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浙江畲族史》對畲族史詩、傳說、故事的描述和分析也富有特色,不但細緻描述了他們的表現形式,還中肯地分析了這些史詩、傳說、故事所具有的社會功能,既畫龍,又點睛,比起不少著述的一般性介紹,自然高明了許多。
這是一部區域畲族史的著作。在畲族研究領域,按省區研究畲族的歷史和文化,還是一個創舉。全書採取了客觀介紹各家觀點的方法。而對於畲族在浙江的發展,則自辟蹊徑,網羅宏富,鉤玄索隱,細加梳理,全面呈現出浙江畲族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市的發展狀況等等。
作者介紹
邱國珍,1954年出生於江西的,曾在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執教。2000年,她作為人才引進來到原溫州師範學院(現溫州大學)。溫州豐富而寶貴的民俗資源吸引了她,溫州高校跨越式發展的姿勢感染著她。她全身心地投入了民俗學教學與研究。作為溫大民俗學科的領頭人,邱國珍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還積極從全國各高校引進人才,並通過整合學校內部資源,壯大民俗學科的隊伍。2002年,溫大民俗學學科被評為省重點扶植學科,後又入選省重點學科(B類)。2003年,溫大民俗學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浙江省第一個民俗學碩士點,在中國民俗學界也具有一定的影響。迄今為止,該碩士點已連續招收了7屆民俗學研究生。為了使民俗學研究生熟悉溫州,了解社會,近年來,溫大民俗學學科已在永嘉、洞頭、文成建立了3個“民俗學教學科研基地”。2005年,經邱國珍多次提議,由市政府和學校共同投入,溫州大學建成了“溫州民俗博物館”,這在全國高校尚屬第一家。溫州大學圖書館配合民俗學學科建設,建立了民俗學特藏資料室。2007年,圖書館又建立了“民俗學文獻與溫州地域文化特色資源資料庫”。這在全國高校,即便是有民俗學博士點的高校也是不多見的。
邱國珍現任溫州大學社會學民俗學研究所所長,還擔任了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市政協委員等職。她視溫州為第二故鄉,以主人翁的姿態關心溫州的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近年來,她面向社會開辦了17場民俗講座。為溫州市第八、第九屆政協委員,她積極參與親民協政活動,到企業、農村搞調研、寫提案,關注溫州女性在新時期的發展,關注“新溫州人”的生存狀態等。邱國珍為溫州的民俗事業做出貢獻。她寄語更多的新溫州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趁著年輕多做些事。工作要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才能對自己的第二故鄉有所貢獻。
圖書目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 習近平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序趙洪祝
序
第一章 畲族源流
第一節 畲族概述
第二節 畲族族源
一、“外來說”的三種觀點
二、“土著說”的三種觀點
三、“多源說”
第三節 畲族研究
一、新中國建立前的畲族研究
二、新中國建立初期的畲族研究
三、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畲族研究
第二章 畲族最早入遷浙江時間
第一節 浙江歷史和區位概述
第二節 畲族人遷浙江的時間
第三節 其他市、縣畲族入遷的時間
一、溫州地區畲族入遷情況
二、麗水畲族入遷情況
三、其他縣畲族入遷情況
第四節 浙江畲族人口與分布
一、全國畲族人口簡述
二、畲族人口的演進與發展趨勢
三、浙江畲族人口與分布
四、溫州、麗水和主要縣分的畲族人口及其分布
五、浙江畲族村落及其人口變化
第三章 明清時期
第一節 畲族入遷浙江的時間、路線和原因
一、畲族入遷浙江的時間
二、畲族入遷浙江的路線
三、畲族遷徙的原因
第二節 畲族與原土著居民的衝突與融合
一、畲族與原土著居民的衝突
二、畲族與原土著居民的融合
第三節 畲族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畲族封建經濟的描述
二、畲族對浙南山區的開發
三、明清王朝對畲族的統治和畲族人民的反抗鬥爭
第四節 畲族民俗(上)
一、生產民俗
二、生活民俗
三、社會組織民俗
第四章 民國時期
第一節 民國時期畲族地區社會經濟結構
一、畲族地區生產資料占有與階級分化情況
二、畲族地區階級剝削情況
三、畲族生產和畲民生活情況
四、畲民的自發反抗與鬥爭-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畲族人民革命鬥爭
一、土地革命時期
二、抗日戰爭時期
三、解放戰爭時期
四、新中國建立初期
第三節 民國時期畲漢民族的互動與友好
一、覺醒與團結:政治層面的畲漢互動
二、學習與采借:文化層面的畲漢互動
三、和睦與友好:民間層面的畲漢互動
第四節 畲族教育
一、畲族教育概述
二、畲族教育形式
三、畲族的教育先賢
第五節 畲族民俗(下)
一、人生儀禮
二、歲時節日
三、信仰民俗
第五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一節 畲族的新生
一、“畲族”族稱的確立
二、畲族地位的變化
三、民族區域自治
四、政府扶持政策與措施
第二節 畲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生產關係的變革和生產方式的轉型
二、教育、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三、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畲族文化的變遷
第三節 畲族民間文學和民間藝術
一、畲族民間文學
二、畲族民間藝術
三、畲族民間工藝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