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民俗

3、三月麥稈作吹簫農曆三月,正是農家麥子收成時節。 5、五月五過重五農曆五月初五是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溫州人俗稱“重五”。 12、十二月糖糕印狀元農曆十二月,溫州家家戶戶都忙著做糖糕過新年。

“正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作吹簫;四月四,做做戲;五月五,過重五;六月六,洗垢蹉;七月七,巧食喜鵲啄;八月八,月餅餡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湯圓;十二月,糖糕印狀元。”

這是一首溫州人家喻戶曉的民俗童謠,用鄉音朗誦,清韻滿口,甚為悅耳。短短不到百字,歸納了一年的時節輪換,展現了十二幅充滿傳統生活情趣的民俗風情畫。在這些鄉韻濃郁的畫面里,人生的蒼涼底色被節慶的繁忙氣象沖得格外淡了,老百姓的心底里總少不了迎接新時光的期盼和溫暖。這歲歲輪轉的人情風俗可不正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園嗎?

溫州民俗風情畫家鄭家清根據這首童謠創作的十二幅即景,勾勒出人們記憶中的老溫州時令風俗印象,獨具特色。“品溫州”系列明信片之“民俗”專輯在這組童謠十二景之外,還另外加選了三張鄭家清先生有代表性的民俗風情畫。

1、正月燈

農曆正月,辭舊迎新,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度春節。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的活動最熱鬧,各式民俗燈藝紛呈輝映,可謂“萬家燈火不夜天”。

2、二月鳶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溫州人習慣叫鳶。農曆二月,風和日麗,正是孩子們野外放風箏的好時光。

3、三月麥稈作吹簫

農曆三月,正是農家麥子收成時節。孩子們憑著自己靈巧的小手,將曬在路旁的麥稈芯折成一段,放在嘴裡當簫吹,居然能吹出悠揚的聲音來。

4、四月四做做戲

農家最閒是四月。所以在這個時節,劇團都紛紛下鄉演出。孩子們也最喜歡跟隨大人去看戲,湊熱鬧。

5、五月五過重五

農曆五月初五是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溫州人俗稱“重五”。民間過重五節,不僅要吃粽子、吃雞蛋、插菖蒲,還有一項非常熱鬧的活動,就是划龍舟比賽。

6、六月六洗垢蹉

意謂在這一天是人們洗頭、洗浴的最好時光。又因為農曆六月份日照時間最長,老百姓紛紛把去年底過冬的棉被拿出來曬太陽,防止發霉。

7、七月七巧食喜鵲啄

農曆七月初七,是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這一天,溫州家家戶戶都有吃巧食的習俗,而且把巧食放在屋脊上,讓喜鵲來啄,以此來紀念鵲橋會。

8、八月八月餅餡芝麻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在外的親人都千方百計回家過節,而家人都要早一個星期把芝麻月餅做好,等待合家團聚,邊吃月餅邊賞月。

9、九月九登高送娘舅

九月九是重陽節,是象徵老人幸福、長壽、安康的節日。過去每當重陽節,孩子們有送“登高”敬獻娘舅的習俗。“登高”似“九層糕”,是用糯米粉製成的糕點。

10、十月末水冰骨

農曆十月底,手伸到水裡已經有刺骨的感覺了。這段時間多為陰天,感覺冷颼颼的,一年中最冷的時節開始了。

11、十一月吃湯圓

農曆十一月迎來冬至,溫州人又叫“冬節”,溫州人歷來有吃湯圓、吃麻糍的習慣。湯圓吃過又大一歲了。

12、十二月糖糕印狀元

農曆十二月,溫州家家戶戶都忙著做糖糕過新年。一些人家還專門做了印著當官做狀元圖案的糖糕,贈送給親戚鄰里,互討吉祥。

13、溫州鼓詞

俗稱“唱詞”,舊時多盲人操之為業,故又稱“瞽詞”,是流行在溫州地區的一種說唱曲藝。鼓詞內容取材於民間傳奇和歷史小說,地道鼓詞以瑞安腔為標準。舊時鹿城松台山的鼓詞場曾繁盛一時。

14、插香球

亦稱“點柚燈”。農曆七月三十,相傳為地藏王誕辰,這時正值新柚上市,溫州民間有點柚燈習俗,即將插滿香的柚掛在檐下或陽台上。次日切開全家共享,認為可消災得福、避凶趨吉。

15、糖金杏

石榴,溫州方言叫“金杏”。糖金杏是將白糖染紅煎汁,用石榴狀模具壓制而成。“女兒出嫁分糖金杏”是溫州舊時特色民俗。在那一天,男家向女家送上插有彩色絨球的大小糖金杏,希望新婚夫婦像石榴般地多子多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