宗的寧邦名菜,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以獨特的烹調方法,熱芡熱油緊裹甲魚,色澤光亮,能保熱較長時間,甜酸鹹香,綿糯潤口,別具風格,被列為寧波市十大名菜之首,也是寧波名菜館“狀元樓”的看家菜。

火踵神仙鴨

火踵神仙鴨 火踵神仙鴨

火踵神仙鴨是將鴨子與火腿腳踵放入大沙鍋,加調料密封,用微火燜燉至酥熟而成,食時多用原鍋上桌,揭蓋後湯汁仍在沸滾,氣霧翻騰,異香撲鼻,紅艷濃香的火踵,鮮嫩油潤的肥鴨,乳白似奶的湯汁,形美味鮮,誘人食慾,是杭州的傳統名菜之一。“神仙鴨”朔源有因:相傳很早以前,人們用沙罐燉鴨,為了保持原汁原味,在沙罐蓋的四周糊以薄紙,焚香計時,待三柱香點完,火候恰到好處,食之開胃生津、滋陰補虛,對病後虛弱有較好的療效。將鴨與火踵同燉,其營養價值與食療效果更勝一籌,“神仙鴨子”的美名也就不脛而走了。

蜜汁火方

蜜汁火方是用蜜汁方法烹製的高檔宴席甜菜,它以浙江特產金華火腿為主料,選取全腿中質地最佳的“中腰峰”雄爿火腿一方,反覆用冰糖汁浸蒸至肉質酥糯,湯汁稠濃,並以通心白蓮、青梅、櫻桃等作配料,觀之色彩艷麗,食之鹹甜濃香,風味獨特。

金華火腿富含蛋白質及多種礦物質,據《本草綱目拾遺》等記載,具有益腎、養胃、生津、壯陽、固骨髓、健足力等功效。江浙一帶對病後體弱、老人延壽、婦女做產,都習慣吃點火腿,故蜜汁火方既是珍貴的食品,也是高檔的營養滋補品。

拔絲蜜桔

“拔絲”是製作甜菜的一種常用方法,它將糖加熱熬成糖汁, 恰到火候時將原料投入,使糖汁粘包原料,夾起時即拉成透明細長的糖絲,頗有食趣。

“拔絲蜜桔”用浙江特產的黃岩蜜桔為原料,蜜桔富含維生素 C,甜酸清香,製成的拔絲蜜桔色澤黃亮,酥脆爽口,甜中帶有酸味,是一道營養價值高,口感滋味好的甜菜。

吳山酥油餅

相傳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國未,趙匡胤在安徽壽具與南唐的李升交戰時被圍,面臨斷糧之困,當地人們用栗子面製成酥油餅支援趙軍,最終使趙獲勝。公元960年趙匡嵐在汴梁(今河南開封)建立北宋王朝,當了皇帝,他常命御廚製作此餅,並稱此餅為“大救駕”。南宋時遷都臨安(即杭州),“大救駕”也從御膳房傳至民間,人們用麵粉和油起酥仿製此餅,尤以吳山風景點供應酥油餅更具特色,色白似玉,酥層清晰,食時酥鬆香甜,油而不膩,而被譽為“吳山第一點”。“吳山酥油餅”也就成杭州的傳統名點而流傳至今。

寧波湯糰

寧波湯糰是南宋時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點心,經過長期的發展而形成獨有的特色。它將糯米用水磨成粉漿,然後盛人布袋吊起瀝水,待瀝至不乾不粘時取用。這種水粉色白髮光,糯而不粘,製成的湯糰皮薄綿糯,餡多油潤,香甜不膩,自成特色,故有“江南吊漿湯糰”之譽。寧波湯糰的出名還與寧波的“缸鴨狗”湯糰店有一段趣聞:40年代,在寧波城隍廟有一個叫江阿狗的攤販,以賣紅棗湯和酒釀圓子為生,後來他學會了做豬油湯糰的手藝,生意日見紅火,不久他遷到開明街設店,為了招徠顧客,在店面招牌上,以自己名字的諧音畫了一隻缸、一隻鴨和一隻狗(即江阿狗),這別出心裁的一招,果然引起顧客的好奇,加上他精湛的製作技藝,缸鴨狗寧波湯糰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嘉興粽子

浙江菜--嘉興粽子圖片 浙江菜--嘉興粽子圖片

粽子是嘉興的主要物產。它始於 1921年,至今已有90餘年的歷史。嘉興粽子由於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口味純正,四季供應,故久享盛譽,有“粽子大王”之稱,馳名於江、浙、粵、滬3省1市,並已銷往海外。以五芳齋為代表的嘉興粽子,除豬肉、細沙等傳統品種外,至今己發展有蛋黃、火腿、栗子等數十個新品種。嘉興粽子成品形態美觀別致,箬芬芳和潤,肉質酥爛鮮嫩,肥糯可口不膩,若用筷夾分4塊,塊塊見肉,具有江南獨特風味。

