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流感桿菌腦膜炎絕大部分(95%)由組流感桿菌引起,80%~90%病例發生在3個月~3歲,高峰易感年齡是7~12個月,占70%。5歲以後由於體內抗體增高,很少發病。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主要乃人體體液壓免疫逐漸增強之故。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但以秋冬季節最多,11月~1月份較其他月份發病率高。2/3病例在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3病人繼發於支氣管肺炎。
病原學
約30%~50%的正常人鼻咽部帶有本菌。本病患者常伴有菌血症,細菌通過血循達腦膜為最常見的入侵途徑。患中耳炎或乳突炎者細菌可直接侵犯腦膜。細菌侵入腦膜後引起蛛網膜及軟腦膜普遍發炎,開始時膿性滲出物多在腦頂部,進而蔓延到腦底及脊髓膜,有時累及腦室內膜而成腦室內膜炎。若軟腦膜和腦室周圍的腦實質也有細胞浸潤、出血、壞死和變性,則形成腦膜腦炎。經腦膜間的橋靜脈發生栓塞性靜脈炎時,可導致硬膜下積液或積膿。炎症對腦神經有損害時可致失明、耳聾與面癱。
起病較其他化膿性腦膜炎緩慢,病程初期仍可有呼吸道症狀,經數日至1~2周后出現腦膜炎症狀臨床表現和其他化膿性腦 基本相同,病兒大多有發熱、嘔吐、嗜睡、易激惹、頸項強直、驚厥及前囟膨隆等,13%有昏迷或休克。皮膚、黏膜出血點甚為罕見。
並發病
並發病有硬膜下積液、腦積水、腦膿腫等,以硬膜下積液較為多見,占30%左右發生在多1歲以內前囟未閉的嬰兒。有下列情況時應考慮硬膜下積液之可能:①經合理治療4~6日後,腦脊液已好轉,熱度持續不退或退而復升者;②一般症狀好轉後又出現原因不明的嘔吐、驚厥或其他神經系統症狀者;③腦脊液已正常而前囟明顯隆起、頭圍增大及顱骨透照試驗陽性者。重症病例可留有後遺症如共濟失調、癱瘓、失明、耳聾、智力障礙等。
診斷依據
腦脊液塗片和培養陽性是診斷的主要依據。塗片常見的革蘭陰性短小桿菌,陽性率達80%,但應注意與肺炎球菌區別。培養陽性率高於流腦,血培養也有檢出病原菌的機會。近年來套用對流免疫電泳、酶聯免疫吸附度驗等免疫學方法檢測腦脊液中莢膜多糖抗原,可迅速作出病原學診斷。