雞腿芋艿

相傳宋末元初,胡人滅了南宋,建立了元朝,並對居住東南沿海一帶的漢族實行殘酷的統治,為了提防漢人反抗,規定每三戶人家只能用一把菜刀,漢對胡人亦稱之為“胡頭”,而“芋頭”與“胡頭”諧音,故以胡人之頭比擬為芋頭,將其當成祭品,對胡人統治者懷著刻骨仇恨,咬牙切齒吃芋頭(胡頭)。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載:“芋艿,別名:蹲鴟。史記,卓文君雲;岷山之下,野有蹲鴟,至死不餓。”吃芋有“寬腸胃,充肌膚,療煩熱,破宿血,和魚煮食甚下氣,調中補虛”之功。故此,潮家相傳有:“鱅魚頭煮芋頭”的美食習俗,迄今時尚。 製作方法1. 雞腿洗淨切塊,芋頭去皮洗淨,切滾刀塊;2. 熱鍋加油,倒入雞腿塊及芋頭塊翻炒數下,撈起;

3. 鍋內留少許,再將雞腿塊及芋頭塊倒入,加鹽、味素、高湯,中火燜煮25分鐘,起鍋前淋上麻油並撒上蔥花即可。

工藝提示:本品需高湯約1.5杯;植物油約300克。

浙菜文化

文化色彩濃郁

浙菜中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其中的“宋嫂魚羹”是杭州傳統名菜,相傳宋朝時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裡以打魚為生。有次生病時,他嫂嫂親自到湖裡打魚,用醋加糖燒成菜給他吃,吃後病就好了。後來此菜名即成“宋嫂魚羹”,杭州地區各家菜館均有供應。過去孤山樓外樓牆壁上曾留有“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的詩句,慕名而來品嘗的日益見多。清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指明要品嘗宋嫂魚羹,可見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揚全國。

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因取杭州最佳的龍井茶葉烹製而著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龍井村獅子峰所產為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據傳此茶起源於唐宋、明清以來,經當地人民精心培育,品質獨特。有史載“龍井茶真品,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過後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齒頰之間,此無味乃至味也”。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當時安徽地區用“雀舌”、“鷹爪”之茶葉嫩尖製作珍貴菜餚,杭州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配以鮮活河蝦仁製作炒蝦仁,故名“龍井蝦仁”,不久就成為杭州最著名的特色名菜,遐邇聞名。

“新風鰻鯗”是浙江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魚鯗是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佳品,用黃魚製作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作的“鰻鯗”。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即寧波地區,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取當地的鰻鯗,代替鮮魚作菜。吳王食後,覺得此魚香濃味美,與往日宮中所吃的鯉魚、鯽魚不同。待到回宮,雖餐有魚餚,但總覺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後來他差人到鄞縣海邊抓來一位老漁民,專為他製作魚餚。用鰻鯗加調味品後蒸熟,夫差吃後讚不絕口,鰻鯗從此身價百倍。清代鰻鯗也在民間流行,當時浙江台州溫嶺縣松門地區出產的“台鯗”,聞名全國。袁枚在《隨園食單》上曾提到“台鯗好醜不一。出台州松門者為佳,肉軟而鮮肥。生時拆之,便可當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鯗,否則鯗消化不見矣。凍之則為鯗凍。紹興人法也。”寧波當地每當冬令及過春節時製作的“新風鰻鯗”,略微風乾,即可食用。“乾菜燜肉”是紹興名餚,是用紹興特有的霉乾菜和五花肉同煮,燜至酥爛時為佳。同時,肉油滲入霉乾菜,霉乾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軟,鮮美可口。

浙菜體系

具有悠久歷史的浙江菜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在中國眾多的地方風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個流派所組成,各自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浙菜系與眾不同的是因時因地而異。如杭州是全國著名風景區,宋室南渡後,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遊覽杭州風景者日益增多,飲食業應運而生。其製作精細,變化多樣,並喜歡以風景名勝來命名菜餚,烹調方法以爆、炒、燴、炸為主,清鮮爽脆。寧波地處沿海,特點是“鹹鮮合一”,口味“鹹、鮮、臭”,以蒸、紅燒、燉製海鮮見長,講求鮮嫩軟滑,注重大湯大水,保持原汁原味。紹興菜擅長烹飪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富有鄉村風味。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南肉”、“乾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蓴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煺”、“乾菜燜肉”、“蛤蜊黃魚羹”等數百種。

油燜春筍,木魚大烤 油燜春筍,木魚大烤

杭州菜以爆、炒、燴、炸為主,工藝精細,清鮮爽脆。杭州菜歷史悠久,自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後,商市繁榮,各地食店相繼進入臨安,菜館、食店眾多,而且效仿京師。據南宋《夢粱錄》記載,當時“杭城食店,多是效學京師人,開張亦御廚體式,貴官家品件”。經營名菜有“百味羹”、“五味焙雞”、“米脯風鰻”、“酒蒸鰍魚”等近百種。明清年間,杭州又成為全國著名的風景區,遊覽杭州的帝王將相和文人騷客日益增多,飲食業更為發展,名菜名點大批湧現,杭州成為既有美麗的西湖,又有膾炙人口的名菜名點的著名城市。杭州菜製作精細,品種多樣,清鮮爽脆,淡雅典麗,是浙萊的主流。名菜如“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油燜春筍” 、“排南”、“西湖蓴菜湯”等,集中反映了“杭菜”的風味特點。

寧波菜以“鮮鹹合一”,蒸、烤、燉製海味見長,講究嫩、軟、滑。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色澤較濃。著名菜餚有雪菜大湯黃魚、苔菜拖黃魚、木魚大烤、冰糖甲魚、鍋燒鰻、溜黃青蟹、寧波燒鵝等。

紹興菜富有江南水鄉風味,作料以魚蝦河鮮和雞鴨家禽、豆類、筍類為主,講究香酥綿糯、原湯原汁,輕油忌辣,汁濃味重。其烹調常用鮮料配醃臘食品同蒸或燉,切多用紹酒烹製,故香味濃烈。著名菜餚有糟溜蝦仁、乾菜燜肉、紹蝦球、頭肚須魚、鑑湖魚味、清蒸桂魚等。

溫州古稱“甌”,地處浙南沿海,當地的語言、風俗和飲食方面,都自成一體,別具一格,素以“東甌名鎮”著稱。溫州菜也稱“甌菜”,匝菜則以海鮮人饌為主,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二輕一重”,即輕油、輕芡、重刀工。代表名菜有:“三絲敲魚”、“雙味蝤蛑”、“桔絡魚腦”、“蒜子魚皮”、“爆墨魚花”等。

現代形勢

順應時勢,浙菜的發展已進入科學、講營養、講衛生,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以低價、實惠形、以廣大消費者、大眾消費為目的的高速度、跨越式發展階段。走繼承,發揚、開拓、創新、大膽改革產品結構,調整家常型口味,提高時代飲食思路,實施浙菜面向大眾化的消費觀念。浙菜走進高科技的發展時代,從實踐中逐步進入理論化、系統化,採用產品家常話,價格低廉化,原料流通化,烹製多變化,走以科學相結合,飲食文化相結合,烹飪技藝相結合,隨著祖國物質文明和科學文化的進步,以更大更快的步伐開拓進步。

烹飪技術的提高,有賴於歷代廚師的科學研究和創新,改革是時代的必經。特別是市場經濟深化中餐飲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習慣的變化,對口味、對菜餚出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滿足廣大消費者對餐飲業高標準、嚴要求是對浙菜烹飪工作者的一場考驗。

清淡雅致的浙菜的保養調理功能在其他菜系中首屈一指,勇於進取的浙江人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發掘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不斷發展。使浙江飲食業經營的菜餚珍品琳琅滿目,飲食業酒樓、飯店別具一格,規模逐漸擴大。在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條件下,廣大廚師在浙江菜講究色、香、味、形、器的基礎上人證研究和提高菜餚的營養價值,使之達到平衡膳食,更加有益於消費者身體健康的要求,為浙江烹苑增添了朵朵奇葩異卉。

樹立品牌意識,解決的長久之道。浙江菜,已經是一個品牌,帶著浙江的靈秀和雅致走上了人們的餐桌,已經建立起來的品牌需要維護,把任何一道浙江菜都當作 一種品牌去經營,讓食客們從一道道浙江菜中體會到浙江的文化和特有的精神。例如重慶的火鍋,人們提到重慶,立馬聯想帶奔放的火鍋,坐在火鍋周圍的人們也能從熱氣騰騰的鍋料中看到豪爽的重慶人們,這就是地域特色,在吃的同時,讓人想到飲食背後所蘊涵的文化內涵和當地風情。當然,在維護的同時還需要不斷地去創造,緊跟人們生活的節奏,從普通大眾中間找到浙江菜的生命。浙菜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廣大烹飪工作者的艱苦創業精神,以解放思想為根本,占領市場為目標,繼承傳統為基礎,弘揚飲食文化為精神,開拓創業為前提,創造品牌為宗旨,方是浙江菜的長遠發展之道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